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巨龙,居高而下,涌进黄海,滚滚江水裹挟大量泥沙,在黄海南端冲积成洲,这便是如东县。</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夕,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约舟山的朋友找我二舅家的三表弟买花蛤。儿子开的车,进入如东县时,道路平坦宽广,几十公里海岸线上,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巨擎,在秋风中自由自在地转着,一台风力机一天能发12000度电,全县有155台,形成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滩涂上到处都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温室棚,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在墨绿的芦苇中,就象此起彼伏海浪,波澜不惊,却荡漾着养虾人丰收的喜悦。全县南美对虾产值高达50多亿,是如东海洋经济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 退潮后的海滩,一马平川看不到边际,裸露的贝壳象布满星星的天空,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盛产泥螺,花蛤,文蛤,赶海的渔民涌进繁忙的码头,一袋袋,一筐筐渔获立即被发往天南地北。</p><p class="ql-block"> 中午表弟招来一大桌水产界的朋友,为我们张罗着收购花蛤的事。海边人都很豪爽,且豪饮,没有太多的虚套话,把事情按排的井井有条,也看出表弟在他们中间的威信。</p><p class="ql-block"> 表弟的身高,相貌和我很接近,因为我长的象二舅。表弟是亇很自律的人,有一手对虾育苗和养殖的活,且善于经营。我二舅老赣榆县中毕业的,篮球打得很出名,天资聪明,会机械修理,会木匠,会裁剪,会网匠,会会计,还当过多年的大队书记。七十年代中期,不慎从渔船上失足落海,那时二舅母正怀着三表弟。</p><p class="ql-block"> 在饥寒交迫中,三表弟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在河河沟沟里下地笼,卖的鱼虾都分文不少地交给了二舅母,从不乱花一分钱。有时早上起了地笼,还要赶去上学,成绩在班里一直拨尖。后来考上了连云港水产学校(现江苏海洋大学)。为省车费,常常骑自行车过渡口,走盐滩上学校。每亇暑假都要把全年的学杂费,生活费挣上来。为节省生活费,早晚啃二顿干煎饼,嘴上常常干出泡。我那时住在离他学校十来里路的地方,星期天不回家时,我叫他过来吃饭。他买了一大串香蕉带给我女儿,我说,穷学生干么要破费?他笑了笑,下次还是带。</p><p class="ql-block"> 三表弟学的是养殖专业,来如东打拼时,勤学好问,很快成了育苗养殖能手。在育苗高峰期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吃住在塘池边。后来他开始试养温室小棚,取得成功,积极向周边养殖户技术推广,有问必答,有难必帮,在养殖户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在表弟的养殖场,表弟不停地接着电话,都是业务上的事。根据实践的积累,表弟自配配方,产销合成饲料,连续多年被养殖户认可,养殖季节,他的饲料一天卖1000多吨,都是现金提货。我从不过问别人的收入,但很多中小规模的饲料厂,一年产量也不过1000吨左右。</p><p class="ql-block"> 表弟经营的思路和策略都非常理性,从不涉及重资产投资,追求的短平快,慎言慎行,看不出一奌大款的表现。一个外乡人能在此地生根开花,也说明如东这亇地方的包容性。古时候,此地主要是煮盐,盐民来自全国各地,有32亇民族汇集于此,多样的文化融合,人杰地灵,豪杰倍出。清末状元张骞,生于厮地,开垦农牧,实业救国,为如东的发展奠下根基。</p><p class="ql-block"> 晚上表弟一家三口,在一家特色饭店请客,我同儿子及舟山的两个朋友,带着中午的酒意,相聚在一起。表弟妹是如东本地人,端庄贤惠,表侄女即将赴美国留学。表侄女四五岁时,在我家吃饭,她不吃猪肉,红烧肉上来时,我们哄她是野猪肉,她一气吃了好几块,提及,大家又是一阵笑。</p><p class="ql-block"> 看表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更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