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

暖阳

<p class="ql-block">  晋,天下莫强焉!</p><p class="ql-block">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p><p class="ql-block"> 3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成王时,叔虞封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从此开创了辉煌八百年的晋,晋国的兴衰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这个专题展览,是山西博物馆“晋魂”展览的支撑和精华。</p> <p class="ql-block">  历代晋侯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逐渐强盛。文侯勤王,开启东周。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中原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晋国称霸百年,鼎盛时地跨今晋、陕、豫、冀、鲁等广大地区。春秋晚期,晋室衰微,六卿专权,终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为诸侯国。此一事件历史上也是春秋和战国时期划分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韩、赵、魏三晋继起,变法图强,称雄战国。</p><p class="ql-block"> 此后,秦国崛起,韩在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亡,魏在公元前225年被灭亡,赵在公元前222年被灭亡,至此,三晋消亡。</p> <p class="ql-block">‌ 晋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其中不乏有些历史典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p><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历史典故之:桐叶封弟‌。</p><p class="ql-block"> 周成王与弟弟叔虞在御花园里玩耍时,成王用桐叶剪成圭状,声称要将叔虞封为诸侯。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周成王的童言无忌,也成为了“君无戏言”这一成语的来源。公元前1033年,叔虞被封到唐地,后其子燮父将国号改为晋,开启了晋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是西周时期的玉器,1992年出土于山西临汾曲沃县曲村M63墓(晋穆侯次夫人墓)。</p><p class="ql-block">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绿松石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p> <p class="ql-block">  缀玉覆面。</p><p class="ql-block"> 玉质丧葬面具,又叫“玉覆面”,有缀玉面罩和整玉面具两种,流行于西周至汉代。在先秦的丧葬仪式中,要用丝织品制成的“冥目”(也称为“覆面”)和“掩”(也叫“裹首”)来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缀玉面罩较常见,大都由碎玉或废玉加工制成,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缀玉面罩,后来东周时又有玉衣。</p> <p class="ql-block">  卜骨。‌</p><p class="ql-block"> 卜骨‌是古代中国用于占卜的动物骨块,主要使用牛、羊、猪的肩胛骨。这些骨块在占卜过程中被钻洞、凿刻和烧灼,通过观察骨块反面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祸福。</p> <p class="ql-block">  饕餮纹钟体范。</p><p class="ql-block"> 铸铜范,浇制青铜器的模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历史典故之‌:曲沃代翼‌。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704年,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中,通过长达70年的战争,曲沃武公最终击败了晋国的宗室,夺取了政权。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晋国内部的复杂斗争,也体现了权力和利益的争夺。</p> <p class="ql-block">  错银拉弩器。拉弩用具。</p> <p class="ql-block">  络绳纹链盖壶。</p><p class="ql-block"> 壶,盛液体用。</p> <p class="ql-block">  晋候鸟尊。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证明其为宗庙礼器。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为壶。</p> <p class="ql-block">  交龙纹壶。</p> <p class="ql-block">  高柄小方壶。</p> <p class="ql-block">蟠龙纹方壶。</p> <p class="ql-block">兽目交连纹方壶。</p> <p class="ql-block">  铜牺立人擎盘。山西博物院镇院宝贝之一。</p><p class="ql-block"> 铜牺立人擎盘。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此为战国时期的金属器,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p> <p class="ql-block">  南宫姬鼎。</p><p class="ql-block">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一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p><p class="ql-block"> 南宫姬鼎,束颈、腹部圆扁,底部近平,三柱足细长,尤以极为圆扁的腹部引人注目。铭文内容为“南宫姬作宝尊鼎”,是南宫家一位女性嫁到晋国的见证,体现了周初晋国和南宫家的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  晋候喜父盘。</p><p class="ql-block"> 盘内底铸有铭文4行72字:“唯五月初吉庚寅,晋侯喜父作朕文考厉候宝盘,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记晋侯喜父(靖侯)为其父厉侯作此盘。</p> <p class="ql-block">青铜钟。</p> <p class="ql-block">  晋候苏(稣)钟。</p><p class="ql-block"> 全套共16件。其中14件被盗出境,后由上海博物馆在香港购回收藏,剩余2件1992年出土于晋侯墓地8号墓,现存山西博物院。编钟可分两组,每组8件,经测音律和谐。全钟刻铭355字,记载晋侯苏(稣)随周王伐夷平叛,获胜后得到嘉奖的史实。铭文可补传世文献之缺,还包含周王纪年和许多历日,对西周年代学研究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2002年,该钟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  晋候苏钟355字铭文概述: 西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5年),一位名叫“稣”的晋国国君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正月上旬,周王由位于陕西的宗周赶赴东部,于二月中旬到达河南的成周。在经历了一系列军事部署后,三月下旬周王带领大军到达今山东境内,在此分兵出击。周王命晋侯稣北上攻击夙夷的老巢,先后攻克两邑后与自己会师总攻。晋侯稣作战十分勇敢,大获全胜,在整个战役中斩首380人,虏敌94人,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为了表彰晋侯稣的战功,周王在宗周的宫殿之中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先后赏赐给稣马匹、弓箭和祭祀用的香酒。</p> <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历史典故之‌:假途灭虢‌。</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为了扩张领土,采用计谋通过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先后攻灭虢国、虞国两个小国。