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届阅兵

民航记忆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至今,共举行了17次阅兵。这些阅兵宛如历史的坐标,标记着国家发展的进程。它们是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展示,也是新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迈向伟大复兴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17次阅兵</p> <p class="ql-block">从1949─1959年,每年10月1日国庆都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p> <p class="ql-block">1949年国庆骑兵受阅</p> <p class="ql-block">1949年阅兵是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仪式。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1.64万余人。</p><p class="ql-block">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敌军装备,包括日式、美式等。虽然装备不够先进统一,但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雄姿,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为新中国第二次国庆阅兵。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严重危及新中国安全。</p><p class="ql-block"> 参与人员与规模:首都40余万人参与国庆典礼,陆海空三军部队和民兵代表共24209人接受检阅。</p><p class="ql-block">受阅部队及装备:有陆军第67军之199师、第66军、第68军等。受阅武器包括88门火炮、8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178辆汽车、2899匹马,还有28架飞机。亮点为多军兵种合成受阅。</p> <p class="ql-block">1952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国庆典礼上,陆海空三军和11300多名民兵代表接受检阅。沈阳、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与北京一样也有阅兵活动。</p><p class="ql-block"> 受阅部队以军事学院队伍为前导,后面是多所军事院校学员方队,彰显我国对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伞兵部队受阅展示空降兵力量发展,公安部队首次亮相。10多个民族的民兵方队着特色便服、持新式武器受阅,体现武装力量的全民性。</p><p class="ql-block"> 此次阅兵展示多种装备,强大空军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表明我国国防装备建设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1日国庆阅兵。1951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与13348名民兵代表接受检阅,南京、沈阳、重庆、西安等大城市也举行阅兵典礼。</p><p class="ql-block"> 受阅队伍中,走在前面的军事学院学员多是身经百战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正在学习现代军事科学。民兵方队首次亮相,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的民兵代表,为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体现了民兵作为解放军后备力量的强大。炮兵方队里部分火炮由汽车牵引,部分由骡马牵引,象征解放军由骡马化向摩托化、机械化转变。</p><p class="ql-block">空中248架战机飞过,展示空军发展。 此次阅兵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两年来解放军的建设成果与战斗力,向世界表明中国保卫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1952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国庆典礼上,陆海空三军和11300多名民兵代表接受检阅。沈阳、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与北京一样也有阅兵活动。</p><p class="ql-block"> 受阅部队以军事学院队伍为前导,后面是多所军事院校学员方队,彰显我国对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伞兵部队受阅展示空降兵力量发展,公安部队首次亮相。10多个民族的民兵方队着特色便服、持新式武器受阅,体现武装力量的全民性。</p><p class="ql-block"> 此次阅兵展示多种装备,强大空军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表明我国国防装备建设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1953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1953年10月1日为新中国第五次国庆阅兵,首都40多万人参加典礼。陆海空三军和11000多民兵代表、48个方队与若干飞行梯队接受检阅。</p><p class="ql-block"> 受阅部队众多,涵盖多所军事院校、各兵种部队等。此次阅兵亮点是火箭炮兵首次受阅,“喀秋莎”火箭炮登场。这一苏联卫国战争利器威力巨大,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军队装备有所提升。</p> <p class="ql-block">1955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七次国庆阅兵,也是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p><p class="ql-block">首都50多万人参与国庆典礼。陆海空三军10344名官兵身着新式军服,组成27个方队与若干飞行梯队接受检阅。</p><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亮点颇多。一是展现实行军衔制后的崭新风貌,受阅指战员着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衔,军容严整,体现出解放军在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进步。二是军服变化,55式军服分3个系列,男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的船形帽在阅兵中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1956年国庆雨中受阅</p><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1日的阅兵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11900多名陆海空三军部队人员编成29个方队与若干飞行梯队接受检阅。