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风雨后 (第三章) ‍ (自传体小说,共六章)

阿德(林建德)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第三章</b></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李董,其实也是机缘巧合,他是本地人,在岛内交通枢纽的江头附近有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下面三层裙楼可以做商场,上面为两栋高楼,前为写字楼,后为商品房。</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商业业态单一,国有成分占主导地位,民营资本要进入流通领域相当困难。李董组建一个团队,到全国各地考察,最终决定做汽配市场,但心里没底,后来打听到我成功开发过汽车市场,在电视上看过我的访谈节目,于是主动来拜访我,想听听我的意见。我讲话直白,告诉他从场地、业态、规模等方面都不适合做汽配市场。我还告诉他,我们的汽车市场还要办二期,汽配也是其中业态之一,我们是敞开式的露天市场,已有几十家经销商入驻,工商验证、购置费征收、办理车险和银行贷款都可以在场内一条龙办成,这点上,民营是无法与国有竞争的。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李董身上,要知道,他们历时半年,到处考察论证,连装修设计图都已经做好,听我一说,李董身子重重地贴在沙发靠背上,脸上写满失意。我觉得自己言重了,忙安慰他,我只是纸上谈兵,什么时候去实地看一下再说。李董千恩万谢,约好第二天见面。</p><p class="ql-block"> 等我现场看过,心中便有了主意,我对李董说,这裙楼做汽配确实不合适,做市场的要件有三条,要么有供方,要么有需方,或者有交通物流的优势,我们这里一条不沾,生产厂家少,消费受限于小城规模,交通位置更像一根盲肠。反倒是这里属于传统建材街区龙头位置,最适合做升级版的建材市场。</p><p class="ql-block"> 近半年以来,我一直在为家装市场的搬迁选址问题所困扰。家装市场是两年前中心与饮料厂合作开发的,利用他们的闲置厂房改造而成。当时国家刚推出房改政策,房屋可以办理个人产权,于是就有了购房和装修的需求,市场一开办很快红火起来,前景看好。正当我们准备再征用一栋厂房开拓二期的时候,突然厂方通知我们项目终止,市场必须在三个月内搬迁,原来是福州一个商人看中这块地皮,要买下整座工厂搞房地产开发。眼看辛辛苦苦办起、前途光明的项目被一纸公文搞没了,我很不甘心,通过局领导找经委、找开发商再三协调均无功而返(几年后,远华走私案暴露,带出一串窝案,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和经委企业改造办主任与开发商勾结,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受到严惩,饮料厂的私下交易便是其中罪状之一)。随后我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合适的地点,何不把家装市场整体搬迁过来呢?我跟李董一提,他喜出望外,搬迁比新办一个市场,既节省培育时间,又能有效降低风险,不愧为一条捷径。接下来我们商量了一些合作的细节,双方成立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各占50%股份,李董担任董事长,中心派驻一名总经理,并负责日常运营。不同于饮料厂合作模式的是李董的物业是自己的,前期投入大,不好计算成本,我提出新的合作方案,“中心只以品牌和技术入股,不再投入资金,市场每年向我方交纳品牌使用费30万元,我方根据对方需要,派出人员参与市场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由市场开支”。这是一个旱涝保收的方案,中心办公会顺利通过。不想没多久,就发生了工作组查账的事。我不知道家装市场进展到哪一步了,听到李董求助,我没有犹豫,立即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们在家装市场附近的茶馆碰头。市场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现在需要定下开业时间和加快招商进度,老市场有些客户走散了,好在李董兄弟在江头建材市场开了好几家店面,人脉资源丰富,拉了不少商家进来,但家装公司招的数量较少。我马上表态,出面给老市场的家装公司老板打电话动员进场,毕竟这两年他们在市场赚了钱,对我比较信任。开业时间定在年底,因为家装有旺淡季之分,春节前是旺季,我们可以抢一波,争取开门红。若等春节后雨季来临,起码有三四个月的淡季。李董采纳我的意见,邀请我有空多来市场走走。