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影子》娟娟 原创

娟娟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诗句</p><p class="ql-block"> 在金秋假期中,我老大同学三人相约开启了“沉浸式”的杭州某中高档老年公寓体验生活,会期二天。</p><p class="ql-block">也是因为同学有一套老年公寓房却一直空着,那我们就即兴发起利用假期去住二天,看看现在的老年公寓以及进了老年公寓是一种什么感觉。呵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可能老年公寓流动的人不多,当我们走进25幢公寓房电梯里一男性老人就先问了“你们住几楼啊?”我同学说“我们住502”,“哦,我住503呢,怎么没有看到过你们?”男性老人好奇地说。我同学说我们基本不住在这里的。</p><p class="ql-block">看着老人们互相一点不陌生地交谈着,我也顺便问了句:你住在这里感觉还好吧。老人略微迟疑一下说”就是冷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食堂就餐还是很丰富的:早餐21个品种中餐15只晚餐10只(晚餐基本是中午剩下的,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次日菜都是新鲜的)就餐人数现场看似三四十个人吧,当然有些是国庆回家团聚去了,有些还有可能在公寓里自己烧饭的。</p> <p class="ql-block">老年食堂菜系还是多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们在公寓花园溜达散步,路上遇见了一对老夫妻,老太首先笑脸相迎地模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说“你们两老有说有笑地慢慢吃饭,老年人就是要吃饭慢对身体好”。老太马上说“是老头吃的慢,”老头在一旁说“我牙齿不好吃不快”,老太又说了“我经常要说他吃的慢”,我说“不好经常说他,老头要生气的呀!”老太说“他不会生气的”,我说”唷,你先生真好,这是你的福气”。</p><p class="ql-block">我们感觉老太很健谈之后,我问了“你感觉住在这里适应吗?”</p><p class="ql-block">老太说“住在这里一般都是条件比较好的才住的起,这里绿化、溪水、阳光、公寓,这一切环境很不错,还不用自己烧饭,我挺喜欢的,我很感恩”。</p><p class="ql-block"> 老太真的很健谈,如果你想聊下去,她还很乐意与你说。可能不用烧饭买菜,就两老没有什么家务,就是看看电视,睡睡觉,等着吃饭,公寓内溜达溜达,确实比较闲,遇到个生人聊聊天也不错。</p><p class="ql-block">我也乘兴与这位漂亮的老太合了张影,91岁的老太看上去如同80多岁差不多,状态很好😊</p> <p class="ql-block">91岁长得真年轻且健谈开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寓环境确实不错,绿化植被比例估计可以达到45%左右,绿茵成叠,十月桂花正当时,走到哪里都有阵阵甜馨香浓的桂花香扑面而来,静静的小河很干净;也有飞檐翘角凉亭让老人在茶余饭后出来走走、歇歇、看看,曲径通幽式露天长廊顶上基本都是封顶的,下雨天都是可以走走的,为老人考虑很周到,公寓楼房规模应该不算小。据说当时老板资金链断了,不得已才转手卖给“国投”集团,现在归属国资口反而更显稳定。</p> <p class="ql-block">公寓环境不错,一切都是静静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老大同学的公寓是70平方面积左右,却只有一室一厅,原来厨房、卫浴间阳台比较宽敞而占了较大比重,适合二个老人居住设计的,都安装着地暖。</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一室一厅,厨卫齐全,中央空调与地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的晚饭吃的早,5点开吃后就没有什么事啦,能看见有三二老人在公寓花园内看看花,闻闻桂香,轻轻说说话,慢慢走走,当我们吃完饭也闲逛时遇见了又是一对老夫妻,同上午遇见的一样,看见人,他们总先微微笑脸地看着我们仨,一副就是想同我们打招呼聊天的样子。可能他们感觉我们较年轻些吧,来老年公寓他们觉得好奇。 </p><p class="ql-block"> 在聊天中得知,老太87岁是原萧山农业局副局长,60年代大学生专门研究棉花的上海人,与丈夫是同学一起来到萧山,一来就是一辈子。这一对老人可是丈夫健谈了,老头说“我会拉二胡、吹笛子,有女的会唱歌就给他们伴奏一下,我给女的伴奏多了,有时候老伴还吃醋呢”,只见站一旁的老伴笑眯眯地看着老头说着俏皮话…,</p><p class="ql-block"> 看来这对老夫妻还很和谐的呢。</p><p class="ql-block"> 当问及住老年公寓习惯吗?老太想了想说“这里条件比较好,也不用炒饭,感觉还可以,就是冷清”。</p> <p class="ql-block">我们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我与同学就有了共识了:</p><p class="ql-block"> 此老年公寓硬件可以,软件服务方面工作人员很温馨与热情也可以,就是感觉整个还算大的园区楼房一部分还空着没有卖出去,楼房式公寓,除了来吃饭见个面,其他都各管各,老年人嘛,说话轻声、走路无声、即使回到家也是默默无声,看看电视,然后睡个觉,再等着下一顿吃饭,院子里大概吃饭时能遇见三二和四五人,平时很少看见人,即使看见人,可能老人对老人觉得也没有什么天可聊。</p><p class="ql-block"> 所以,老人们看到我们仨位生人,就好像早认识似的,先同你们微笑着起来,反正很喜欢与你聊天与很可亲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其实:你在认识着他们,他们也在认识着你啊😜</p><p class="ql-block">(比如都会好奇地问:你们是萧山还是杭州的呀,杭州住什么地方呢,你们到这里来是住下的还是来做客的亦或是买房的😀)</p><p class="ql-block"> 似乎,片刻的相遇,短暂的交流,彼此都觉得很新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想乘园区内的班车到萧山市区去看看,在等车间隙,看见一位男性老人一个人站在树下,眼睛看着远方,一动不动,公寓马路上没有人,旁边除了保安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人,我们走过来等班车正好与这位老人聊了几句,后来得知,老头不是来乘班车的,就是出来外面透透风、看看世相的,然后差不多就回房间去吃中午饭了,每天都是同样的节奏,老头是萧山农村的,土地征用后,儿子还孝顺买下这公寓让父母来住。