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恋】汝瓷研究与雅赏

博 观 堂

<p class="ql-block">作 者:长风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814823</p><p class="ql-block">图片系作者收藏品拍摄</p><p class="ql-block"> “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原名青龙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p><p class="ql-block">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极高的审美追求。汝瓷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艺术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 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比。沉着静敛,慎独幽思的魅力,较之元瓷的俗情又多出几分文人雅士的矜持与高逸。 北宋汝瓷创造了华夏七千年文明史上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度,不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可谓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 汝官瓷的主要特征更是其它瓷器不具备且难以实现的,“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青如天”即釉色如雨过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釉光莹润如玉。“蟹爪纹”即是指器表的开片尤如蟹爪,呈不规则状交错,裂纹很细,有些气泡破裂留下孔洞,如蟹爪走过留下足痕。“晨星稀”即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犹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且大小不一。“芝麻支钉釉满足”即是满釉裹足、足底部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历史文献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是少之又少。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历来都是倍受关注的宋代瓷器。自1986年发现汝窑遗址以来,关于汝窑的争议及疑虑就一直不断,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研究整理,根据权威专家的解读,本人之收藏及多年的研究,浅谈对汝窑瓷器的认识,敬请各位美友斧正!</p> <p class="ql-block">汝瓷香炉</p> <p class="ql-block">一、关于汝瓷的釉色</p><p class="ql-block"> 汝窑的釉色是单色瓷中最丰富的,它以“青”为主基调,天青、粉青、天蓝是最基本的色调,此外还有豆青、豆绿、月白,卵青、葱青、灰青、蟹青、米黄、粉色、红色、紫金等。同色之间因釉水之厚薄、烧制温差等因素具有不同色差,并有有浓淡之分。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汝瓷釉面泛红,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汝瓷早期产品绝大多数并不存在这一现象。汝官窑后期产品釉面微微泛红这一特征,也仅出现在天青偏蓝和天蓝这种釉色的釉面上,泛红的特征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凡无蟹爪纹的汝官瓷基本没有泛红的特征,汝官瓷釉面泛红与红玛瑙入釉的比例较大有关。</p><p class="ql-block"> 汝官窑因为烧制的时间短,一直都用于宫廷,民间流传的极少,后来的南宋时期已经属于难得之物了,所以视为珍品。清雍正时期前后有仿汝窑器的出现,然而仿制者只是注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方面也不如宋代时期古典大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汝瓷莲花温碗</p> <p class="ql-block">  人们对天青色的描述是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淡蓝色;粉青色是蓝中闪绿;月白色是如夜空中皎洁月光,略闪淡蓝且有粉质感。</p><p class="ql-block"> 汝窑釉色为主的是天青釉,天青釉的颜色变化是随着不同的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晴朗,光线比较好的情况下其呈现的是青中带黄的色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呈现的是青中带蓝的色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釉中掺入了玛瑙、金银等贵金属,烧制出来的汝瓷釉表层出现了斜开片且有气泡,在不同光照、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大小不一气泡的折射下,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p><p class="ql-block">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p><p class="ql-block"> 用高倍放大镜观看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p> <p class="ql-block">汝瓷莲花洗</p> <p class="ql-block">二、关于汝瓷的开片</p><p class="ql-block"> 汝瓷在窑内高温烧制后,在自然冷却下由于胎、釉收缩比不同,在釉表层产生的裂纹,而形成的残缺之美,汝瓷开片人为难以控制,宋代文人雅士将这种天然缺陷推升至艺术的高度可谓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汝瓷开片有冰裂纹 、蟹爪纹、鱼鳞纹、鱼籽纹、百圾碎纹等,皆是汝窑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p> <p class="ql-block">冰裂纹</p> <p class="ql-block">冰裂纹</p><p class="ql-block"> 冰裂纹是汝瓷上出现较多的开片。