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生活在如仙境般的大自然中,却干着世界上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的人们。这就是我回来以后,对巴基斯坦这处海蓝宝石矿山上的矿工们的感受。在海拔超过五千米的矿山上,他们过着既简单又复杂的生活,是我没有去过之前难以想象的。 早上六点天刚刚亮,上矿山的车就来接我了。满载着行李和准备去矿上工作的人们。 现在正是刚开始开采的季节,要去矿山上的人很多,要携带的物资也很多,所以每辆车都是超负荷装载,能利用的位置都挤满了人,甚至这样挂在车头,并在崎岖的危险山路上行进一个多小时。 我在他们中间,他们对于我去矿山也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大家都很开心。 有幸得到当地村民邀请,我跟随他们去矿山上拍摄记录,这是我一直都很向往的。巴基斯坦的这个村子,是一个还很落后的村落,所幸有了上帝的眷恋,村子背后高耸的雪山上有着丰富的宝石矿藏,多期发育的伟晶岩矿脉穿插于片麻岩当中,在顶部穹窿构造中结晶出了漂亮的海蓝宝石、磷灰石、萤石、水晶、托帕石等漂亮的宝石晶体,这些漂亮的矿物晶体得到了西方国家收藏者们的高度喜爱,所以每年的8月到10月都会聚集全村精壮的力量,甚至老人和小孩,去矿山上开采。而矿山是属于村子的财富,开采出来的晶体销售以后, 首先提出一部分作为村子的共同基金,用于村子的基础建设和福利, 其他部分都是按照所有参与工作的人进行平均分配,也许这就算是最纯粹的乌托邦吧。 载满人员和物资的吉普车在崎岖危险的山路上行进了一个多小时,从海拔两千多米的村子开到了四千米左右的冰川末端,这里有一条巨大的悬冰川,从七千多米的雪山上流淌下来,融化的冰水形成两条壮观的瀑布,远远地震耳欲聋,汇入山谷里的溪流,流向村子的方向。这里就是车道结束的地方了,车停靠在这里,人们纷纷下车,卸下物资,重的物资由马匹托运,轻的物资靠大家肩背手提,在这里就需要开始徒步往矿山走去。 近距离站在冰川末端,巨大的悬冰川给人很强烈的压迫感。 沿着冰川旁边的小路,就开始了徒步登山的行程,最终我们会走到比冰川顶部还要高的地方。<div><br></div> 甚至扛着这样粗重的圆木,要徒步走上五千多米的山上,可以想象有多么艰辛,然而他的脸上是最纯真的笑容。 相对他们而言,我负重最轻,然而依然感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上山的路坡度非常陡峭,要从四千米爬升到超过五千米,而且并没有什么好路,很多地方都是在悬崖边小心翼翼地行走,旁边一直都是那条巨大的冰川相伴,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有了深刻的写照。 在冰川的映衬下,人是多么渺小。 在破碎的冰川漂砾沉积物上艰难向上,松散易滑的石头很难行走。 行走的路上若是不小心,很容易就会掉到旁边的冰川下面去,基本是不可能获救的。 不过大自然也向我们展示了最美的一面,让我们的徒步攀登不至于单调无聊,可以说是人在画中游啊,他们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也见过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也许并不是只有出去玩才是旅行,旅行的意义也不仅仅只是拍照打卡炫美食,还有深度融入,深度感触,与自然与人文的深度交流,旅行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迎面走来的这位拄着杖的老者,是一位为矿工们做饭的厨师,当开采出来的宝石晶体销售之后,他也会分享一份收入,这就是当地人人参与,人人有份的矿山开采方式。 时而走走,时而停下歇歇脚步,他们不急着赶路,却把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人生亦莫过如此。 回望走过的路,正巧也有一位矿工走在路上,走在一道光里,努力向上,不屈不挠。 走在悬崖边的巨石上,正巧背景里一朵巨大的白云,顿时犹如天神一般,但其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向下望去,蜿蜒曲折的是走过的路,抬眼向上,看不到尽头,是未完的磨练。 何其有幸,是有如此美景相伴,这里的自然资源亦同样珍贵无比,若不是当地贫穷落后,要是开发旅游资源,岂不更好? 在如此的美景中休息片刻,在抬眼望去的一瞬间,所有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多次想要放弃的退堂鼓,也彻底打消了,就算是为了这无与伦比的美景,也要咬牙坚持。 休息片刻继续赶路,有的人拿着长长的竹竿,是要去建设新的工棚,他们会在山上居住三个月,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建设。 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陡峭的攀登没有了,到达了一处高山草甸,这里已经接近五千米的海拔,冰川也在我们的脚下远处了,这里有清澈的溪流,矿工们就着甘冽的泉水,吃一点携带的干粮,准备走完最后的一段。 