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氏妖精诗评集(开篇)

以斯帖. 岳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沧海》浅论</p><p class="ql-block">作者:桂向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沧海》</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曹操</p><p class="ql-block">东临碣石,以观沧海。</p><p class="ql-block">水何澹澹,山岛竦峙。</p><p class="ql-block">树木丛生,百草丰茂。</p><p class="ql-block">秋风萧瑟,洪波涌起。</p><p class="ql-block">日月之行,若出其中。</p><p class="ql-block">星汉灿烂,若出其里。</p><p class="ql-block">幸甚至哉,歌以咏志。</p><p class="ql-block">《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碣石山时,恰是当年秦皇、汉武也曾在此登过的碣石,情景再现,触景生情,又刚打完胜仗,激发作者壮志凌云,豪情万丈,挥笔写就四言诗《观沧海》。</p><p class="ql-block">全诗诗眼是“观沧海”,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画面,即是写实景,更是映照出作者心中的景象,借大自然的波澜壮阔,抒发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绘制作者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全诗大气磅礴,想象丰富,意境开阔。</p><p class="ql-block">创作一首好的诗歌,其创作背景及环境、创作动因及灵感、作者高远目光和胸怀广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是历史动态成因,是作者情绪及各方素养的积累,是创作的基本功,也是创作的基础。创作环境是激发作者创作的导火索,是刺激感官和理性接受现实的反应,环境刺激作者感官,能引发作者情绪、幻想或者回避;环境刺激作者理性,会引发作者思考、追求和探索。</p><p class="ql-block">创作动因是作者的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式,是作者向世人的自我展示,在客观上,作者将自我与世界相关联,创作动因是一股巨大的能量,能使作者心灵与精神充盈饱满并喷薄而出,使作者的创作有血有肉、有思有悟。创作灵感是时空交集各方思虑、人物和神灵撞击出的火花,是上帝借诗人之手发出的神来之笔。</p><p class="ql-block">有了诗歌创作的动因技巧和灵感,接下来决定诗歌质量高低的就是作者的目光和胸怀,这个需要作者经过人生的历练和三观的考量。</p><p class="ql-block">《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体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不入格,但有韵。</p><p class="ql-block">与古体诗相比,现代诗没有诗句的字数、格律和韵律的限制,但是,仍然是需要有诗句的节奏感和诗行的音乐流畅性。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了很多,那么对内容的要求就更高了,在诗歌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现代诗歌创作可以借鉴古体诗,借物言志,或者通过叙事来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古体诗在对外在事物景物的书写中蕴含人生感悟和世间哲理,通过对景物事物的直接描写而间接赞美大自然和揭示人生境况,尽量避免直白描写、平铺直叙、直抒胸臆,更要杜绝白开水式的白话分行,多用动词、名词,让诗歌有画面感、音乐感、动感,尽量避免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汇,在叙述中渗透诗歌的精华,诗的语言是一种意象、镜像、隐喻、影射等等,有时候是含沙射影、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候即便是平铺直叙,也深含它意。</p><p class="ql-block">用现代诗的形式自由和古体诗的诗意表现手法相融合,可以开辟一个现代诗歌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观沧海》成为传世经典,其切入点恰到好处,诗句气势磅礴,关键在于作者曹操有历史高远的目光和胸怀天下的情操。</p><p class="ql-block">2023-3-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