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明珠—石宝寨

老曹

<p class="ql-block">从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开始,向东行至夔门这一段三峡库区,按华里算约有900多里路,权且視之为千里风情路吧!世人皆晓三峡美,却常常忽略这千里风情路上那锦绣江山,那胜迹一路,那风情万种,无限风光。</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峡江地带逼仄的水面,这一路上水面就开阔了许多。尤其是三峡大坝蓄水后,这儿位于库区腹地,宽阔的水面上水蒸雾罩,云雾中,不远处的山峦凭添了几多含蓄,竟然给人以一种“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感觉。近看那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民舍,若一串串珍珠散落江边,装点江山如画。</p> <p class="ql-block">笔者曾多次驾车在这路上走过,欣赏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感受这令人陶醉其中的川江风情,还有那些个过目难忘的古时胜迹。</p><p class="ql-block">久闻忠县“江上明珠—石宝寨”,去年从湘西回来,特意绕道忠县晚宿,以图来日到石宝寨。怎奈第二天大雨滂沱,难以成行。恰巧今年春天,朋友相邀重庆游,才有了再来探访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石宝寨在重庆市忠县东北约25公里石宝镇,长江北岸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p><p class="ql-block">据说;清康熙年间,当地能工巧匠偶见山鹰从玉印山脚展翅起飞,盘旋而上,顿生灵感,遂依山修建塔形楼阁,至乾隆元年,塔楼始建,名为“岑楼”。嘉庆二十四年,寨楼基于旧制重新建造,即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塔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1982年时,石宝寨就已经被公布为国家第一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在一座小岛上,约有5.5000多平方米,其中古建筑群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明朝万历年间,自当地在玉印山顶建“天子殿”,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看到这座蓝底彩绘石牌坊,牌坊上横书“江上明珠”四个大字,一语道明石宝寨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江上明珠”四字是199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石宝寨调研时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石宝寨本是长江北岸一座临江孤峰“玉印山”,2005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为抢救石宝寨文物,文物专家提出“就地保护,护坡仰墙”方案,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钢筋混凝土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玉印山圈围起来。最终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江中盆景”这一美景。</p> <p class="ql-block">说起“石宝寨”名字的来历,也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在忠县遗留下一块五彩石,故而得名“石宝”,也就是宝石的意思。明末农民起义将领谭宏据此为寨,抵御清军。后来塔楼建成,一时名躁川东,人们就将这一名胜称为“石宝寨”。</p> <p class="ql-block">要登石宝寨,必先经过这座石牌坊,牌坊上的“必自卑”三字取自《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既指明登石宝寨顶需从此处开始,更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p> <p class="ql-block">塔楼是石宝寨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塔楼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九层,隐含“九重天”意境。为清康熙年间建造,上面三层为1956年新建。古寨门额横书四个镶瓷大字“梯云直上”,意为以云作梯,扶摇直上云霄。游客拾阶而上,有飘飘然的感觉而入仙境步步高升、乘风快意之感。中间竖写三个小字“小蓬莱”,相传八仙曾在此歇息修炼,觉得此山胜似蓬莱仙境,因此后人亦以“小蓬莱”称呼此处盛景。</p> <p class="ql-block">塔楼依山而建,飞檐展翼,极为壮观。塔楼构思奇妙,工艺独特。红色塔楼临岩筑基,依山取势。古人聪明地利用岩石的自然倾斜,打孔穿石立柱,木石相衔,飞檐翘角,层层收缩而上,浑然一体。整个塔楼没有用一颗铁钉,主体为红色的全木塔型楼阁,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阶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寨门形如牌楼,高约8米,砖石结构,歇山翘角瓦顶,中高旁低,门额横书“梯云直上”4字,意即由此而进,登梯腾云直上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古寨门屋脊上俨然金龙盘踞,但见金龙昂首踏波,煞是威武。相比于寻常屋脊站立的那几只小兽,凭添几许华贵之感。似乎也提高了石宝寨的江湖地位</p> <p class="ql-block">轳旋登天木梯</p> <p class="ql-block">天愈近,梯愈陡</p> <p class="ql-block">稳固的木支撑,数百年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塔楼第二层是巴蔓子将军塑像。据史料记载:巴蔓子,忠州人,是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发生内乱,将军蔓子向楚国借兵,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楚国助内乱平息后,巴蔓子不忍国家领土分割,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致歉。楚王深受其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巴蔓子以自己的头,保住了巴国的三座城池,使三城百姓免遭亡国祸殃。此等舍生取义、千百年来,巴蔓子的忠义精神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忠州,这应该也是忠县域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上三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新建,直接建在山顶,和原九层楼并不相接,但从远处视觉上看,却浑然一体,无缝连接。令人惊叹不已。新建三层,寓意“天外有天”。正是因此寓意,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忠县石宝寨是天堂,丰都鬼城是地狱,而奉节白帝城是人间。</p> <p class="ql-block">天子殿修建于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57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道家文化的圣地。殿门横书“绀宇凌霄”,意喻到了天界的凌霄殿,颇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魄。眺望远处,大江尽收眼底,胸中不禁升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天子殿分为前、中、后三殿,临悬崖筑墙基,白墙黛瓦,及具川东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居中部,留出前、后两部分平台,三殿位于一条中轴线上,既使庙宇看起来恢弘大气,而平台又增添了欣赏山光水色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天子殿门前有有一井曰“鸭子洞”。相传此洞深并与江相通,时有云气从洞中冒出。有人放一只脚上系着红绳子的鸭子进去,最后鸭子从江面上浮起来,由此可证鸭子洞与长江相连。鸭子洞也由此得名。又传明末清初,将军谭宏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被围山顶上,三个月之后,清军见还有鲜鱼挂在寨门,以为神助义军,故有“莫道山不大,内藏百万兵;围它三个月,活鱼挂寨门”之说</p> <p class="ql-block">坐在山顶平台三角亭上,极目远眺,长江如虹,碧波万顷,两岸青山相对出,万千船舶往来忙,好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正是</p><p class="ql-block">凭栏一片风云聚</p><p class="ql-block">坐看大江东流去</p><p class="ql-block">河山万里升锦绣</p><p class="ql-block">风流千古最川渝</p> <p class="ql-block">石宝寨,不仅是自然造化的杰作,更是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这座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瑰宝,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上,吸引万千游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