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董壽平美術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內,與晉溪書院兩門相對,是一座兩進院的仿古建築,佔地兩千多畝,陳列著董壽平先生捐贈的兩百多件作品,是一座現代化的陳列館。美術館門楣上董壽平美術館幾個大字蒼勁有力,莊嚴大氣,文氣十足。入得院內,有董壽平石刻雕像坐落於此。晉祠裡遊人如織,董壽平美術館卻門可羅雀,來參觀的人極少,幾乎沒有人。限於時間非常有限,我也只能走馬觀花,匆匆一瞥,未能細細觀賞,多少有些遺憾。匆忙之中,急急忙忙的拍了先生部分作品,以補遺憾。有小部分作品,因趕時間而拍花了或模糊不清,甚為惋惜。<br><br> 董壽平(1904---1997),原名董揆,字諧柏,山西洪洞縣人。年輕時因仰慕清初畫家惲壽平,改名壽平.。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書畫大師、美術理論家、鑒賞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委員等職務。他一生以畫黃山、松、竹、梅、蘭等著稱于世,享有”董梅”、”壽平松“、“壽平竹”、“黃山巨擘”的美譽。他的書畫藝術清洗典雅、蒼勁古樸,不但張揚著超然的自我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蘊含著詩詞意境、哲學思想;既有中國傳統筆墨神韻,又有鮮明是時代精神,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巍然宗伯,將在個文人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br><br> 董壽平先生幼年深受家庭熏陶,大量臨摹家藏歷代名家碑帖,深得“二王”之妙諦,又自米芾、王鐸、傅山書法中攝取精華,形成自己俊逸凝重的書法風格,健筆凌雲。他以行草見長,書寫時揮灑自如,草法合理,點化、行氣都勻稱自然,耐人尋味。他的行書流暢細膩,草書豪放而不草率,蒼勁剛健,古樸瀟灑,行筆如行雲流水,奕奕有神,極富個性。<br><br>董先生畫黃山,以黃山的奇峰、老松、雲霧、怪石為題材溝通,不拘於一峰一石的形似,而求整幅畫面的氣韻和諧統一。注重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筆墨縱橫馳騁,氣勢奔放剛健,以氣韻生動為第一要義。先生的山水畫充分表達出自然造化之美、雄偉峻峭之美,與歷代畫黃山巨手如漸江、梅清相比亦不遜色,在國內外享得”黃山巨擘”的稱譽。<br><br>董先生畫蘭花,蘭葉筆勢一波三折,飄逸清新,獨具新意。蘭花花瓣疏散俏麗,花蕊略施焦墨勾點,仿佛似有陣陣清香飄過。尤其是他用淡墨畫出蘭草的花莖和花瓣,自有晶瑩透明之美。他畫多叢蘭草時,蘭葉相互交錯,形似蓬亂,細看卻根根有出處、有收處。襯以山石,更顯蘭花的典雅高潔,富有造化野趣。先生所繪雙勾蘭草,每根線條都表現出蘭葉的質感和動感,體現出高超的勾勒技巧。先生的每一幅蘭花都是空谷幽蘭,芬芳四溢,沁人心脾。<br><br> 董壽平先生精研蒼松虬龍臥虎之神韻,得其精神于心。作畫似平心靜氣,落筆繪成一枝時,身心更近于松,逐次筆法,應運而得。先生巨畢如椽,以行草書之法度,縱橫揮毫繪製松樹,用大筆畫齣主幹,而後雙管齊下,畫出松針,于是樹幹鐵骨錚錚,表皮滄桑變換,枝葉充滿天地氣息,一個生靈的龐然大樹油然而生。先生所作蒼松風格獨樹一幟,效果出神入化,素有“壽平松”之雅譽。<br><br>竹因枝幹挺拔、四季青翠、凌霜傲雪而深受國人喜愛,名列“四君子”、“歲寒三友”。宋元以後,畫竹名家輩出,各擅勝場。董先生之竹,蒼潤率直,筆力雄健,若書法中之行草,意在筆外。先生的風竹、雨竹、晴天之主、雪中之竹,各有姿態,惟妙惟肖,凜然當風之勢,令觀者肅然起敬,是先生的人格寫照,贏得了“壽平竹”之盛譽。先生取法歷代花竹名家,文同、石濤、李方膺無不精研博取,而後琢磨大化,走出了獨屬自己的畫竹之徑。<br><br>附董壽平書畫語錄<br><br>行書和草書不能亂寫,要每一筆都有根據,要使別人看了認識是什麼字。亂草亂寫,只涂自己寫得痛快,以為越草越怪才是好,那是自欺欺人。寫字有速度和壓力的關係,坐著書寫,目距紙筆近,所以,壓力往往不夠。中國文化是以中國文字為基礎的,於是有書畫同源之說,畫畫不說是畫而說是寫,沒有書法的基礎、功力,不能將書法化入畫中,則畫的內涵就單薄無力。<br><br>筆墨雖是繪畫的工具,但不能單純理解為工具,筆,是用於表現事物的“形象”;墨,是表現畫筆運動的“痕跡”,兩者互為依存,互為輝映。這就是中國繪畫中的筆墨關係。<br><br> “圖畫留與人看”就是畫家把自己的感受、情趣意境用筆墨這個繪畫的語言創造出來,傳達給“知音”和“同情”者,喚起共感。<br><br> 去太原晉祠,除了觀賞各朝代的古建、如魚沼飛梁、聖母殿、獻殿、古樹、唐叔虞祠、生生舍利塔等等人文景觀外,參觀董壽平美術館和傅山紀念館也是我的心願之一。遺憾的還是因為時間嚴重不夠,傅山紀念館等多處景點沒有時間去了。不過這為下次去重遊太原晉祠打下了伏筆和有了不錯的理由,真希望今後有機會再去晉祠,眾多景點一一觀賞能夠盡興。<br><br><br> 甲辰龍年中秋,草就於成都虛靜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