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赤子】参加枝柳铁路建设的难忘岁月

清泉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清 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70886</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看到祖国75年来的巨大成就而心潮澎湃,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参与祖国铁路建设40多年、特别是与枝柳铁路建设7年时间的不解之缘而无比自豪。</p> <p class="ql-block">这段难忘的岁月还得从53年前的1971年3月27日说起。那天,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三处军事管制小组,一纸《录用通知书》,把我们湖南省常德市四个中学48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招工到了铁四局三处参加枝柳铁路建设。</p><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远字迹不清,有必要把《录取通知书》的内容复述一下:文头的最高指示即毛主席指示:“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p><p class="ql-block">正文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速三线工程建设,交通部根据国务院业务组批示,以(70)计交字702文件批准我局招收一批新工人。你单位某某某已批准录用,望你们速通知本人,将户粮关系迁往湖南省大庸县后坪公社,并于71年3月30日到市革招待所报到。特此通知。</p><p class="ql-block">报到后的第二天即3月31日,我们48名学生就乘坐2辆解放牌大卡车(一辆装行李,一辆装人),翻山越岭,经过一天的颠簸,从常德市来到了枝柳铁路建设工地一一湖南省大庸县(现为张家界市)后坪公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被分配到了大庸县川岩坪六营二十四连。自此,开始了我难忘的新线铁路建设生涯。</p> <p class="ql-block">枝柳铁路北起湖北省枝城市,南止广西柳州市,全长885公里,是纵贯中国南北的第二条交通大干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枝柳铁路建设是1970年10月开工的,于1978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沿线地势非常险峻。线路穿过巍峨高耸的武陵山和雪峰山脉,跨越奔腾湍急的澧水、酉水、武水、沅江、渠水等河流。不少地段通过断层、溶洞、暗河、流砂和软土层,工程非常艰巨。据统计,全线完成的土石方达1.05亿立方米,如果堆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可以绕地球将近3周。桥梁、隧道加在一起达22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隧道总长有172公里。许多地段桥梁、隧道相连,有些车站就建在桥上和隧道之中,显示了工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p><p class="ql-block">铁四局除我所在的三处外,还有一处、二处、五处等单位共计万余人参加枝柳铁路建设,承担了335.44公里的施工任务。</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还很落后,新线铁路施工单位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图中为处机关办公地点都如此,基层的工人住的则是竹坯泥巴墙油毛毡屋顶大工挪,睡的是双层大通铺,冬冷夏热,一个木箱一个铺盖卷加上一个大网兜装上脸盆牙缸和饭碗就是全部家当了。</p><p class="ql-block">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没有电视看更别说玩手机了,半个月或一个月处电影队来段部放一场露天电影,那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地早早的就搬好小凳子等着了。《卖花姑娘》、《英雄儿女》、《白毛女》和“八个样板戏”几部老电影百看不厌。逢到两个星期休息一天的大礼拜,邀上三、五好友,走十几二十多里山路,去镇上或县城里,吃点好吃的,看上场电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工作条件也十分艰苦,铁锹洋镐扁担滕筐和架子车是主要工具,挖掘、清碴、打混凝土基本上都靠人力。隧道施工塌方死伤人的事也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而且一个月只能休息2天,一年只有12天探亲假。干完一项工程就得搬家到新工地,就像吉普赛人一样。一年回老家探一次亲,如牛郎织女一般。</p> <p class="ql-block">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但我们这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枝柳铁路建设中,脚踏实地的在施工一线打拼,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逢山开路。</p> <p class="ql-block">遇水架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参加枝柳线建设的两位退休职工。蒲祖厚(右)在枝柳线工作期间,他身上有两处受过伤,不仅手指少了一节,锁骨的骨折也已成旧患,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疼。不过他非常珍视在枝柳线的这7年,项目完工后他索性在张家界安家落户,房子就建在距自己工作的边岩隧道仅一公里的村子。每天听着火车的鸣笛声,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工程岁月。</p><p class="ql-block">同样因参加枝柳线建设留下的还有周胜才(左)。他清楚记得70年刚到这里时看到的景象:工地周围没有人家,上山只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在隧道里面用洋镐铁锹滕筐干了半年,才有电瓶车帮助拉石碴。回想当时,他并没有觉得有多苦。他说:我那时年轻,用手推车运石碴一天能拉五六十趟,一趟一两百斤,一天下来也不觉得累。</p><p class="ql-block">以苦为乐,以工地为家,似乎已成了许多工程人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四局人这种以苦为乐、四海为家、甘愿奉献的精神,是有着其深厚的精神根基与文化传承的。</p><p class="ql-block">中铁四局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在朝鲜战场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使铁路成为了“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回国后又先后组建更名为华北铁路工程局、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铁道部第四工程局,2000年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成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p><p class="ql-block">尽管单位名称及隶属关系不断变更,但企业精神与文化也一直传承深化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26日,历经8年艰苦奋战的枝柳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我也于当年下半年调到安徽合肥的局总部工作。在枝柳线的7年,是我从学校走入社会人生道路上重要的7年,是经受磨练不断成长的7年,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的7年。是我40多年铁路单位生涯中最难忘的7年!</p> <p class="ql-block">枝柳钱建成通车了,但许多同志却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这里。为铭记那些献出了生命的功勋,1979年二处在大庸站(现张家界站)立纪念碑、建纪念亭,纪念革命烈士陈雪山等86名因公因病献出生命的同志。并每年清明节都派人来扫墓。</p> <p class="ql-block">当年青春勃发的姑娘小伙,而今都已是古稀之年。故地重游,回想起当年参加枝柳铁路建设情景,仍然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50多年过去了,作为中国中铁四局参加过技柳铁路建设的一分子,深为祖国建设做出一份贡献而自豪。更为铁道总队那“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般意志而自豪,为广大员工“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奉献精神而自豪,为“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四局企业精神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