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认为,人体血液循环的发现归功于英国人威廉·哈维,他在公元1628年发表了他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哈维之前约两千年的中国,就已经有了关于血液循环的详尽记载。</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血液循环的概念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被确立。这一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和发展,比西方的认识早了近两千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揭开了生命奥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设想人体内存在着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循环系统。</p> <p class="ql-block">其一是血液,由心脏泵出,通过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遍布全身;另一则是“气”,一种无形的能量,由肺部产生,在不可见的“经络”中循环流动。古人相信,正是这两股力量共同维持着生命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医学中,脉象被分为二十八种不同类型,皆源于心脏输送的血液。整体来看,人体的功能基于“血”(阴)与“气”(阳)这两种循环之间的平衡关系。</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有云:“血之行,赖乎气;气之运,决于血。”书中进一步指出:血脉系统负责保证气血正常循环,从而滋养五脏六腑,强健肌肉骨骼,并保持关节灵活。同时,《内经》还将脉管系统比喻成水坝和堤防,确保血液按既定路线运行而不泄露。</p> <p class="ql-block">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古代中国医者曾对尸体进行解剖,测量血管总长度,发现其竟长达四十九米。可以想象的是,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探索生命的真谛,无论寒暑,不论曙色星光,在那些方法、设备等条件及其简陋的漫长岁月里,孜孜不倦地分析探究研讨……</p> <p class="ql-block">根据他们的观察,每二十四小时,血液与“气”的循环会在手腕处交汇,完成五十条循环路程,全程共计二千四百六十九米,在此时,就已大约呼吸了一万三千五百次。这意味着每次呼吸时,血液移动十五厘米左右。这些精确的计算让医者们坚信自己的理论正确无误。</p> <p class="ql-block">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早已被中国古代医生所理解。他们甚至使用类似风箱和竹管的装置来演示心脏如何推动血液流动。</p> <p class="ql-block">尽管当时估计的血液循环周期为二十八点八分钟,实际上这个时间仅比真实情况约慢六十倍,真正所需时间为三十秒左右。即便如此,哈维并未能准确给出体数值,他推测这段时间可能为半小时……一小时,甚至一天。</p> <p class="ql-block">十七世纪末期,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医生威伦坦·里吉尼在其著作《针刺尾数图》中提到,血液循环是中国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认为,中国的医者们可能比欧洲同行早几个世纪就开始深入研究并讲授这一原理。</p> <p class="ql-block">同一年,学者艾萨克·沃修斯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中国人了解血液循环的历史长达四千年之久。正如李约瑟所说,他所指的当然是黄帝时代,但二千年可能差不多。由此看来,至少说明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对此已有深刻认识。</p> <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三百多年前的欧洲社会中,普遍认同中国人最早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概念。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一知识逐渐被遗忘,直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根据[美]罗伯特·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相关内容改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