忆海拾贝——《写意阁》怀旧

深谷雷鸣(周国明

<p class="ql-block">国庆系列(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字辈”趣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9月29日</span></p><p class="ql-block"> 建国五十周年纪念日已进入倒计时,近日同事、同学、芳邻之间,茶余饭后娓娓而谈的都是有关国庆五十周年之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建国五十周年是“大庆”,故此次庆典规模肯定不小。近些年来那些“国字辈”(大名中含有“国”字),如“国庆、国祥、国伟及建国、卫国”等,皆风靡于报章杂志,若逢“五十大庆”纪念活动,那“国字辈”们肯定又将成为沪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虽不胜羡慕,但当“国庆”日近,有同学告知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上已刊出征询“国字辈”“大家庭”活动的通知,要我也去报名时,我却突然胆怯了。虽说家中弟兄有“国安、国平、国荣、国康”,且堂表亲戚中“国庆、国卫”等由我领衔的“国字辈”人员众多,但大家皆为工薪阶层、平头百姓,事业上也少有建树。纵观邻里厂内,那“国昌、国钢、国强、国祥、国宝、国光、国清、国芬”等比比皆是,而社会上那“国字辈”中学富五车,事业有成的栋梁之材,更令吾等仅能望其项背,咱岂可出去丢人现眼。</p><p class="ql-block"> 先祖自南宋绍兴年间任“东阳”(今浙江金华一带)录事之职,迁居鄞县(今浙江宁波治下)。家谱云:因“迁居以后并无编定排行,故取名每多杂出”,所以在清光绪戊子年(1888年)重修家谱之时,编定了排行表。如依据排行表“吉祥悠久、正大光明、圣贤世受、清凭传家……”,我父亲辈为“正字辈”,我辈当为 “大字辈”。</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在“正字辈”中排行老幺,思想活跃,又读过私塾,略有学识。因不甘于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故于四十年代后期来到上海,在老城隍庙其姑父的银楼里谋职。 </p><p class="ql-block"> 崭新的城市生活,使他不断接触新事物,接触新思想。上海之解放、新中国之建立以及一系列社会变革,更令他耳目一新,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新中国的温暖。故当我在1951年降生时,父亲决然不受家谱中排行约束,给我取名为“国明”。他认为有国才有家,“一唱雄鸡天下白”,长夜过尽天下明,国家解放了,取“国明”二字何等妥贴。</p><p class="ql-block"> 当然,此举在族人中引起了争议,但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父亲远在上海,“天高皇帝远”,谁也无法奈何他。新中国成立后的浙东农村,尤其是山区,“分田分地正忙”,乡亲们都过上了“耕者有其田”的日子,那恒古未有的“山乡巨变”令族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故竟至于有些堂伯们竟步我父亲后尘,于是堂弟妹中“国强、国俊、国梅、国珍”等相继问世,“国字辈”队伍竟有扩大之势。</p><p class="ql-block"> 记得1967年夏时,当时中学毕业生(老三届)分配的政策是“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边疆,面向基层)。我预作准备考虑到宁波乡下“投亲插队”,故“投石问路”回乡小住了一段时间。时逢有堂伯因邻里之间纠纷,偶生口角,竟以当年与我父亲志同道合,将儿女列入“国字辈”行列而与我套近乎,要我和他搞“统一战线”,此乃趣事一桩。</p><p class="ql-block"> 入中学、进工厂、踏上社会后,我初觉惊奇,现实生活中与我同名之人何其多也,以后方知,连同名同姓的人也不乏其人。</p><p class="ql-block"> 有件事,曾令我啼笑皆非。初中毕业前夕(1968年春),有次返校时,有同学交我一封信(信封已破损),来信地址是浙江宁波大隐镇,且是女姓名字。我自忖对其人其地毫无印象,故一再拒收,但信封上那“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周国明收”却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我有点困惑了。几个好事的同学认为我就是收信人,因此决无私拆他人信件之嫌,故执意当着我的面打开信封。</p><p class="ql-block"> 原来寄信人与收信人是1966年大串联时在北京相识的,今特来信寄赠一枚江西景德镇的瓷质毛主席纪念章(此时,我方知信里的纪念章已被那几个同学“奉献”给老师了)。我坦然向大家告知,北京我虽曾去过,但与写信之人却无缘相识,有当时同行的同学可以作证,故最后那封信还是回到了传达室。</p><p class="ql-block"> 如真有与我同名同姓却又同校之人,那可真是奇事,不过我想这信一定写错了地址,也许是市八中学,或是闸北中学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与朋友有事去静安区芷江西警署,通过电脑查询,发现本地区居住中华新路、芷江西路、共和新路一带与我同名同姓者竟有3人,不仅哑然失笑。小小的街道尊姓大名相同者有4人,那我们闸北区,乃至上海市,这个大都市里共有多少呢?该有一个营了吧!</p><p class="ql-block"> 能够挤身于“国字辈”行列,享国之光,分国之荣,已是够有趣、够荣幸的了,其他则别无所求。还是期待国庆之日,安静地坐在家中,候在电视机旁,等着收看那盛大的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