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还是山

笑笑(拒闲聊)

<p class="ql-block">  身处连绵不断群山深处登高远眺,忽然想起现在诗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p><p class="ql-block"><i>“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i></p><p class="ql-block"><i>山那边是什么呢?</i></p><p class="ql-block"><i>妈妈给我说过:海</i></p><p class="ql-block"><i>哦,山那边是海吗?</i></p><p class="ql-block"><i>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i></p><p class="ql-block"><i>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i></p><p class="ql-block"><i>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i></p><p class="ql-block"><i>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i></p><p class="ql-block"><i>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i></p><p class="ql-block"><i>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i></p><p class="ql-block"><i>妈妈,那个海呢?”………</i></p> <p class="ql-block">  是呀,山的那边还是山!秋天,大西北的山苍茫遒劲,棱角分明。秋风习习,翻坬越梁,爬沟溜渠;山大沟深,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旅程中,亦有翻不完的大山,或巍峨,或险峻,或秀丽,或沧桑,或鬼斧神工,或巧夺天工,无论是大自然的崇山峻岭,还是人生路上的峭壁沟壑,都需要我们付出勇气去攀登,才能走出人生低谷,丰富活久见的人生阅历。</p> <p class="ql-block">  10月3号上午,应两个朋友之邀去环县的大山里采风,协助航拍。一路高速行进12:30抵达环县洪德镇用餐。</p><p class="ql-block"> 经路人推荐就餐一品香羊肉馆,要了清汤羊肉,两朋友要了荞面饸饹面,我要了饼子,愉快用餐。羊肉味道确实不错,朋友说荞面也做得很劲道,让老板再煮一点儿,老板热情续面,招呼一句:“你俩慢慢吃,吃饱好上路”。我顿时笑喷,老板急忙解释:“别误会,我说意思是你俩要赶路多吃点。”越解释这话听着越不对劲,老板急得脸都涨红了。朋友说:“没事儿,荞面确实很好吃”。老板又絮叨补刀说他们之前的那个地方的乡长亲民生活很艰苦,刚吃了一顿好的然后就车祸走了。一个朋友听着他说,剩下的面愣是没胃口吃了。老板娘出来打圆场,说:“你们还要茶水不?吃好喝好,需要啥就说。”朋友说,听听这才会说话。我站起来,对朋友说出去找商店买几瓶水路上喝,老板说隔壁就是他家商店,想喝啥他拿过来。我婉拒了,说自己去选。</p><p class="ql-block"> 出了羊肉馆,我找了隔壁商店,发现**百货门市门牌上写着:生活用品、日常百货、烧纸、花圈、寿衣等,忽然明白为什么老板能张口就来“吃饱好上路”,这是生意混搭造成的职业语言习惯。</p> <p class="ql-block">  上车后,聊起今天吃饭的梗,马院说这是好事,早晨出门碰见送葬的,一天都是顺当的。我揶揄他,那半碗面你怎么噎着没吃完剩下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梗我们几个记住了,家乡的语言习俗与禁忌,一提起就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从洪德镇出发,沿着耿湾乡方向行进。约半个小时到四合原乡和秦团庄乡的路叉口,我们沿着秦团庄的方向继续进沟,之后往定边方向行驶。</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与河流相依相偎,并肩曲行。沿着河流逆流而上,两边山脉草木稀疏,山骨嶙峋;秋风呼啸,河对岸头上裹着包巾的女人手中拿着羊铲吆喝着羊群;梯田里的燕麦随风摆浪,收割了荞麦的断岔地红了一片接一片;地里的朝天椒由愣头青逐渐成熟,又红又辣;一副大西北独有的生活画卷跃然眼前。真正是七沟八梁一面坡,干旱是显而易见的,植被稀疏,黄土裸露,风起时尘埃翻腾、枯草披靡。</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那棵大树让我心头一震,他就像一个守护大山的卫士一样,屹立在天地之间,在西北风呼啸的环境里用自己挺拔的身姿努力宣誓,捍卫着大西北人的铮铮风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下图来自网络</i></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追溯河水源头,这条河流是从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乡境内流入环县境内,一路往南,流经秦团庄乡、耿湾乡、洪德镇,在洪德镇与西川河流汇合,形成环江河,继续往南流去,这也是马莲河源头之水。