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晋国的智谋和策略,也揭示了军事斗争中的一些重要规律,成为后世的重要教训。</p> <p class="ql-block">  虞候政壶。</p><p class="ql-block"> 通高41厘米,口长17.3厘米,宽12.6厘米。口内铸铭文4行24字:“唯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宝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虞国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附近。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灭虢国后,返回途中灭虞国。虞国铜器存世极少。虞侯政是至今已知唯一的一个虞君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鼎。</p><p class="ql-block"> 鼎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p> <p class="ql-block">重环纹匜鼎。</p> <p class="ql-block">附耳蹄足鼎。</p> <p class="ql-block">  晋候温鼎。</p><p class="ql-block"> 温鼎是一件可以在托盘中加木炭保温的饪食器。</p> <p class="ql-block">叔作旅鼎。</p> <p class="ql-block">  方座铃簋(guǐ)。是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距今已有约 3000 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晋姜簋。</p><p class="ql-block"> 敞口束颈,直壁鼓腹,圈足。腹部饰上下交错的三角形曲折纹。晋姜簋的形制、纹饰均为青铜簋中罕见,具有早期晋国青铜文化的独特风格。器内底铸有铭文“晋姜乍宝簋”。该墓墓主是9号墓墓主晋侯的夫人,当是姜姓国之女嫁到晋国后所作之簋。</p> <p class="ql-block">  鼎和簋的使用级别:</p><p class="ql-block"> 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p><p class="ql-block">‌ 诸侯‌:使用七鼎六簋,代表其在地方上的权威和地位。</p><p class="ql-block">‌ 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体现了其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卿/士‌:使用三鼎二簋,代表其在社会或政治结构中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低级的士‌:使用一鼎,象征其基本的身份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历史典故之‌:退避三舍‌、城濮之战‌。</p><p class="ql-block"> 晋文公重耳曾在骊姬之乱时被迫在多国流亡,在外期间曾得到楚成王的厚待。为了报答楚成王的恩情,晋文公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命令晋军后退三舍(约九十里),以避免与楚军交战。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晋文公的智慧和诚信,也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蟠螭纹甗(yǎn)。</p><p class="ql-block"> 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p> <p class="ql-block">  盖豆。</p><p class="ql-block"> 豆是一种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p> <p class="ql-block">龙纹铜建鼓座。</p> <p class="ql-block">  鉴。</p><p class="ql-block"> 鉴,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的大盆,类似于后世的镜子。</p> <p class="ql-block">夔凤纹鉴。</p> <p class="ql-block">镈钟。</p> <p class="ql-block">  韩钟剑。</p><p class="ql-block"> 剑上有错金铭文五字:“韩钟之口剑〞。此剑的主人为景公时期晋国列卿韩穿。</p> <p class="ql-block">  络绳纹罍(léi)。</p><p class="ql-block"> 罍,古代盛酒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  子犯鬲(gé)。</p><p class="ql-block"> 鬲,炊具。</p><p class="ql-block"> 子犯鬲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高10.9厘米,口径14.7厘米,腹深6.9厘米,腹径13.3厘米。</p><p class="ql-block"> 子犯鬲的造鬲者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狐偃,字子犯。狐偃是晋国的重要大臣,对晋文公重耳有着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荀侯匜。通长35厘米,宽17.5厘米,高16.5厘米(yí)。腹内底铸铭3行14字:“荀侯稽作宝匜,其万寿子孙永宝用”。西周时期荀国器,荀国铜器存世极少。荀国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一带,被晋国所灭。</p><p class="ql-block"> 匜,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虿父己卣(yǒu)。</p><p class="ql-block"> 卣,古代盛酒的青铜器皿。</p> <p class="ql-block">‌ 晋国霸业历史典故之‌:崤之战‌。</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27年,晋军在崤山设伏,成功击败了偷袭郑国未成而回师的秦军,活捉了秦军将领。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晋国的军事才能,也阻止了秦国的东进,巩固了晋国的霸权。‌</p> <p class="ql-block">人足方盒。</p> <p class="ql-block">重环纹盆。</p> <p class="ql-block">  窃曲纹卮(zhī)。</p><p class="ql-block">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p> <p class="ql-block">鸟形饰</p> <p class="ql-block">  编钟。</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和13枚一组的等等。</p> <p class="ql-block">三璜双环双玦玉佩。</p> <p class="ql-block">金带饰。</p> <p class="ql-block">  兔尊。‌‌</p><p class="ql-block"> 尊是一种古代盛酒的器具‌,主要用于盛酒或用作祭祀礼器。</p> <p class="ql-block">  变体兽形盉。</p><p class="ql-block"> 盉,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p> <p class="ql-block">  鸟盖人足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姞壶。</p><p class="ql-block"> 高35.8厘米,口径12.4厘米。盖子口外壁和壶颈内壁铸有铭文9字:“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有学者认为是姞姓杨国女子嫁到晋国用以陪嫁的媵器,古杨国位于今山西省洪洞县。杨国铜器存世极少。</p> <p class="ql-block">绳纹双耳罐。</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铙(náo)。 </p><p class="ql-block"> 铙,古代军中打击乐器。铜制,形似铃铛,体短而阔,中空,有柄可供手执,行军时敲饶以止鼓声。</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4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