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中部分别样景色

布衣崔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8日下午,陪福建友人一家,来到北京北海公园。我有点儿烧包儿地向他们吹嘘到,要带他们看一个与大众认识不一样的北海公园。由此之行,也就酝酿了这篇“美文”……</p><p class="ql-block"> 朋友一家从北门入园,已是下午三点半之后,故带着他们沿“海”北岸,一路参观游览下去……</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到“静心斋”。</p><p class="ql-block"> 静心斋,始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两年后竣工。</p><p class="ql-block"> 入门后,主殿檐下高悬“镜清斋”匾,这是静心斋的原名。“静”与“镜”,音同字异,意境各表,体现了这座园中园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静心斋是仿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局巧妙的太</span>湖石,与周围亭台轩榭廊构成一幅幽雅宁静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静心斋,水中这块太湖石(有人说这个是人造太湖景观石)极为抢眼,一个个脸面数不过来,对影更成多脸儿。</p><p class="ql-block"> 抬头上观,三个隶书大字“镜清斋”,我是有点没文化了,真是不认识隶书的“斋”字,看了介绍才知道是什么字。难怪朋友一直在说:来到北京,人也变得没文化了。</p> <p class="ql-block">  镜清斋前后均为水池,无风时水静如镜,乾隆皇帝曾称此处为“临池构屋如临镜”。水中倒影之清晰堪比玻璃镜,更胜铜镜一筹。</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镜清斋内陈列的瓷瓶,这些肯定不是当年斋内摆放的旧物,因为精美,所以用两幅拼图展示给大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如果这些精美瓷器当时在此,你说那些“日本鬼子”能放过吗?</p> <p class="ql-block">  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这里大加修缮,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1949年后,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归还北海公园。(摘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 1982年5月静心斋正式对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  “镜清斋”后建有“沁泉廊”。‌这是座桥廊式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桥梁建造的智慧,同时将江南园林审美理念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了静心斋内一个独特的景观,它与周围的水池、白玉桥、石板折曲桥、太湖石假山、枕峦亭、游廊、爬山廊以及罨画轩、焙茶坞、镜清斋等建筑,构成了静心斋主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  沁泉廓内雕梁画栋,宫灯将桥廊装饰的富贵堂皇,桥廊两侧的红漆木护栏楣子坐凳,为游人提供了小憩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早年美国有一部名叫《廊桥遗梦》的电影,勾起了我对“廊桥”的兴趣与探寻,才逐渐知道中国有那么多、这么美的“廊桥”。去过了、走过了一些“廊桥”,你才真正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那样的诗意与实在。</p> <p class="ql-block">  图中由近及远被太湖石包围拥立的分别是小玉带桥、沁泉廊、青石板五折曲桥和枕峦亭。</p><p class="ql-block"> 人在桥上走,似是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  枕峦亭,建在太湖石堆起的假山之颠,宛如一朵盛开莲花的八角亭。乾隆皇帝对其衷情有佳,称其为“莲朵珠宫”。</p> <p class="ql-block">  这匹马,是在“枕峦亭”下面道路上,用小石子铺就。这栩栩如生的奔马,让我想起了“龙马精神”这个成语……</p> <p class="ql-block">  出了静心斋,沿北岸继续西行就可到达“西天梵境”。西天梵境的最南端,是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琉璃牌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牌坊正中门额南面上书“华藏界”,北面上书“须弥春”。从牌楼北向南看出去,看到的正是北海、琼岛(琼华岛)和白塔。</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座牌楼,即代表到了佛门净地,这里是佛家最神圣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山门是由用琉璃墙隔开的三幢琉璃券门共同组成,给人庄严肃穆,佛门清净神圣之感。山门后进入标准佛家寺院规制,左右分别是钟、鼓楼,正北是天王殿,再后是大慈真如宝殿(即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正面迎门就是大肚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p><p class="ql-block"> 弥勒佛背后站着护法神韦陀菩萨。