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学生好学品质的培养</p><p class="ql-block">刘克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小学生的好学品质:人之初,性本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启蒙,启蒙的方式之一是劝学。《荀子》开篇即是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果说前一句是告诫,那么后一句就是勉励:孩子们,只要你们用心学习,就一定能够超过老师!每一位教育家都有劝学的名言,南宋大思想家、教育家陆九渊劝学别具一格,明了深刻:“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 把“人学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堪称提倡“终身学习”的先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个孩子起初都是好学的。“生本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华南师大的郭思乐教授“篡改”《三字经》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学”的判断,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问题在于,原本好学的孩子为什么到后来出现了厌学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不是个别的。为数不少的孩子在厌学的泥潭里挣扎,至少两倍于此数的家长在因此而烦恼。怎样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好学品质,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并为孩子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是我们在《好学篇》中要和大家共同讨论的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学的孩子表现都是相似的,造成厌学的原因也是相近的。相似的表现不必列举,变化的原因需要深究。我们今天的讨论就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好学:从本能到品质。 “人之初,性本学”,这时的“学”是本能。在本能的驱动下,孩子从出生之时起,就踏上了学习的旅程。但从具备生而会学好学的本能 ,到形成“敏而好学”的学习品质,却很少有人可以自动完成这种质的升华。本能提供了可能,敏(聪明机敏)不能代替“好学”,不敏更需要“好学”。 因此,帮助孩子形成好学的习惯和品质,就应该成为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首要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厌学:从压力到逃避。请看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一个转学来的学生家长就孩子新出现的学习问题与班主任交流时,说了一句半截话:“刘老师,这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但却没有说明原因是什么。班主任与这个孩子就“厌学有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言语和文字的交流,结果发现厌学的原因就出在家长要求的急切、管理的松懈、帮助的缺失与孩子的不能自律和交友不慎上。在探讨其厌学的内部过程与行为方式时,他们提炼出了两个关键词:压力与逃避。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防范过度的压力演变成孩子逃避学习的“外在动力”,是预防厌学现象的两个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小学生好学品质的培养:学之道,趣与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兴趣是最好老师,需要是最强的动力。培养小学生好学品质的关键就在于:引发对学习的兴趣,促成对学习的需要。简言之即:学之道,趣与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培养原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树立好学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便法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榜样,孩子就会模仿成什么模样。好学的榜样是不假外求的,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提供者。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好学吗?我们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了好学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好学将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就是“必然事件”。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也不必太过担忧,只要你“学会改变”,怀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信念,用行动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从否定改正为肯定,就能够培养出好学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养成好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大体能理解这首诗的涵义。问题在于在教孩子背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理解了吗?在培养孩子的好学习惯方面,我们运用了这首诗提供的方法启示,达到了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了吗?从小培养孩子好学的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没有从小培养。换言之即,培养小学生的好学习惯的问题,出在“知之难”,而非“行之难”。好学养无限生机,厌学生无穷烦恼。只要我们真的认识到养成好学习惯对孩子成长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努力而自然地培养孩子好学的习惯。让孩子养成好学习惯的秘诀就在于,让孩子这条“鱼”沉浸在学习之“水”中——使学习成为孩子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鼓励好学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成好学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好学的行为则是经常要做的事情,鼓励的唯一目的在于增强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在初期的密切关注与随时鼓励促成孩子的好学行为之后,我们建议各位家长采取以下升级版的鼓励措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逐渐减少对孩子好学行为的关注度,始终保持对孩子好学对象的兴趣,做孩子的“同学”,为他的好学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当孩子的好学表现有所退步时不要急于帮助,要先观察一段时间,搞清楚孩子表现变化的性质与原因后,再根据孩子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采取促进的措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在家庭的日常交流中,多一些与孩子的学习兴趣相关的话题,让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锻炼其思维与表达能力。第四,可为孩子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但要注意做到两点: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要使其成为孩子的负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排除好学的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好学的障碍有两种:关系障碍和时间障碍。关系障碍主要有家庭关系障碍和学校关系障碍。不好学的父母,不和睦的夫妻关系是最大的家庭障碍,非排除不可。帮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找到良师益友,避免孩子在学校交友不慎,是预防学校障碍的根本方法。