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由久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长知识</p> 小伙伴们,大家好!在之前的内容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了街拍人文摄影,在评论中,小编发现,很多小伙伴还是对街头人文存在着不少的疑惑,其中一位指出说:“人文摄影必须得拍人啊!没有人不就是街头风景了么!”其实,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文化,以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为主体的摄影,都可以称之为人文摄影,今天就给大家分享12位优秀摄影师的14幅人文摄影作品,带你走进人文摄影!<br><br>本文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br><br>第一幅<br>这是一名尺八的演奏者,摄影师抓住了演奏者专注演奏的神态,演奏者和观众产生的虚实对比,让主体更为突出,减少背景的杂乱,防止干扰主体。你肯定认为,作者的意图在于拍摄演奏者,但依据作者的介绍,他的目的在于演奏者手中的尺八,中国吴地的传统乐器,后传入日本,竹制,五孔,以管长一尺八寸得名。<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br><br>摄影师:Alaricduan 尺八<br><br>第二幅<br>画面中一位灰头土脸的男孩,很吃力的推走他的大三轮车,眼神如此迷茫。瘦小的身躯与诺达的三轮车形成对比,迷茫的眼神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迷茫,这张作品的关键词有瘦小、大三轮车、迷茫,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作者透过画面对我们阐述了生活的艰辛,哪怕他只是个孩子。<br><br>拍摄器材Sony A7m2<br><br>摄影师:郑明祁 男孩的大三轮车<br><br>第三幅<br>这是一幅手机拍摄的作品,画面中是一位正在表演的街头艺术家,而他的观众只是一个孩子,拍摄地点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街头,有许多像他一样的街头艺术家,他们每天都会尽全力展现最精彩的演出,可很少有人为之驻足停留,但他们从未停止自己所热爱的艺术,哪怕只有一个观众。这张画面的主体让人一眼就可以判断,除了对画面内主体人物的精准捕捉,摄影师还运用了一个小技巧,那就是运动模糊,作者给行色匆匆的路人添加了运动模糊,让他们和驻足停留的小观众与表演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突出鲜明的主体。<br><br>拍摄器材iPhone 6<br><br>摄影师:LeoTan 艺术家和观众<br><br>第四幅<br>这也是一幅用手机拍摄的作品,摄影师在傍晚散步时,遇到在广场上跳着激情舞蹈的一群老人,他们穿着时尚,围观的人群都被这激情的音乐和舞蹈氛围感染驻足观看。在这张画面中,摄影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广场上的灯光,使其成为一个点光源,多次逆光的角度抓拍后,得到这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与上一张不同,画面中的每个人物、元素,都在景深之内,但最显眼、最突出的,是正对光源的这位老人,这也是人文摄影中恰到好处的时机。<br><br>拍摄器材HUAWEI NEM-AL10<br><br>摄影师:安娜 广场舞<br><br>第五幅<br>是一位老人,重阳节老人表演团的观众中的独特一位,看的比谁都认真,鼓掌比谁都响,但她是个听力衰退的老奶奶,在一场吵闹中寂静的相会。作者通过黑白色调的明暗反差,对老人的面部皱纹和白发进行刻画,凸显了老人经历岁月的沧桑,利用正方形画幅的稳定和谐的特点,表达一种岁月静好的美好祝愿。<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br><br>摄影师:夏夜西瓜 听不到的观众<br><br>第六幅<br>这张作品,乍看之下并不出奇,丢在照片堆里也不会被关注的到,可摄影师表达的意义却完美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这张作品拍摄于程度地铁站,车站这个地方,一直都是个让人伤心的地方,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摄影师在送友人离别时的拍摄下来的,情绪较为低沉,而画面中的两个人,一来一去,一明一暗,两个方向鲜明的对比,恰到好处的将摄影师的拍摄意图表现出来。<br><br>拍摄器材Canon 7D Mark 2<br><br>摄影师:邓杨<br><br> 车站离别<br><br>第七幅<br>拍摄于国庆节,举国欢庆的日子,人们都赶着这个日子出门游玩,或是在家享受难得的假期,可对于民工来说,却不能休息,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为生活而辛劳,顶着太阳、汗流浃背,也放不下手上的那把铁锹,为的是家里年迈的父母、为的是学校年幼的孩子。