老头还有雅心地捏了捏我的手臂说“这么粗啊”,眼睛里有着光😀</p><p class="ql-block"> 可能老头说我手臂粗是一种健康,而我却一直感觉要减肥了哦。</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就是二代人不同的思维差异吧😃</p><p class="ql-block"> 公寓环境不错,生活居住条件也可以,就是老年公寓的特点比较突出:很安静,安静的有点瘆。因不用烧饭买菜,没有事情可忙,都是五湖四海走拢来的,能说话的人就更少了,即使有说话的人,老人与老人也少了许多说话的激情,让人有种“静等暮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老头是萧山当地农民,每天上午都到这颗树下来坐坐,看有人上班车有人下班车,还算热闹,差不多时间回公寓吃饭,这是每天的节奏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四趟班车进萧山市区,以便满足老人们去市区购物、配药、还有个老人是去市区门球馆的😄</p><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半的班车人多了一些,有近20个人左右,车上也有较性格开朗的老人,话会特别多些,当问他住老年公寓好不好?车上老人倒也说的很客观他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是不用烧饭,环境很好,空气也好,住的地方也好。不好的嘛,就是看看这个是老人,看看那个也是老人,碰来碰去都是老人,自己心里有时会压抑起来。”</p><p class="ql-block"> 是啊,如果你住在自己的几十年在一起的小区,遇见的老老小小几乎都是认识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时常聊天的,左邻右舍有什么喜事丧事,往往可以同喜同悲,出去是街,回来是熟人,年轻与终老都在同一个地方,那是永远不会有寂寞感的。这样的晚年生活不是在“等”而是在“忙”,忙会忘记一切。</p> <p class="ql-block">每天四趟班车,原车去原车回。班车上人多,热闹,话也多。</p> <p class="ql-block">食堂早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是体验同学的老年公寓生活,其实也是在寻找着不久将来自己生命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人总要面对生命的起承转合。</p><p class="ql-block"> 我与同学俩都说这个假期利用的好,住下来,沉下去,细微体会,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亦或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无惧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失能不失智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晚上有老人来到公共场所看电视,大概热闹些吧,娱乐中打牌和搓麻将人最多,有时还抢位子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凑巧,在我们准备体验生活结束前遇见了一位我同学在老年公寓的一位邻居,他一个人坐在一楼的大厅里(老年公寓一楼都不住人,所以除了是办公室就是空旷的大厅,供老人到处可以随坐歇歇)</p><p class="ql-block">因我的同学不太来住,两人见面还挺亲热的。</p><p class="ql-block"> 寒暄过后,邻居说去年我中风过,到现在一直右半边从头、手、脚都麻,书法已不能写了,拿起笔手会抖得更厉害。</p><p class="ql-block"> 才76岁的他感觉自己对医学常识浅薄而导致中风而很后悔。他说完全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中风:就在去年晚饭吃完后在园内散步,不一会儿感觉有些恶心想吐,还以为是东西吃坏了呢,并不放心上,回家后就洗漱睡了,想着明天可能就没事儿了,殊不知第二天起床半边身子麻木不会动了,赶紧去医院,却已经失去黄金时间3小时内的抢救最佳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眼前才70多岁还算年轻的老人,每天出来在这里一个人坐会儿,看到的只有鸟儿叫声的偌大园子,我不由得忍不住地问,“住这里很安静?”,邻居男回答说“我觉得老人倒应该安静些好”。</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的思想,往往源自于身处何境,不同处境思想会完全不同,并且无关乎年龄。 </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熟人78岁十次进西藏,每一次自驾都选择不同路线,同游者不乏还有80岁高龄的;</p><p class="ql-block"> 即使我的同学也比眼前这位邻居男还大些呢,今天跟着我们走了8千多步,同学很愉快地说“是要出来走走,今天走了这么多步,也不过如此嘛,晚上睡觉都会好”😃</p><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邻居男,脸上皱纹基本无几,留着二八开的分头,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体型,总感觉好像是一位长相比实际年龄还小的在职时是做机关工作的斯文人,现在却早早地在老年公寓过起了与外界隔绝、静悄悄的养老模式生活,人生已进入“低欲望人群”队伍…</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我不断在内心自问:这是否也是我以后生活的“影子“呢?</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终究还是喜欢一位修行僧士奉劝红尘中人的话,他说“人活着就得好好活着,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娟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