时间障碍指孩子因沉迷于玩手机和电子游戏而荒废时间的问题。排除这种障碍一方面需要家长做好表率,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树立权威,有力地劝止孩子可能导致学业荒废的时间利用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培养方法</p><p class="ql-block"> (1)用父母的表率涵养孩子好学的萌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最基本的培养孩子好学习惯的方法。怎样用父母的表率涵养孩子好学的萌芽?这个问题没有一致的答案,但却有共同的教训。俞敏洪的如下一番话,把这种教训表述得很透彻,相信有类似困惑的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共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用真实的学习引发孩子求知的兴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习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过程。这种过程要亲力亲为,不可替代;要实实在在,不能滑过。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简单,是指问题的难度和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能力,既不能脱离实际,又要能激发探究的兴趣。根本是指要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包含学科的核心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的主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开放是指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学生能够通过探究看似简单的问题,积累学习的经验;能够通过探究根本性的问题,获得核心的知识与触类旁通的能力。这种过程踏实、体验真实的学习,我们可称之为“实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课程的教学总有应该遵循的规律。以数学教学为例,促进小学生实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力:1.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2.使学生了解数学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对人的发展的意义;3.“蹲下来”用学生的视觉看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4.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中,不仅感受到数学有用,而且还能感受到数学很美,用数学的学科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5.除了在活动上下功夫外,还须在整合上做文章,通过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科学人文素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用阅读的能量激发孩子学习的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与阅读的关系。“学习”的压力过大,“阅读”的时间太少,更有甚者是没有阅读,不会阅读,使得孩子的学习总是处于一种慌忙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阅读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阅读作基础的学习,岂止会慌忙,长此以往还会造成精神的荒凉。在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中,我们可以获得思想方法的启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持续的阅读,就是造就这“天光云影”的源头活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长期阅读而形成精神与智力的积累,就是那托起“艨艟巨舰”的浩荡春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做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而且在于,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困难”的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重新认识阅读对于学习进步,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并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把阅读摆在真正重要的位置,是改变教学生态,改善学习生活的关键要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条件问题与技术问题。条件问题主要是: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技术问题主要是:阅读的内容怎样选择?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我的答案是:“从互联网上来”!在互联网上可以买到时间吗?买不到!但我们通过帮助孩子可以减少在网上无谓的消耗,来换取宝贵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怎样选择?听叶圣陶先生的建议:“文章浩如烟海,是读不完的,与其漫无目的地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什么目标?一是学科的学习目标。可以依照具体的学习目标顺势而为,在老师指导下作延伸性的阅读。二是兴趣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追踪式的阅读。认识了阅读的价值,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体验到了阅读的妙趣,好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还可以尝试制定具体阅读数量目标。例如养成每天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哪怕是每天只阅读二十分钟五千字,六十年积累下来也是“一个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一亿字的阅读积累,会产生怎样的获得效应?想想都是令人鼓舞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海量阅读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亦庄小学的常丽华老师、广州城郊的华阳小学的阅读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用探究的行动保持孩子进取的势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说的“探究”,主要指的是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行为。布鲁纳说:“只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成功地把每一项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年龄段中的每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经常阅读科普和科学读物,就不可能对知识有兴趣。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持久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第一,我们要尽早让孩子接触自然科学,尽早和孩子一起对自然科学世界进行实际的探索活动。第二,我们不仅要继续让孩子保持对生物自然世界(植物和动物)的兴趣,而且要开始设法让孩子对非生物自然世界(物理和化学)产生兴趣。第三,引导小学生阅读科普和科学读物,带领小学生做科学小实验,让他们了解生活中蕴含的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培养小学生好学习惯的最具效力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奠基性工作。对此,我们在认识上要清楚,在行动上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学阶段有没有这种持续的探究活动,进入初中后其科学学习的起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用“讲学”的方式增强孩子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一个小学生“好为人师”,那就不是“人之患”,而是“学之幸”。