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于百度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十五”,转眼间中秋已过,春节就快到了。突然间想起自己已经好多年没有真正看春晚了,也没有关心今年的春晚会是怎样的,谁会上春晚,有什么节目。</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认真看春晚应该是2009年春节。那一年炒的最火的是小品《不差钱》,小沈阳因在这一年春晚秀了一把,就大红大热,一夜成名,身价飞升,成为各种媒体热炒的对象,真正成了演艺界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文化都不同,南方人一般不大喜欢看二人转之类的节目,所以我之前并不知道小沈阳是什么人,只是在春晚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知道了他是赵本山老师的徒弟,将和赵老师在春晚上同台演出。虽然本人对赵老师的作品和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不大兴趣,但毕竟赵本山在小品界里还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因此,很期待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师徒能够有精彩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 那场《不差钱》的小品,拉来了毕福剑同台演出,那时的毕姥爷也是在央视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赵本山老师依然是我们熟悉那个老农民的形象,小沈阳扮演的是一个不阳不阴的服务员,舞台上的那身打扮看着就感觉别扭,印象最深的是小沈阳不时的故伎重演:“大家不要鼓掌,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呵……”。忸怩作态,看了我感觉不太舒服。</p> <p class="ql-block"> 整场演出小沈阳的演出确实有一些亮点,比如把一个不阴不阳的人演得很有骚味,模仿别人的歌声也模仿得很像很到位,可以看出小沈阳真的具有一定唱歌底子。整场小品下来,感觉他最拿手也只有这两招。</p> <p class="ql-block"> 这两招是否赵老师教的不得而知,以前赵老师的作品好像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特别是那种不阴不阳的骚味是从赵老师学的?模仿别人的歌也是赵老师教的?究竟小沈阳从赵本山那儿学了什么,至少从《不差钱》中看不出来。如果小沈阳的看家本领不是从赵老师处学来的,又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小沈阳是赵本山的徒弟?</p> <p class="ql-block"> 我对这出小品的几位演员的演出不敢恭维,小沈阳也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他舞台上的那个服务员形象传达了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小品中的有些台词还有宣传不良的社会价值观之嫌。至于这节目为什么会评上一等奖,其中原因也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小沈阳之类的拜赵老师为师,是真的从他那里学什么东西,是不是要借他的名声出名,所谓的借壳生蛋。那时的赵老师在演出界如日中天,肯定有能耐办到。如果小沈阳不是赵老师的徒弟,他的那点演出水平是在春晚上登台演出?没有这场演出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一夜出名,身价飞升,名利双收。</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有那么多人要大张旗鼓的举行盛大仪式拜赵本山为师,并在媒体上大肆宣传。相信绝大部分人是抱着这样一种想一夜成名的人。小沈阳就是成功的例子,曾经红得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据我了解,现在国人对春晚的关注度低了好多,好多人不再热衷看春晚了,据统计春晚的收视率也下降了很多,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在的媒体信息太发达了,人们随时随地就能在手机、电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节目等等,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p> <p class="ql-block"> 能够上春晚表演节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艺人一种荣耀,是很多搞文艺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春晚上表演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深受百姓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真正好的作品的生命力和那些有高超的表演艺术的艺术家们的影响力不会是昙花一现的。即使多年以后还是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如今小沈阳和《不差钱》是这样的吗?</p> <p class="ql-block"> 在2009年春晚后,总觉得有点变味了。如果把每年的春晚变成一个纯粹的名利场,那实际上是对春晚这个在百姓心中有神圣感的艺术盛会的一种亵渎!也会直接影响到春晚演出节目的水平和老百姓看春晚兴趣。这是否也是有些人如今不看春晚的原因呢?真心希望有一天春晚又像以前一样成为老百姓春节必看的节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