</p><p class="ql-block">这一年,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和参加中共八大的代表共13000余人观看了阅兵。此次阅兵较为特殊,它是新中国国庆阅兵中唯一的雨中阅兵。从清晨起秋雨就下个不停,但受阅部队精神抖擞、士气高昂。</p><p class="ql-block">受阅官兵军装湿透仍步伐坚定前行,只是由于下雨气象条件不达标,原定参加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未能受阅。</p> <p class="ql-block">1957年阅兵</p><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九次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29个方队、7000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受阅各种装备车辆226台,火炮112门,飞机81架。此次受阅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国庆阅兵中较少的一次。</p><p class="ql-block">亮点特色:</p><p class="ql-block">国产战机亮相:我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当国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列队飞越天安门上空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1958 年 10 月 1 日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次阅兵。参加检阅的共有 35 个方(梯)队,其中 29 个地面方队,6 个空中梯队 93 架飞机。受阅部队有军事学院、步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兵学校、航空兵学校、海军学校、水兵、摩托车、伞兵、炮兵、坦克、空军等,共 7856 人。受阅装备基本等同于 1957 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战争的阴影仍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全国都在抓紧军事斗争准备,所以这年的国庆阅兵“战备气氛”特别浓。</p> <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中,首都民兵师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并且首次出现了女民兵队伍。这些民兵中不少是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据地的民兵杀敌英雄,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打击过敌人。</p> <p class="ql-block">1959年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1959年的国庆阅兵为新中国第十一次国庆阅兵,是逢十的大阅兵,意义重大且规模盛大。</p><p class="ql-block"> 受阅部队包含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与6个空中梯队,共11,018人。徒步方队有院校方队(如军事学院等院校组成)、水兵方队、步兵师方队等;车辆方队包括摩托化步兵方队、伞兵方队等多种方队;空中梯队由轰炸机师、歼击机师和高级航空兵学校组成。</p><p class="ql-block"> 此次阅兵武器装备多为国产。装甲兵方队装备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自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实现当年定型、投产并装备部队,结束中国不能产坦克的历史。战斗机方队由歼5型飞机组成,受阅部队的自动步枪也是国产。</p><p class="ql-block">1959年国庆阅兵是常规装备检阅的高峰与“中式阅兵”新起点,展示了军事实力,对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凝聚人心、震慑外敌意义重大,体现我国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1960年国庆阅兵改革</p><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所以1960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仪式。</p><p class="ql-block">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p> <p class="ql-block">1969年是建国20周年,当时处于特殊时期,这一年的阅兵也较为特殊。</p><p class="ql-block">尽管很多资料未将其算作正规阅兵,这才有了中国连续24年未举行阅兵仪式的说法,但参加过检阅的战士称当时就是阅兵。</p><p class="ql-block">当时国际上中苏交恶、中美关系缓和,国内备战气氛浓厚,对于是否阅兵有多种方案,最终确定了群众方队和军队一起走的特殊形式。这一形式体现了全民皆兵和军民团结的氛围。</p><p class="ql-block">这次阅兵有两大亮点。一是1200人的刺杀操方队,其出场时杀声震天,1200名陆海空战士同时动作,在军乐中表演刺杀操,动作整齐、气势勇猛、杀声震耳,展现出强大的军威国威,威慑来犯之敌。二是六五式军服亮相,1965年取消军衔制后中央军委批准装备该制式服装,与五五式军服有别,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取消军衔兼领章,改为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通过上衣口袋数量区分干部和战士(军官4个口袋,士兵2个口袋),海军干部和战士军服颜色全改为灰色,取消水兵服,女军人取消夏装裙子。</p><p class="ql-block">1969年受阅部队达2万人,共10个方队,国旗方队、国徽方队、陆海空等方队依次出场。</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学校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们学校负责天安门广场组字任务,因此,对此印象也是极其深刻。(这次阅兵不在17次阅兵之内)</p> <p class="ql-block">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p> <p class="ql-block">1984年国庆阅兵于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受阅部队共10370人,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首都民兵等,是历次阅兵中方队数量和种类最多最全的一次。</p><p class="ql-block">邓小平乘车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国庆讲话。受阅的28种武器装备全为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19种为新装备,部分达世界先进水平。此次首次展示多种装备,如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各型战略导弹、火箭炮、布雷车等。