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石像村二十三位抗战烈士之一——冯世金</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石像村曾是八路军115师补充团驻地,在八路军宣传引导下,革命的火种传播迅速点燃了村民兴邦救国的热情,村民们纷纷捐款捐物,积极参战,成为户户皆抗属,无人不抗日的忠烈之村。抗战时期,石像村90户人家就有108人参军,其中牺牲了23位,冯世金便是其中的一位。 </p><p class="ql-block"> 少年参军为革命,英勇作战来献身。</p><p class="ql-block"> 在八路军抗日宣传的感染下,年仅16岁的冯世金毅然选择参加了革命。随着部队打完家乡的战役,在部队转移路过家门时家里人给他拍了一张唯一的照片,这张照片成了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打完一场场战役,他看到了中国的解放,他流过激动的泪水,回顾过艰难的革命历程。然而解放后在参加青海西宁大通的剿匪中却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9日,西宁市大通县解放,15日大通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5日(农历十月十六日),原马步芳一二九军八旅旅长马英与新庄、塔尔、城关等地的恶霸地主冶生华、马鸿骥、马耀武、马占清等勾结在一起,以“杀父逼子”为手段,“保族保教”为幌子,纠集反动残余势力,裹胁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大通县及临近地区发动了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反革命武装暴乱,即大通十月匪乱。</p><p class="ql-block"> 为了彻底、快速地剿灭流窜在青海各地的股匪,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决定组建骑兵团,并由钱治安任团长兼政委,周龙任副团长,孙巩任参谋长,戴春山任政治处主任。首长们在谈话中指示说,三个师各组建一个骑兵营。冯世金便是一军三师骑兵营三连排长。</p><p class="ql-block"> 12月5日拂晓,匪首马英率领匪众袭扰桥头镇,遭到解放军痛击后窜扰县城。后来余匪向驻军三师骑兵营发起进攻,纵火焚烧骑兵营驻地桥东大旅社,骑兵营英勇应战,连续几天的战斗中,15日,冯世金所在的排骑着战马经过桥头时,被埋伏在桥底的土匪突如其来的子弹击中胸部,当场壮烈牺牲。经过十余天的战斗,最后平息了叛乱。在这次平息反革命叛乱中,共有239名解放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英勇牺牲。他们后来被埋葬在大通县城关镇黑林河畔, 政府命名为“烈士陵园”。 </p><p class="ql-block"> 烈属千里来寻亲,终圆烈士寻根梦。</p><p class="ql-block">青海省西宁市大通烈士陵园为了找到烈士后人。根据大通县志记录的烈士信息地址发布了找寻公告,由于各个地方地域的变化,许多县名,地名不存在了,希望通过各地退役军人办和志愿者来找寻,让烈士回家。</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一位志愿者把电话打到石像村村委,村支部书记经过了解后,把冯世金侄儿冯守仁的电话提供给了对方。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双方取得联系,最终为冯世金烈士找到了他的家属。真可谓“千里英灵把根寻”。</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30日,时隔75年,在孝义市退役局的联络下,冯守仁和他儿子冯孝云乘坐飞机踏上了千里之找寻路。</p><p class="ql-block"> 冯守仁是一位做事很有思路的人,他走时去了自家坟地带了一抔黄土,带了故乡的一小桶水,带了一瓶汾酒,蒸了一笼家乡上坟时的小花馍,还带了自己家味道的油糕和饺子。到了大通退役局,得到了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驱车带他们去了陵园。一路上说不出的复杂充斥着父子俩的心,有异样的激动,有不敢相信的疑惑,急切的想到达墓地。</p><p class="ql-block"> 松柏青青,常伴英烈忠魂;流水淙淙,寄托无限哀思。坐落在大通县城关镇的烈士陵园内,长眠着冯世金烈士。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办公室,园长早已经等候多时,简单的办理了手续之后,父子俩迫不及待、步履匆匆的来到了陵园。</p><p class="ql-block"> 在园长的带领找寻下,很快一块五角星下写有“冯世金烈士,(1924.7-1949.12),山西省孝义县人,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一军三师骑兵营三连排长,1949年12月在大通平息匪乱战斗中牺性。”的墓碑印入眼帘,在沉思默哀之后,父子俩把准备好的贡品和水果花篮小心翼翼的摆放整齐,倒了三小杯家乡的酒,把从自家坟地里的黄土放到墓碑旁边的黄土里,祭奠结束后又带了一抔墓碑旁边的黄土,回去把黄土放回老家的坟地。仪式结束后,父子俩婉言谢绝了工作人员要招待的挽留,带着沉重而又踏实的心踏上了归家的路。此时不由让人想起《西游记》中唐王送唐僧取经出发前,捏了一把黄土包起来送给唐僧,说的一句“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河不废,终是波涛气象,时光变迁,长留烈士英名。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先烈们创造的丰功伟绩历久弥新,先烈们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踏着先烈们的足迹继续前进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作者杨变芝,本科学历,工作于兑镇政府,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写文章成百篇,整理成名为《淡然天地间》的内刊书目,还有一万多字的《武汉游记》也整理出刊。多篇文章发表于《山西妇女报》、《吕梁老体协》等刊物,曾有多篇文章在参加当地文联的征文中获奖,有自己的公众号“淡然天地间”。同时还喜欢踢毽子、打乒乓球。弹古琴已经有三年,已经达到八级水平。同时喜欢书法,喜欢唱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