这里的韦陀可是单手柱杵,杵尖着地哦!</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标配——四大天王,佛教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  西天梵境的大慈真如宝殿,殿顶是以黑琉璃瓦为心,配黄琉璃瓦剪边的重檐四坡庑殿顶;殿身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所建,面阔五间,无论远观还是近瞧都给人以气势如虹、雄伟宏大之感。大慈真如宝殿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大殿门楣上高悬“华藏恒春”,这似乎是与前面的琉璃牌楼匾额呼应(牌楼匾额前后分别提有“华藏界和须弥春”)。寓意都是佛界圣境,温暖如春。</p> <p class="ql-block">  大慈真如宝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我们去的时间有点晚,阳光照不进大殿,所以里面大佛仅凭眼睛是看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拜佛讲究人是有时间要求的。俗话说:过午不拜佛!当然有些人是百无禁忌,不信佛、不信教,以参观游览为目的,也就不论时辰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慈真如宝殿一角。</p><p class="ql-block"> 重檐翘尖昂扬,被高大的白皮松环抱。七只脊兽前有骑凤仙人带领,后有垂兽(戗兽)压阵,昂头挺胸抬头随时随地在餐风饮露,他们朝朝暮暮与日月星辰、风霜雪雨、雷电云霞为伴……</p> <p class="ql-block">  这似乎是我去过的佛教寺院中,见到最高大的钟楼(对面是一样的鼓楼)。其造型端庄,色彩缤纷,突显皇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这株被我称之为“卧龙松”。因为在其周边没有找到介绍,其树身上也没有悬挂铭牌(兰、绿、红)。我猜想其树龄应该不是很长,正处于茁壮成长期,观其长势形态,就斗胆命名了。这符合了龙年即景!</p> <p class="ql-block">  山门红墙外,条椅上坐着两个身上穿带清宫服饰的少女,你是否有穿越感?梦回清宫了吗?</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甲辰龙年。北海公园是古代皇家园林,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所以到处都有龙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这块“二龙戏珠”陛石是“大慈真如宝殿”前的“御路”。</p> <p class="ql-block">  龙年来到“九龙壁”前,那威风凛凛的十八龙,给我极具震撼!北海公园中的九龙壁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  九龙壁,每面九龙,龙分五彩,暗合九五之尊!龙的造型各异,有升、有降、有盘、有行,神态生动。而九龙壁上可不只有这十八条龙,查一下官方介绍,九龙壁上共有龙635条。6+3=9,这不是也暗含九五之尊之意吗!</p> <p class="ql-block">  这可是用烧制的琉璃砖瓦拼接砌筑而成,几乎每一片砖瓦的造型绘图均是唯一的,可见修造九龙壁之工艺繁杂、设计精准和工程难度。这正好说明我国古代精湛的文化艺术水平之高超……</p> <p class="ql-block">  九龙壁始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庑殿式壁顶,黄瓦绿剪边,琉璃须弥座,长27米,高5米,厚1.2米,由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p><p class="ql-block"> 九龙壁无论是在龙的造型、色彩以及整体的节奏与韵律方面都达到较为精湛的程度,是中国较为重要、宝贵的艺术品之一,对研究清代皇家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  五龙亭中间圆顶亭子,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亭顶盘龙高悬,龙头外突,俯视大地。</p><p class="ql-block"> 五龙亭的彩绘艳丽精美,藻井以龙为主,煌煌带着天朝之气……</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北京古城最美藻井之一。方圆结合,层层递进,均以龙为图案。色彩以红、黄、孔雀蓝、绿搭配,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的廊画不输颐和园的长廊彩绘。下面拼图以天上飞禽、地上灵鹿和水中游鱼为代表。其实园中屋檐廊下比比皆是团花缠枝、人物山水、寓言故事图案,缤纷如新。</p> <p class="ql-block">  再次穿越一下,门前站着的有格格、有嫔妃、有嬷嬷?当今的国人呀!你是“穿”不回去了!只当是给公园添景增彩吧。!</p> <p class="ql-block">  再怎么打扮,也还是无法与大自然比美!看看这棵“枯木逢春”的槐树吧,她就在西天梵境的边儿上,有“恒春”的意味儿吧!</p><p class="ql-block"> 此篇写于甲辰龙年秋八月底、九月初,正值国庆节期间。祝愿祖国繁花似锦,昌盛如春!谢谢大家品读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衣崔 2024.10.3</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