<br><br>拍摄器材Nikon D7100<br><br>摄影师:卢智 民工的国庆节<br><br>第八幅<br>拍摄在仲夏的一个夜半时分,华灯初上,人要回家,蜗牛也要回家,忙碌一天的人们,终于获得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人的脚步和蜗牛交相呼应,白日忙碌的人们,到了夜晚也会放慢脚步,就像是背着重壳缓慢前行的蜗牛一般。提个小问题,这张照片的主体是人,还是蜗牛呢?如果是人,蜗牛是陪体吗?如果是蜗牛,那这是不是一张街头人文呢?<br><br>拍摄器材Sony ILCE-7<br><br>摄影师:Allenlsy 回家<br><br>第九幅<br>是个创作的陶艺师。所谓匠人,踏实专注,长久以来只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而匠人精神,是作者想要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这是一张大光比的作品,作者对光线的运用十分到位,虽然没有应用黑白色调,但光线的熟练运用让高光和阴影也呈现强烈的对比,画面张力极强。<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700D<br><br>摄影师:彭吉丽莎 匠人<br><br>第十幅<br>拍摄于成都西村。摄影师在刚下车的十字路口捕捉到这样一张画面,清晨的阳光像水一样漫过,让人温暖且舒服,这张画面的点睛之笔,在于人物的加入,人物的身影恰好经过晨光,仅仅是一个元素,便打破了画面的死板,所以在街头人文中,等待恰当时机,就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画面。<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7D Mark 2<br><br>摄影师:WuLi啊哈 晨光<br><br>第十一幅<br>拍摄于列车之上。和每个在火车上的人一样,希望这班火车没有尽头,也希望身边坐的是最爱的人。可往往做些许小时就要下车,最爱的那个永远在手机的那一头。这也是一张正方形画幅的作品,其目的在于因避免不必要因素的干扰,造成混乱的画面,除了作者表达的意义之外,这张作品的画面调色也是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在这幅画面中,摄影师运用了蓝色与黄色搭配,选择了一组对比色,让人眼前一亮,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通过这个作品的调色,可以让我们知道,在摄影中,即使想传达的意义再好,也要先将观者的视线吸引到画面当中,然后才会试着理解寄托在画面上的意义。<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0D<br><br>摄影师:匡黑 乘客<br><br>第十二幅<br>拍摄于会里古城。城墙下的一位老人吹着笛子,老人吹奏的专心和路人的来往、驻足相互照应又形成对比。细心的观者一定会发现,这是一张裁剪过的作品,我们试着还原画面原本的构图,在画面的上方应该能够看到推着单车的行人的脸,而裁剪后的作品,在画面中只有演奏者一个人的面孔,画面中的主体瞬间被凸显,而推车的行人也成为画面中的一个悬念,他到底有没有为这位演奏者驻足?这是留给观者的一个反复观看作品的理由。<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br><br>摄影师:MA 吹笛子的老者<br><br>第十三幅<br>与上一幅的作者相同,拍视于西昌。傍晚,路边的烧烤摊升起炭火,烟雾弥漫了整个街道,夕阳的光辉正好透过烟雾,摩托车也刚好从烟雾中穿行而过。这张照片的精妙之处,在于摄影师对时机的把控,众所周知,黄昏是摄影的黄金时间,这时的光线是一天中最温暖也最动人的金黄色,恰到好处的炭火烟气在此刻升起,又恰到好处的下班归家的工人骑着摩托车从烟雾中经过,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并非摄影师能够安排的。<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br><br>摄影师:MA 黄昏<br><br>第十四幅<br>这也是上一位摄影师的作品,拍摄于崇圣寺。在崇圣寺最高的一座庙宇的台阶下,两位老人搀扶着走下阶梯,不得不被他们心中虔诚的信仰折服。这张作品的构图为三分法,是最经典、最符合人们审美的一种构图方法,在构建画面的同时,将自己想表达的意图明了的阐述出来,带动观者的情绪,让观者的心情随着摄影师一同变化。<br><br>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br><br>摄影师:MA <p class="ql-block">虔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提高审美的最佳途径,当你对摄影感到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题材,如何拍摄时,多看看优秀的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不妨看看别的摄影师都在拍什么吧!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有其他建议或疑问,或是你有自己的作品想展示给大家,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交流,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