此后十几年间,国庆均以其他形式庆祝,未再阅兵和举行群众庆祝游行。</p> <p class="ql-block">国庆50周年阅兵</p><p class="ql-block">1999年国庆阅兵,即“世纪大阅兵”,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p><p class="ql-block">受阅者包括11000多名官兵和400多辆战车,绵延2公里,规模空前,世界少有。</p><p class="ql-block">徒步方队共17个,涵盖各军兵种,多种新时期诞生的部队首次受阅,体现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特征。车辆方队25个,400多台车辆,装甲阵容达100多辆战车,两者数量均为历次之最。空中梯队10个,机种多样且具备多种打击能力。</p><p class="ql-block">42种大型受阅装备中95%以上为新装备,多为自行研制且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高科技武器成主战武器。战略导弹部队的导弹方队,是二炮导弹亮相最多的一次。</p><p class="ql-block">1999年世纪之交的这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现代化成果和强大实力,标志解放军迈向新世纪。</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21世纪首次国庆大阅兵。8000多人组成56个方(梯)队接受检阅,这是历次国庆阅兵中方(梯)队最多的一次,涵盖武装力量各方面,体现其完整性。</p><p class="ql-block">徒步方队特色多样。有院校学员方队、“红一师”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等。受阅官兵多为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新一代,身着新型数码迷彩戎装,有“国防新军”身影,特种兵方队首次成建制亮相。</p><p class="ql-block">装备方队的52型、500多台装备全为我国自行研制,近90%首次亮相,部分信息化装备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中梯队由151架战鹰编成12个梯队。多种机型亮相,女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教练机拉烟带为阅兵添彩。</p><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展示了军队现代化成果和强大实力,彰显中国在多方面的巨大进步,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阅兵。</p><p class="ql-block">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9·3阅兵”,受阅部队1.2万人,编成50个方(梯)队,含徒步方队11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2个、装备方队27个、空中梯队10个,受阅装备40多种型号共500多件、飞机20多种型号近200架,另有17支外军代表方队或代表队参阅。</p><p class="ql-block">阅兵意义重大,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抗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阅兵表达了对抗战老兵、支前模范的敬重,对英烈的敬仰,让国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亮点众多。徒步方队英模汇聚,由抗战中我党领导的英模部队现役代表组成,如八路军等,展现军人英勇无畏精神。装备方队国产主战装备84%首次亮相,体现信息化战争联合性,涵盖多种装备,展示我国国防科技实力。空中梯队震撼,飞机组成“70”字样且教练机拉7道彩烟。外军代表参与是首次,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胜利认可及对和平的共同追求。</p> <p class="ql-block">2017年朱日和阅兵</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30日上午,于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及规模方面,12000名官兵、600余台(套)装备受检,100多架战机编成梯队参与,受阅官兵来自多军种部队。这是首次以建军节为主题的阅兵,纪念意义和政治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实战化是其特色,为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受阅部队和装备按实战要求编组展示,体现强军目标。</p><p class="ql-block">装备上,近一半受阅装备首次亮相,如歼 - 20战斗机、新型坦克、新型导弹等,彰显强大战斗力。</p><p class="ql-block">阅兵分列式构成9个作战群,展示联合作战能力与体系化建设成果。</p><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展示了军队的精神风貌与战斗力,向世界表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鼓舞全军将士,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强军目标、建设一流军队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2019年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p><p class="ql-block">阅兵编59个方(梯)队与联合军乐团,约1.5万人规模,有160余架飞机、580台套装备。</p><p class="ql-block"> 方队亮点众多。仪仗方队高举党旗、国旗、军旗展现尊严风采;领导指挥方队体现新体制特点;院校科研方队彰显院校科研机构重要性;文职人员方队体现文职人员作用;女兵方队展女性军人风采;维和部队方队体现维和决心能力。</p><p class="ql-block"> 装备方队分7个模块,按联合作战编成受阅,新型武器装备展示了国防科技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 11个空中梯队从远方呼啸而来,依次低空飞过。教练机梯队划出7条彩带,向共和国献上生日祝福。</p><p class="ql-block">这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庆未安排阅兵,这是综合国内外形势后的长远规划。我国阅兵惯例多为十年一次,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小年份,而80周年大庆时大概率会举行阅兵。</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建国以来的17次阅兵,是新中国发展的鲜明印记。它们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体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这17次阅兵的历程,就是新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我们期待着下一次阅兵,见证更多的辉煌与荣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