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汝州市是历代郡州治所,从隋大业二年(606年)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88年8月,设立县级汝州市。历史曾为河南直隶州。曾是茶马古道的所经之地,历史文化深厚。“汝瓷”之乡,蜚声海内外。“风穴寺”历史曾是中原四大名寺。趁国庆假期,探访汝州。规划路线:半扎古镇—孔庙—法行寺塔—钟楼—风穴寺。</p><p class="ql-block"> 行走中原,探访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半扎古镇是古楼、古巷、古井、古寨墙、古寨门、古树、古墓、古风、古韵融为一体,是晋鄂古道上的重镇,襄洛古道上的驿站.2014年被纳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是万里茶路上的明清古村落。村寨东西狭长1.5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两侧沿寨墙流淌着两条河流,两河南北不远处各横亘一脉坡岭,南坡为石龙,北坡为土龙,村子坐的是石龙,两条河流为水龙,半扎人称半扎古镇为五龙之地。</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山陕会馆</p> <p class="ql-block"> 汝州市半扎关帝庙也称山陕会馆,是万里茶道上半扎古寨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标志。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由陕西、山西商人集资兴建的供茶商和其他商人居住休息的地方,因为馆内敬奉的是关老爷,古称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民权小学遗址</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戏楼</p> <p class="ql-block">大殿</p> <p class="ql-block">古桥</p> <p class="ql-block"> 石桥是万里茶道上的又一重要文化遗存。据桥北侧石碑记载:大明泰昌元年(1620年)冬十月十八日重修,距今约有383年历史,该桥南北横跨在万泉河上,为双孔石质拱形桥梁,桥长13米,宽3米,高4.8米。此桥做工精细,气势宏伟,桥面东西两侧以前有石栏板、石望柱,现不复存在,仅留有望柱孔。半扎石桥是古代洛阳通往南阳的车马古道,桥面铺石上有深深的车轮碾轧痕迹,说明当时这里的商贾往来频繁,是通往南北商品贸易的交通枢纽。2012年9月,汝州市半扎石桥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龙嘴</p> <p class="ql-block">汝州文庙,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望嵩中路65号,占地面积约22亩,本为元代忠襄王祠堂,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建为文庙(学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汝州文庙南北325米,东西40米,面积约13000平方米。院内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整体建筑以启圣宫、大成殿、文明坊、大成坊等古建筑为中轴线,东西廊房对称排列,共有明伦堂、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廊房等明清建筑百余间,布局合理,保存完整。2006年5月25日,汝州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法行寺塔</p> <p class="ql-block">法行寺塔,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临汝县城内东北隅法行寺旧址上,建于唐代。法行寺塔是一座建筑雄伟,外形柔和美观,内部结构独特的唐宋时期砖塔。法行寺塔坐北朝南,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20.87米。塔基平面近正方形,塔身正南面辟一圆券门,顶端仍残留三层方形叠涩檐砖,为唐代砖塔特有的建筑风格。塔身上部为八角形密檐叠涩九层,雄伟挺拔,造型奇特,呈优美的抛物线形,体现出宋、金砖塔的建筑风格。法行寺塔既有唐代方塔的建筑风格,又有宋金时期的八角形建筑形式,集三个朝代的建筑工艺于一体,它为研究中国唐、宋金时期的建筑学、力学以及工艺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6月30日,法行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法行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汝州钟楼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城区东大街的钟楼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汝州知州章世麟改建于旧州署。“楼内系悬钟一口,重9999斤,铸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楼身耸立于3米高的台基上,系六角重檐攒尖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风穴寺,别名白云禅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寺庙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有多个别名,如“香积寺”、“千峰寺”和“白云禅寺”。风穴寺是佛教天台宗和临济宗的“双祖庭”。它与登封的少林寺、开封的相国寺和洛阳的白马寺曾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风穴寺的布局与北方寺庙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不同,殿堂禅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呈现出江南园林的特色。寺内有宝塔、楼台、碑碣等建筑。风穴寺保存了东汉、北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共140余间建筑,被誉为七世同堂的“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为完整的建筑有唐代的七祖塔、宋代的悬钟阁和金代的中佛殿,被称为风穴寺的三大国宝。</p> <p class="ql-block">宋代七祖塔</p> <p class="ql-block"> 七祖塔建于寺中心,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高24.17米。此塔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塔刹之覆钵,相轮、水烟、刹杆、宝珠,都保存完整。此塔是为纪念贞禅师而建,贞禅师姓张,名贞,西京长安人,幼年知名太学,及第后,看穿红尘在南岳衡山出家当了和尚。以后辗转来到风穴寺传播佛法,兴建寺院,遍植柏树。八十四岁圆寂后,因德高望重,唐玄宗特派崔相国、李使君率弟子宗本建此塔。唐玄宗谥为“七祖”,以示纪念。在全国现存一百多座唐塔中,保存完整的只有七座,而七祖塔就是其中的一座,现为风穴寺三大国宝之一。</p><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悬钟阁</p> <p class="ql-block"> 悬钟阁是宋代的建筑,它的重檐三滴水歇山式设计和斗拱四铺作单昂的构造,都显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阁内悬挂的大铁钟,相传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p> <p class="ql-block">汝瓷简介</p><p class="ql-block">汝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形成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汝瓷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为品质特点,其釉质如碧峰翠色,莹光内柔,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有蝉翼纹、冰裂纹等,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12</p><p class="ql-block">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汝瓷在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作为官窑建立,前后只有二十年,因开窑时间极短,传世的器件极为稀少,愈发珍贵。汝瓷的成就和地位在宋瓷中是最高的,被誉为“汝窑为魁”,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得汝瓷成为稀世珍宝,被历代视为珍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汝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