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白帝城

长弓

<p class="ql-block">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使白帝城无胫而走,驰名天下。刘备托孤白帝城,更增添了白帝城的神秘色彩。为了不被追着屁股赶,我们决定不参团,自由游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3日我们从重庆北乘C6424次列车到达奉节,入住睿丰酒店。休息一夜,6月14日早8点就赶到了白帝城景区。</p> <p class="ql-block">  要进白帝城,首先必经过这座风雨廊桥。白帝城本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半岛,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后,白帝城原本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没,白帝城由半岛变成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为解决景区交通,方便游客,修建了这座风雨廊桥。白帝城风雨廊桥是白帝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廊桥仿汉代建筑风格,外观设计及桥面装饰国内首创,中部设有凉亭供游人休息,增添了景区的古韵与风情。</p> <p class="ql-block">  风雨廊桥左侧是草堂湖,蓄水前原名叫草塘河,也叫浣花溪。诗圣杜甫曾在这里寓居一年零九个月,创作诗词400多首,为纪念杜甫,更名为草堂湖。草堂湖四周被郁郁葱葱的青山环绕,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块碧玉。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草堂湖美景与白帝城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过风雨廊桥,不远处便是忠义广场。白帝城闻名遐迩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与三国文化紧密相连。忠义广场,位于白帝山北侧,是一处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广场。广场的核心是一座诸葛亮铸像,诸葛亮手握羽扇,衣襟飘拂,栩栩如生,彰显着他临危受命,忠贞坚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在铸像的后方,是一块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出师表》碑,正面刻有前《出师表》,背面刻有后《出师表》,书法遒劲有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诸葛亮当年的忠贞与智慧。在这里,历史的长河仿佛变得触手可及,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人物,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受到精神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span></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石阶,我们走近白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的公孙述</span>据蜀地而自立。他行至瞿塘峡口,见此地山势险峻,宛如天成的屏障,便决意在此筑城。传说,当城池竣工之日出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城中一口名叫白鹤的井神奇地喷发出缕缕白雾,袅袅上升,宛如一条白龙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公孙述闻之,心生豪情,以为天降吉兆,遂自封为白帝,将城池命名为白帝城,山亦随之更名为白帝山。</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公孙述驾崩后,蜀地百姓感念其昔日威名,于山巅建庙立像,称为白帝庙。然而,因其非正统血脉,乃自封之王,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抚下令毁弃公孙述像,改祀江神、土神与东汉初军事将领马援像,更名为“三功祠”。至明嘉靖二十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称为“正义祠”。而后,关羽、张飞之像也被供奉其中,遂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豪杰之格局。</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山门的“白帝城”匾来由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题。1977年,白帝城文管会写信给郭老,请郭老书“白帝城”匾额及《朝发白帝城》诗条幅。秘书回称郭老“年老有病,不能多写”,所以只书写了“白帝城”三字。据说这是郭老一生中最后一次书匾,愈显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走进白帝城片刻就到了白帝庙山门。白帝庙山门作为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这座建于清代的山门,延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其上“白帝庙”三个大字由当代书法家刘孟伉于1957年书写,现已被列为“中华名匾”。</p><p class="ql-block"> 白帝庙山门为砖结构牌楼式建筑,布满彩绘的浮雕,是白帝庙装饰最为精美的部分。它以典雅华丽的外观和雕龙描凤的细节处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穿过这座山门,便可一探白帝庙的深邃与庄严,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得不说说白帝庙山门的楹联。楹联由民国时期名人黄元澡题写,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体现了白帝庙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上联是:“万国衣冠拜冕旒(liú),潜号尊称岂容公孙跃马”。讲的是公孙述梦想当天子,于公元25年4月身穿白袍,骑白马,绕城三圈,跃马称帝,自封白帝, 改城名为白帝城。下联是:“三分割据纡(yū)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讲的是发生在1700多年以前刘备托孤感人肺腑的历史悲剧,彰显了诸葛亮的重要作用。“旒”是古代帝王礼帽上前后挂着的玉串,“纡”乃弯、曲,在此代指刘备降低帝位身份托孤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这副楹联不仅是对白帝庙历史文化的精炼概括,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成为了白帝庙山门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我们首先参观托孤堂。</p><p class="ql-block"> 托孤堂是纪念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历史事件而建。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退守白帝城,并在此地病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来丞相诸葛亮和将军李严,将年幼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辅佐刘禅,维护蜀汉的江山社稷。</p><p class="ql-block"> 1984年,由著名雕塑家赵树同设计制作了《刘备托孤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则涕泣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段对话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深厚信任,也展示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托孤堂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也是对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赞颂。从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这一段历史,也体会到那个时代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责任担当。</p> <p class="ql-block">  处在白帝庙中轴线上的明良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即公元1533年。明良殿是白帝庙内的主要建筑,原本是为了祭祀公孙述而建,但后来经过几次改建,最终成为了供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君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明良殿的名字取自“明君良臣”之意,象征着刘备与他的臣子们之间的贤明与忠诚。殿内供奉的塑像,不仅代表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人物,也是对那个时代忠义精神的一种纪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明良殿正上方悬挂“汉代明良”牌匾,现被收录《中华名匾》。</span></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内的武侯祠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诸葛亮生前被刘备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凡是纪念诸葛亮的寺庙都叫“武侯祠”。白帝庙内的武侯祠大概是全国最小的武侯祠,仅60余平方米的祠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以示对这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白帝城武侯祠的建筑虽不及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宏伟,但因白帝城是刘备托孤之地,白帝城武候祠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就非比寻常了。祠内环境清幽,是我们了解诸葛亮生平事迹和三国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观星亭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建筑,它位于托孤堂的西侧,是一个六角重檐的亭子。