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论官哥窑器》对冰裂纹有很高的评价,即:“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冰裂纹的纹理走向如同薄冰裂缝,纹片两端细如针尖,呈现出斜直、直曲、弧曲等不规则的纹路,以长纹居多。纹片隐入釉面之下,或深或浅,时隐时现,尤以厚釉中为甚。但不论釉层厚薄,纹片均为眼见清晰、手触不显。冰裂纹片一般较细,入釉较深,似有似无,交错分布。纹片颜色一般为透明无色,但若受到外界物质浸染,也会出现土黄、紫黑等色。冰裂纹既有通体呈现者,也有局部出现者,从釉层开裂的走向来看,冰裂纹属于斜直开片。</p> <p class="ql-block">蟹爪纹</p><p class="ql-block"> 明曹绍《格古要论》中说;“汝瓷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近代许衡在《饮流斋说瓷》也有重申这句话。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笺》及清初的谷应泰的《博物要览》等书籍中有“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记载。看来从古至今汝瓷有无蟹爪纹成了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汝官窑瓷早期产品和后期产品,釉面或多或少都有棕眼存在。棕眼是釉中气泡破裂后留下的痕迹,即孤立的小洞。螃蟹是立行而不是爬行,螃蟹在松软的沙滩上走过,会看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洞。在汝官瓷的釉面上面就叫蟹爪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蟹爪纹</p> <p class="ql-block">鱼籽纹</p><p class="ql-block"> 鱼籽在水中是以灰白或灰黄的团状或片状物漂浮于水面,而这些漂浮物有异于水色。北宋汝官窑早期产品和后期的产品或多或少釉面均有鱼籽纹呈现。鱼籽纹是指在汝官瓷釉面上有点状或片状,有异于汝瓷釉面的釉色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鱼籽纹</p> <p class="ql-block">  除各类釉面开片迹象,亦有个别周身无开片的汝瓷。目前发现的只有台北故宫院珍藏的北宋椭圆形无纹水仙盆。无开片现象只有在胎、釉收缩比等同,且窑温、窑炉内摆放位置都恰到好处才能偶尔岀现,十分珍罕。</p> <p class="ql-block">汝瓷茶盏带盏托</p> <p class="ql-block">三、关于汝瓷的支钉</p><p class="ql-block"> “香灰胎,天青釉,芝麻钉”是汝窑器鉴定的基本特征。这种细小如芝麻的支钉只在汝窑器中出现,其它瓷窑根本无法仿制,明清御窑也未能仿制,仿古工艺最高的乾隆官窑仿汝瓷也需支钉加垫饼。令人不解的是,高宗赵构南下临安重建的南宋官窑,无论是凤凰山老虎洞官窑,还是郊坛下官窑的窑工(部分曾是北方的汝窑窑工)也无法复制出芝麻支钉,清凉寺汝窑烧制的秘密伴随着金兵的入侵而烟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卓越的的汝窑烧制工艺也随之失传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汝窑支钉的真面目终于揭开,芝麻支钉就是窑工用当地的粘土捏制素烧而成,初期垫饼有支钉和无支钉两种,支钉制作较粗,钉与饼容易脱落,后期制作精细,饼薄钉尖,圆形汝瓷支钉通常为奇数,有三支、五支、七支钉的,水仙盆等长方器通常为偶数,六支钉居多。关于南宋官窑和景德镇御窑无法支钉烧制,可能与当地粘土成份有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支钉通常是在器物圈足内支烧,亦有放在圈足上进行支烧,支烧完成后支钉部位稍低于圈足其它部分,支钉痕小于芝麻粒,工艺极其精细,仿制难度极大。</p><p class="ql-block"> 汝瓷是满釉裹足支钉支烧,支钉支烧留下的痕迹,形似张开的芝麻花,而并非釉中细小的沙眼呈鱼籽纹芝麻花。</p> <p class="ql-block">汝瓷支钉底足</p> <p class="ql-block">四、关于汝瓷的存世数量</p><p class="ql-block">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已有存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汝瓷有71件,加上各收藏家的珍藏,应有百件之余。由于创造时间短,又仅供宫廷御用,导致存世量少之又少,所以在南宋就发岀了“近尤难得”的感慨!</p><p class="ql-block">五、关于汝窑的性质</p><p class="ql-block"> 以往曾有学者指出南宋文人笔记所说的北宋官窑就是汝窑。也有学者认为既然南宋文人笔记提到“宣和、政和年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那么,北宋官窑应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有学者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北宋汝州为京师辅州,京师应指广义京畿之地,而非狭义京都、汴京之意。 “京师自置窑烧造”系指朝廷在京师辅郡汝州青岭镇(现宝丰县大营镇)置窑烧造。因此,北宋官窑即应是汝窑。</p><p class="ql-block">六、关于汝窑的烧造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说法。