</p> <p class="ql-block">  路过耿湾乡黑城岔村,去参观了定环县苏维埃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  定环县是革命战争年代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一个过渡性县级革命政权。从1937年3月建立至10月撤销,在其存在的7个月时间里,在陕甘宁省的领导下,宣传党的主张、开展武装斗争、稳固基层政权、扩大统一战线,为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由铺砖小坡而上,右转进入小院,一共三只窑洞,分别为陈列馆,办公旧址,监狱。所有的都未复建竣工,除了陈列馆窑洞内两侧有标语和两盏玻璃油灯、马鞍、瓦罐等过去用的物件外,其他两个窑洞都是空的。</p> <p class="ql-block">  刚从窗侧设有“监狱”字样的窑洞出来,被张老师抢拍一张,调侃说我头耷拉着就像刚释放的。回来看看,这照片还真是低头应景的。</p> <p class="ql-block">  面对社会的某些不公平规则,曾也是一个活脱脱的愤青,多次碰壁之后,给自己缔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蔽人生路上的风雨与挫折,蜷缩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不想触及复杂的人性。曾多少个日夜将自己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工作狂。以为这样就能转移注意力,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抑郁不快统统屏蔽,让自己沉浸在一个机械重复的平静世界。可这份平静还是被一枚云淡风轻的钥匙打破了。高估了自己的屏蔽力,既然不能避,那就面对,一遍一遍被快乐和痛苦交织的回忆凌迟,怨恨凝聚又消散,<span style="font-size:18px;">剜刺止痛,直</span>到麻木脱力,终于将自己从抑郁的漩涡中拉上了岸。两万多个日夜,想想,身心被虐了这么久,现在的自己可不就是“刑满”释放。累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了伤疤也记疼!细</span>思量,人生能有几个两万多昼夜任由我不计代价的去挥霍?!瞬间,心里豁亮了,向抑郁情绪道声拜拜,浴火重生,心里走进了光。</p> <p class="ql-block">  沐着阳光和秋风,继续爬沟溜渠。两边山峰上的烽火台诉说着古战场金戈铁马的故事。摘了几个朝天椒,辣香味儿扑鼻。途中听着马院和张老师对此地历史文化的解说,对这群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过了桥儿沟的甘陕界碑,进入定边境内,继续往沟里走了一段,居住的窑洞和农作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甘陕经济文化融合特色。问了当地居民,从前面去秦团庄要翻山走土路,前些天刚下过大雨,预测路况不好,我们折返耿湾乡由柏油路绕山盘旋而上。</p> <p class="ql-block">  沿路沙棘锦簇,我摘了两枝,酸甜可口,很是醒神。沙棘全身是宝,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果实,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记起几年前买了几箱沙棘原浆,和家人一起喝了两个月,酸涩的难以入喉。沙棘原浆主要是从沙棘中提取出来的,含有抗氧化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为药食同源的植物。环县和华池县产的沙棘果汁味道还不错,酸酸甜甜,尤其是华池县产的“多喝沙棘”牌果汁和沙棘茶挺受顾客欢迎,目前有很大市场占有率。</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梁梁上,望着那山,一眼望不到边。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酸甜苦辣咸,都在山风里打旋。山大沟深,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走出大山,是多少人的梦想;回归大山,又是多少游子的夙愿。山还是那座山,看着我们出生,成长,接纳我们的消亡。电线杆来了,钻头来了,高速来了,高铁来了了,合作社来了,养殖场来了,种植园来了,乡村文旅潮来了……大山里不再宁静,山从不抱怨,敞开广阔的胸怀包容。热闹过后便是冷寂,山始终没有变,变的是企图改变山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元代高明的‌戏剧《琵琶记》中有言“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句用在此情此景,入境体会,不是明月的错,因为沟渠一直守着一颗初心,而人在世俗中摸爬滚打久了,便弄丢了初心。天色迟暮,大山深处仅留下佝偻蹒跚的背影和袅袅炊烟中的狗吠声。</p> <p class="ql-block">  带着思绪爬上山顶,到达秦团庄乡境内。地势平坦,路边红色标语铿锵有力,沿着公路向乡镇街道方向行驶,两边白扬挺拔,绿色渐浓。秦团庄乡地处环县北部,东接陕西省定边县,南与耿湾乡相邻,西连山城乡,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地理位置特殊,真正的“一声鸡鸣听三省”。