终于,又不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灌满铅的双腿走了多久,终于,到达了矿区,矿工们的生活区到了,这里海拔超过了五千米,背后是七千多米的雪山,之前沿着走过的冰川,已经远远地落在了脚下。 这里建设了很多简易的房屋,都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垒起来的,背后巨大的山体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很多条巨大的矿脉,这里就是宝石晶体蕴藏的地方。 他们就在这样简易低矮的房屋里生活,每年都在这里生活三个月,因为高海拔只有三个月的开采期。 整个生活区建立在这一片相对平坦的山脊上,约有一千人左右生活在此,俨然一处小社会,这里有小卖部、设备维修部、发电站、还有一个小型的清真寺,每天在祷告的时间准时播放诵经的声音,这里的人们有提供运输的,有提供食物的,有做厨师的,有做维修的,有做爆破的,更多是做开采的,虽然分工不同,但是人人的地位平等,且都会在开采出来宝石晶体后的销售金中分得一份。 他们在这里找了一处观景台,可以观看围绕整个矿区的三座海拔七千米以上的雪山,以及这条壮观的冰川,还有身边一大片开满野花的高山草甸,于是,他们用布满石榴石晶体的片麻岩板,搭建了简易的沙发,这就是劳动者的浪漫。 这时,从山下远远又走了两名矿工上来,才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这是他们辛苦讨生活的地方。 但是即便如此艰难,山上的生活如此艰苦,到了祷告的时间,他们也会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进行祈祷仪式,雷打不动。 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岩壁上打了很多矿洞,这就是他们开采的地方了,也可以看到山顶上有粗壮的伟晶岩脉,他们就是顺着这些岩脉深入开采,但是能开采出什么样的晶体,品质高低,数量多少,就完全靠运气了。 从地质结构上可以看出这里的岩壁是有多期形成的伟晶岩矿脉,穿插于片麻岩当中,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岩浆的喷涌、冷凝、结晶,形成了美丽的各种宝石晶体,而当我们看到的那一刻,仿佛就是穿越了时空,一眼万年。尤其可贵的,这里还产出粉红色的萤石和粉红色的磷灰石,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很罕见的,尤为珍贵。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夕阳也把远山映照成金色,羊儿从远处吃草回来了,这也是人们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 人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这样壮观的场景下,显得特别渺小啊。 经过一夜的集体大通铺睡眠,第二天一早,就要准备开工了,可以看出,他们的主要开采工具,空气压缩机,也是我们中国生产的。 跟随矿工们来到开采的地方,这里地势异常险要,相当于是在绝壁上开凿出可以供人作业的地方,旁边就是万丈悬崖,要是一不小心,就是飞落直下三千尺了,也是很危险的。 矿口堆砌的石头上也可以看到有和云母共生的海蓝宝石晶体,这种品质较差的,他们一般也都不会要了,毕竟运输下去花费的成本还抵不上卖价,但侧面也说明了,这里成矿很丰富,海蓝宝石是绿柱石家族中的一员,主要成分是硅酸铍铝,而铍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元素,要想集中成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矿洞口堆积了大量的冰雪,已经将洞口堵死了,是由于高海拔的缘故,七月底了冰雪仍未消融,需要人工清理,不然没法进行开采。 这一排排的矿洞里究竟产出了多少漂亮的宝石晶体?而今这些宝石晶体又在何处?是在某个爱好者的家里还是某个知名的博物馆?谁也说不清楚。 说了这么多,总得亲自进入矿洞一探究竟,矿洞蜿蜒曲折,黑黢黢的,也没有任何的安全措施,没有支柱,洞壁上也是布满了凝华的冰霜,走到作业面,可以看到有一位矿工正在操作风镐进行打炮眼的作业,灰尘弥漫在整个空间,简直无法呼吸,可以说,在中国,这样的矿山无论安全还是环保还是健康,都是无法过关的。我特意从中国带了一些防尘口罩来分发给他们,希望也能尽量保护一下他们身体健康。 矿洞的岩壁上可以发现云母呈一条线状或者片状分布,这就是伟晶岩的主要结晶区域,如果有较大的空间的晶洞,就意味着可以发现巨大精美的高品质宝石晶体。 在这一处的云母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海蓝宝石的晶体了,被花瓣一样的云母片簇拥在中间,安安静静地在这里躺了几百万年抑或是几千万年,这一刻穿越时空来与我们相见。 出得洞来,这是他们的午休时间,吃点干粮,喝点奶茶,稍事休息后,又将是重复的辛苦的劳作。 结束了两天的拍摄记录,我也该回去了,而当我回头,却看到他们还在继续不停走往矿山,这是他们生活的来源和希望。 而我也将只能一个人独自下山,因为他们都要留在山上继续工作,只有这条无尽的长路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