因为实践证明,对中小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讲给别人听。在准备讲的过程中,孩子会自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组织,甚至还可能会反复演练讲解的方法。在讲给别人听的过程中,无论他讲得是否顺利,都会获得温故知新的体验。在完成这样的“教学”活动后,孩子还会产生一种做老师的成就感。在学校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发言的“学习强化功能”,让小学生做小老师;在家中父母充当学生,听孩子“讲学”,既是清楚了解孩子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也是保持孩子好学习惯与提升其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用敏感的事物奠定孩子发展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培养好学习惯和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对知识与科学的敏感态度。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且真正敏感的领域,都可能成为天才,我们的教育要尽可能多地为社会造就这样的天才。而人对于什么东西敏感,需要在不断地读书学习和接触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才能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在上好文化课的同时,为学生开设尽可能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课外活动;对家长而言,就是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旅行等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家庭的资源,让孩子参加校外的培训和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孩子发现他真正感兴趣,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的内容。记忆中有一个长沙的小学生,参加过许多的校外培训活动,但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后来发现她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个孩子在小学五年级时,其英语能力就达到大学四级的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的一位身为信息课教师的前同事代朝阳老师,因为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他的儿子在其熏陶下早早入门,跟着读了大量的古代文史方面的书籍。这个普通的孩子从7岁起就在他父亲的协助下,开起了仿“百家讲坛”的“三家讲坛”,到9岁已经做到第13期。难能可贵的是,戴老师尽管支持孩子为同学讲课,却断然谢绝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因为他不愿打破孩子安静读书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回应网友的赞扬和提问时,代老师说:我只是给孩子引下路,和孩子一起成长。未来有无限种可能,说不定他某天不爱好了,也是可能的。而且,最多还有5年时间来比较从容地读书,准备初三时主攻数理化,再以后就不好打算了。/实际上只是启蒙,深入学习是他上大学后的事。太远的事情无法预计,变数太多。四年半来,他学习累计花了1800个小时,我陪他1300小时。疫情七个月来,挺疯狂的,花了900小时,也就是说前4年900小时,这半年900小时。到初二结束还有5年,看能不能再学1200小时。对有意仿效的家长,他给出的建议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①建议从五、六岁开始学文史,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胞线上,一两岁就让孩子识字背古诗词,甚至《论语》《孟子》这些都背,实际上这是家长急功近利,想满足下虚荣心。最怕专家倡导的“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还有,什么时候学也不迟。个人觉得最好的启蒙时间是幼儿园大班,最不能浪费的也是这个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②建议从讲历史故事开始。故事有情节,起因、发展、人的谋略、策划过程、最终结果、对后世的影响,还有对人物、事件的评论,血肉丰满。“经”比“史”涩难,初读很枯燥。学诗词,也要知道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境等,姑且不谈对前朝文史材料的引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③建议从明小说开始,半白半文的语言可作为学古文的过渡。一般认为古文就是古体文,还有文、赋,这不同于教材中说的文,包括经、史,都属于散文,典型的明小说如《三国演义》。我推荐《东周列国志》,熟读后,《国语》、《左传》、《国策》、《史记》都容易读了,讲故事也要慢慢用半白半文的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小学生好学品质培养的注意事项:教之废,当警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养小学生的好学品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学记》中的与此相关的一段论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译成白话文就是:(1)错误发生了再去禁止,就会因抵触而难以奏效;(2)错过了适合的时机再去学习,即使付出艰苦努力也难以学成;(3)教师急功近利,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会使学生思维陷于混乱而不知所措;(4)一味冥思苦想而不与同学交流,就会导致学识浅薄,见闻不广;(5)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6)贪图享受沉迷玩乐,就会荒废学业。这六条,是教育之所以失败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之所由废的六条教训,也是学之所由废的原因。由此我们不难提炼出出小学生好学品质培养的六条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及早培养孩子好学的习惯,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后再去纠正。</p><p class="ql-block">第二,注重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包括在学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家定时阅读课外书籍和复习预习功课的习惯。</p><p class="ql-block">第三,不要对孩子的学业提出超过其能力的要求,更不要让课外培训占满孩子的课余时间。</p><p class="ql-block">第四,鼓励孩子结交学友,在帮助学友进步的同时,从学友处获得精神的激励和学业上的帮助。</p><p class="ql-block">第五,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会交往”问题,尤其要注意防范孩子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p><p class="ql-block">第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才是孩子的本领。会玩的孩子不仅会控制玩具,还会控制自己。培养孩子对玩的掌控能力,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p><p class="ql-block"> 2.刘辉兵、刘克耘等编著:百世大儒陆九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p><p class="ql-block"> 3.俞敏洪.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21世纪经济报道,2016.1.16</p><p class="ql-block"> 4.[德]吉塞拉•吕克著,海克•弗里德尔绘.李嘉译.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小实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5</p><p class="ql-block"> 5.施忠连.四书五经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