亭子共两层,上层6根木柱代表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层12根木柱则表示一年的12个月。亭上有一古钟高悬,亭中石桌石墩上镌刻着杜甫《秋兴八首》的诗句,楹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选自杜甫寓居夔州时所写的千古一律《登高》。相传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思考用兵战略战术,观星亭由此得名。这个传说赋予了观星亭丰富的历史色彩和神秘感,使其成为我们探访白帝城时不可错过的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  蜀汉堂是另一处展现三国时期蜀汉文化的重要场所。正中摆放着三尊青铜铸像,分别是刘备、诸葛亮和一个小书童。其中,刘备与诸葛亮隔案而坐,仿佛正在商谈国家大事,小书童则在一旁侍立,为两位历史人物奉茶。通过这样的布局,生动再现了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场景。</p> <p class="ql-block">  昭烈祠、后主祠、忠武堂、武将厅等也都详尽显示了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因人头攒动拍照困难,许多场景未能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位于明良殿与武侯祠两侧的东西碑林汇集了从隋代至清代的80多块碑刻,如同一部翻开的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不朽的篇章。其中,竹枝碑、凤凰碑和康熙六言诗碑,被誉为白帝城碑林的“三宝”,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与韵味。</p><p class="ql-block"> 竹枝碑,又名《丹青正气图》,以竹叶为笔,以石碑为纸,巧妙地将诗句“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藏于竹叶之间,远看似画,近看是诗。这不仅是对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忠义的颂扬,也是对君子高风亮节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凤凰碑,则以其细腻的线条,刻画了凤凰、牡丹、梧桐这“三王”,象征着吉祥与尊贵。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史官,记录着白帝城的荣光与梦想,让人在瞻仰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细部</p> <p class="ql-block">细部</p> <p class="ql-block">  康熙六言诗碑承载着康熙的御笔风华:“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这首诗不仅是对白帝城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穿越百年,依旧鲜活而有力。</p><p class="ql-block"> 这些碑刻不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具有高度价值,从史学、文学的角度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巴渝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是科学文化瑰宝。白帝城碑林因此与西安碑林齐名,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碑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竹枝园是为弘扬奉节本土文化,于1995年建成的文化长廊,不仅展示了奉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三峡地区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被誉为三峡第一碑林。</p><p class="ql-block"> 竹枝园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竹枝词,这是一种以竹子为载体,描绘生活、抒发情感的诗歌形式。这里共刊刻了100余幅中青年书法家泼墨的从唐代到明清时期各种风格的竹枝词和墨竹画,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温婉如玉,每一幅都凝聚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具有高度价值,从史学、文学的角度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竹枝园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三峡地区的文化名片,成为与西安碑林齐名的重要的碑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范成大《竹枝词》</p><p class="ql-block">新城果园连灢西,枇杷压枝杏子肥。</p><p class="ql-block">半青半黄朝出卖,日午买盐沽酒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慎《竹枝词》</p><p class="ql-block">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p><p class="ql-block">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p> <p class="ql-block">成氏《竹枝词》</p><p class="ql-block">瀼东瀼西春水长,郎舟已去向瞿塘。</p><p class="ql-block">巴江峡里啼猿苦,不到三声已断肠。</p> <p class="ql-block">  在白帝城的竹枝园中,有一块著名的碑刻,即黄山谷书刘梦得竹枝词九首。</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几经辗转后于822~824年任夔州刺史。在夔州期间,刘禹锡被夔州人民朴实无华、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所吸引,深入民间收集民歌,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竹枝词》仿民歌诗体。碑刻上的这九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三峡地区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而著称。是研究唐代三峡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黄山谷的书法更是为这些诗作增添了艺术价值,使其成为白帝城竹枝园中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走出竹枝园我们来到夔门观景台,此乃观赏夔门之绝佳境地。赤甲、白盐两山,隔江而峙,如巨臂横空,将浩渺江面紧紧锁束,形似一扇天门,蔚为壮观。因奉节古有夔州之名,故这道锁江之大门,被赋予了“夔门”之雅称。观景台左侧,石碑屹立,其上镌刻“夔门”二字,苍劲有力。夔门不仅为三峡之象征,亦赫然印于10元人民币之背面,成为流通于世的风景,更是重庆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地理标志,承载着无尽的诗意与远方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夔门观景台上的杜甫塑像是一处文化亮点‌。杜甫雕塑高约2米,再现了杜甫当年登高远眺、百感交集的情景。杜甫在这里写下《登高》这一千古第一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p><p class="ql-block"> 当年杜甫离开奉节后,后人将其居住过的草堂遗址保留了下来,建立了杜公祠。1984年,杜甫雕塑陈列于白帝城山下的杜甫西阁,后因三峡工程蓄水搬迁至此。可以说,杜甫是奉节最早也是年龄最大的移民。这尊塑像生动地展现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形象,可能捕捉到了他忧国忧民、沉吟思索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流连片刻,我们决定到忠义渡口乘船游瞿塘峡。</p><p class="ql-block">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长江的浩荡波涛中,瞿塘峡以其独特的风姿,傲然屹立于群山之间。这里,山势险峻,江水湍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瞿塘峡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的历史沉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无数的诗篇歌赋,都曾在这里留下痕迹。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便是对这片山水的绝美赞歌。瞿塘峡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水域,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瞿塘峡,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山水的壮美和深邃,让人在赞叹之余,更生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半我们告別了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白帝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是一处地理要塞,更是一段传奇故事的载体。如今,白帝城整旧布新,与时俱进,更显肃穆庄严,深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梦昧白帝若许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日登临得开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汉代明良千秋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孤佳话万古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竹枝园里观墨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夔门一眺览群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瞿塘飞舟翩然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头纵横不负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