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视频:临近阳关的路上。路边的村子就叫阳关村,这里主要以路的种植葡萄为业,路两侧是挂满了累累果实的葡萄树。)</p> <p class="ql-block">渭城朝雨浥轻尘,</p><p class="ql-block">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劝君更尽一杯酒,</p><p class="ql-block">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是由王维的这首诗知道了“阳关”这词儿的,好长时间内,我甚至不知阳关在何地。</p><p class="ql-block">阳关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玉门关之南,因此得名阳关。此外,阳关的得名还与历史上的移民有关。西汉时期,为了经营西域,汉武帝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阳关主要负责与西域的通使和商业贸易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以及安史之乱后吐蕃的崛起,阳关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最终被废弃。</p><p class="ql-block">阳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它是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之一。阳关在古代是水源充足的地方,曾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对于中西方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阳关的废弃时间一般认为是唐代后期,主要是由于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东西交往的唯一通道,加上安史之乱后吐蕃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交通要道,导致阳关被彻底废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景区内“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作者王维之雕像。王维〔701——761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东)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以禅入诗,后人称其为“诗佛”,与诗仙诗圣并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景区内唐朝诗人王翰诗石刻,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 <p class="ql-block">9月13日这天,从玉门关来到阳关已近下午五点矣。买得一张25元门票,来到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阳关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来的路上,可能是累了的缘故,的哥给说,阳关这里只有一座烽燧,再没什么好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实际上,为了吸引游客,当地还是搞了一些设施以供参观)</span>。鉴于此,再加时已不早,走入景区,匆忙中,我只拍了下面两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图片:西汉汉张骞出使西域铜像)</p> <p class="ql-block">(图片:新建的阳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一些景物还是引起我的关注,看到一块石头上刻有文字,便暂驻足,拍了下来。原是当年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笔迹:“情萦丝路,诗咏敦煌"。先生于2008年春为《敦煌诗选》题词。</p> <p class="ql-block">(图片:“情萦丝路,诗咏敦煌"——季美林题 戊子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方“阳关”大印岂能错过,这可真是开发者的匠心独运啊。</p> <p class="ql-block">(图片:阳关之印)</p> <p class="ql-block">坐一段景区的区间电瓶车去阳关烽燧故地也另有一番风味。但你不禁会联想到当年将士战场厮杀的情景。我曾就过,没有那些誓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就没有如今如此广袤的疆域。向曾经的勇士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视频:坐在景区电瓶车上,吹着这秋日清凉的风,看着眼前沧桑的阳关烽燧,你会禁不住想起两千多年前“醉卧沙场”誓死归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近距离拍阳关烽燧)</p> <p class="ql-block">(图片:眼前的这一片一望无际的红土地,当年的阳关故地)</p> <p class="ql-block">(图片:眼前的这一片一望无际的红土地,当年的阳关故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 思古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