我们经过秦团庄村向西而行,去山城乡。</p> <p class="ql-block">  又是近一个小时的翻梁越坬。到达寨柯村高阳洼组,远远的我看见对面山顶有一个特殊的宫殿型建筑,想去看看,朋友们也一致同意。</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绕道宫殿建筑的正面,一座新修的庙宇映入眼帘,只是建设还未完工。庙宇名称未知,山门口有一对威武霸气的石狮造像,门口镌刻一副对联:“眼观三界佑黎明,驾座九天掌天机”,推测此庙宇与九天玄女有关,也许是根据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而建。</p> <p class="ql-block">  此庙宇的宏伟程度,可与东老爷山相媲美,宫殿错落有致,从庙门进入,由低到高,共有四个院落。拾级而上,到达山顶,有一座三级八角塔,构造别致,依塔俯瞰,山风过耳,发丝飞舞。如朋友赵娜所说:环县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西北风。</p> <p class="ql-block">  出了塔院站在台阶上向西望,眼前的川道开阔,夕阳下的群山像镀了一层金光,尤其是台阶西侧的沟壑与山脊组成的图形,像坐下来自然放松的巨型双腿,脚丫形状也很明显。因风不能起飞无人机,所以查看不了整体山脉走向,实属遗憾。</p> <p class="ql-block">  离开塬坡坬,朝着游家山的方向行驶,经过一个垭口和一片燕麦地,我拍了庙宇山头的远景,它屹立在山头,守护着大山褶皱里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翻过垭口,绕行下山,有几段路弯急坡陡,不仅考验驾驶技术,还考验我的抗晕车耐力。</p> <p class="ql-block">  半山腰就可以看见高速公路与高铁并行,从青冈峡双向延伸出去;两山头烽火台遥相呼应,古时铮歌铁马的悲壮与现代的速度激情碰撞,又呈现出大山另一种摩登气息的苍凉遒劲。落日余晖下,进入甜水堡高速口,南返。</p> <p class="ql-block">  翻阅史料,青冈峡为环灵大道的必经之处。《武经总要》载:“环州,北至洪德寨八十里,寨北即蕃界。青冈峡、清远军、积石浦、洛河、耀德镇、清边寨、灵州共七程。”又“洪德寨,西北路即旧口,入灵武大路,号青冈峡。” 又“灵盐路,自洪德寨西北入青冈峡上,至美利寨入清远军,军城则宋初转运使郑文宝建议筑之,在灵州南界积石岭上瀚海中,至灵环州三四百里地不毛,无水泉。浦洛河、耀德、盐井、清边镇入灵州,约五百里,本灵环州大路。”环灵大道是唐末、五代和宋代时期长安通往灵州的最重要交通要道,是灵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新五代史·康福传》记载,五代后唐天成年,康福被唐明宗调往镇守灵州时走的正是环灵大道,唐明宗“乃令将军牛知柔以兵卫福。行至方渠,而羌夷果出邀福,福以兵击走之。至青冈峡,遇雪,福登山望见川谷中烟火,有吐蕃数千帐,不觉福至,福分其兵为三道,出其不意袭之。吐蕃大骇,弃车帐而走,杀之殆尽,获其玉璞、绫锦、羊马甚众,由是威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从史料记载获悉,宋元丰五年(一〇八二),苏东坡居黄州。就在这一年,他的老朋友张舜民贬官州,绕道来黄,与东坡同游武昌。自然,二人的话题之一是张舜民的遭际。细问之下,缘由很老套,不过又是一起被人告发用诗文讥讽朝政的事。大约这样的故事最能叫苏轼感慨,所以随手做了记录:</p><p class="ql-block"><i>张舜民芸叟,邠人也,通练西事,稍能诗,从高遵裕西征回,途中作诗二首,……一云:“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为转运判官李察所奏,贬州监税。</i></p><p class="ql-block">张舜民的这首诗并不算出名,而且文字上多有出入,如“青铜峡 ”又作 “青冈峡 ”,末句 “将军休上望乡台 ”又作 “凭君莫上望乡台 ”,但对于方志以及地方史的研究来说却是宝贝,如明清以来的宁夏志书都做了收录。有意思的是,关于 “青铜峡 ”还是 “青冈峡 ”,多有考辨之作。主张 “青冈峡 ”者说,这是地处今甘肃环县甜水堡的一段峡谷,距韦州七十里,张舜民随军从环州北上,由此向西北进发才可以到达韦州;而主张 “青铜峡 ”者说,张舜民的诗是从古灵州(含青铜峡)一带撤兵的记录,从灵州到韦州,正好要穿越沙漠,所以才有 “白骨似沙沙似雪 ”的悲叹。这类考辨中不乏学术的深究,但有时候也像对待某个历史名人的籍贯,沾边儿的地方都要拉扯一下。但韦州的地理位置是没有争议的,这就是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韦州镇。</p> <p class="ql-block">  身处大山,望着烽火台和仅存的残垣,刀光剑影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大山因容纳而文脉赓续,因质朴而深植于心,代代不息。</p> <p class="ql-block">  家乡,我们成长的地方;大山,我们盛放乡愁的摇篮,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这是脚步印记的要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感谢马院与张老师的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 ——2024.10.03脚步简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