以往笼统认为汝窑烧造御用瓷器的时间是在北宋末年,或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前后约20年左右,还有学者认为始烧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宣和末年(1125年),盛烧约40年。经过历史档案的记载、实物上的镌刻及仪器的年代检测结果,应该在960年—1125年之间。</p><p class="ql-block">七、关于汝窑瓷器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以往学者对汝窑瓷器的用途没有做过详细的分类考证,有学者将汝窑瓷器分为文房器、香器、花器、酒具、茶器、食器、祭礼器等几大类,并结合古代绘画、文献等对其功能做了具体考证。</p><p class="ql-block">八、关于汝窑与张公巷窑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对于2000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所发现瓷窑的年代,以往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张公巷窑即“北宋官窑”,也有人认为张公巷窑的年代是在金、元时期。有学者使用热释光测年法对出土自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和汝州市张公巷窑的瓷片标本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前者的年代比后者早约30年。虽然热释光测年法存在一定误差,测试结果还不能做到使人完全满意,将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引入古陶瓷研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根据能量测年仪测试结果,凡瓷器上镌刻或印记有“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的,测试结果都在公元1102年—1106年之间,标记为政和年款的测试结果都在公元1111—1118年之间。标记有宣和年款的测试结果都在公元1119—1125年之间。随着能量测年仪的不断升级完善,其精准度可以精准到产品生产的年份及月份。对汝瓷的历史考将会有更加科学的手段和依据。</p><p class="ql-block">九、关于汝窑与其他瓷窑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关于汝窑的起源,有学者提出北宋汝州辖区内鲁山县段店村窑在唐代烧造的青瓷是汝瓷之源”的新观点。以往人们一致认为汝窑瓷器受到唐至北宋浙江越窑和陕西耀州窑青瓷之影响,有学者又提出汝窑瓷器在烧造工艺方面还受到唐、五代邢窑瓷器影响。</p><p class="ql-block"> 汝窑青瓷有其鲜明的特点,即不以北宋瓷窑通行的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彩绘等技法来美化自身,而是以釉质、釉色取胜。 由于汝窑青瓷胎、釉中氧化铁含量适当(约为2%),烧成温度(约为1200℃)、烧成时还原气氛又控制得恰到好处,致使器物烧成后釉面滋润,釉呈淡淡的天青色。</p><p class="ql-block"> 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及国内外其他少数博物馆所藏北宋汝窑青瓷看,其釉色变化不大,虽有深、浅的细微差别,但都离不开淡天青、天蓝色、粉红色这些基本色调。</p><p class="ql-block">十、关于北宋汝瓷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由于传世汝窑瓷器大都烧造于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1~1125年),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统治者主导宫廷用瓷有关,汝瓷基本上没有流入民间,所以关于汝瓷的拍卖交易甚少。</p><p class="ql-block"> 2012年4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比拍卖前估值底价高出3倍,刷新了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宋汝瓷水仙盆</p> <p class="ql-block">十一、历代帝王对汝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汝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学特征,成为了历代帝王钟爱的收藏品。</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对汝瓷的评价尤为突出。他不仅亲自督造复烧汝瓷,还为汝瓷题诗,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吟咏陶瓷的就有200余首,其中多首诗词就是为汝瓷专门所题‌。可见乾隆皇帝对汝瓷珍爱有加,他下令复烧汝瓷,还亲自参与了瓷器的设计和生产过程。</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赵佶也对汝瓷情有独钟。他梦到雨过天青的颜色,随后命令工匠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使得汝瓷釉色与天一色,莹润欲滴‌。宋徽宗的身体力行和对艺术的极高要求,使得汝瓷一举成名,荣登宋代五大名瓷之首。</p><p class="ql-block"> 北宋的宋太宗、宋仁宗也极力推崇汝瓷,他们明令拒绝使用金银玉器,而是更多地使用瓷器,这使得汝瓷在宋代成为了主要的供御品‌。</p><p class="ql-block"> 汝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学特征,成为了历代帝王的宠儿。其釉色清幽淡远、含蓄蕴藉,这种“似玉而非玉”的特点,使得汝瓷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不仅因其美学价值,更因其独特的工艺和历史背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