</p><p class="ql-block"> 从五月份工作组进驻中心到现在十一月,我被晾在一边快半年了,行动倒是自由的,我去哪里没人关心,只是原来家装市场的那名副总被派到李董那里帮忙,我不愿意我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就把这种担心给李董说了,他说,只要你肯来,这事交给我处理。</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李董推心置腹地对我说,其实你的遭遇我们都清楚,你的做事为人我们也清楚,你正直,有能力,但不适合官场,外面人有很多议论,包括市局机关的人也说你不得转,局长都换人了,你也不会跟着转转!“一语点醒梦中人”,回家后我整宿未眠,脑海中不断交替变幻着不同的画面,思维慢慢清晰起来,将这些片段用一根丝线串起来,就不难理解官场的那些事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返聘老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有一次从局里回来,脸色有点难看,他说,鲍局要从中心调钱,理由我们自己编,怎么编?还有一次他感慨地说,中心刚组建时,老局长推荐一名会计,特意叮嘱要好好考察一下,不合格就不要,后来人事去她单位查档,发现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不是很强,就汇报给老局长,老局长只说一句,你们直接回掉吧,再也没有推荐一个人进来。而新局长上任,一年就进几十个,中心快成收容所了!他喃喃自语,“我老头子多嘴,人家当头的,要安排自己人,要调钱出去,我不顺着,人家能高兴吗”?中心在局里的位置并不起眼,是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却是局里的"钱袋子":收益好,开支相对灵活;在用人方面,考公务员的口子已经扎紧,但事业单位照样可以进人,主管局说了算。我还记起,有一次鲍局带我去某公司,说要介绍几个老板给我认识,这些都是他在部队当领导时结识的当地老板,鲍局让我平时多走动,但我了解到他们从事的行业与市场开发并没有什么交集,后来工作一忙就忘了。局长不待见是不是也与此有关?</p><p class="ql-block"> 联系到不久前,一位常年在电子城为商户搞店面装修的胖老板告诉我的一件事,工作组曾经找过他,逼他交代跟我有利益输送,他对工作组的人讲“中心成立前我就在市场内做了,我跟钟主任打交道,都是办些土头垃圾清理保证金之类的事,赚一点‘老鼠工’的小钱,凭什么我要给他好处?后面接一个临时市场建铁皮房的差事,没想到地下都是烂泥,挖土机一进去就陷住,后来请工程师改变设计,增加地梁,工程结算还拿到造价站七算八算,根本没钱赚嘛!”他还说,没有的事不能诬陷人家,人要讲点良心!工作组没问出什么,交代他调查的事不能讲出去。</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起,有一次去局里开会,散场后在一楼大厅的角落里,见到监察室谭主任、中心曹主任及开发部殷经理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看到我就迅速走开了。老主任告诉我,他们三人都是从同一个分局调来市局机关的,平时走得很勤,谭主任经常拿发票来报销,曹主任签的字……,当我把这些事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时,终于恍然大悟,"一朝天子一朝臣"“亲不亲,线上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俗话说“识时势者为俊杰”,好马不恋栈,自有奋蹄时,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去找曹主任说,组织上迟迟不给我结论,我留在中心已无任何意义,家装市场项目是我谈的,年底要开业,不如派我去担任总经理,请主任成全一下。曹主任瞪大眼睛看着我,家装只是挂在开发部下的一个小项目呀,不明白我怎么会提这样低的要求。沉吟片刻,他才说,我这里没问题,但还是要向鲍头请示一下。</p><p class="ql-block"> 也许他们忙活了半天,把我拉下马的目的已达到,很快就同意我去家装市场。至于那位副总,李董出马,请曹主任吃了几次饭就搞定,调回开发部另行安排。从此柳暗花明,我的人生翻开新的一页,如果说从军队转业地方是人生第一次转变,从行政机关到事业单位是第二次转变,那么,从体制内走出,迈向民营经济,这第三次转变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 林建德 写于2024年9月中秋节</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部分图片选自网络,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