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文史(51)

吕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隆 福 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隆福寺,原名龙復寺,初为高岭寺。位于上饶市广信区行政中心东偏南槠溪汇入信江处观音桥西岸赵家岭。</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载:高岭寺(当地俗称“高岭庙”),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在邑西开化乡三十八都高岭(今上饶市广信区旭日街道七六路阳光花园北区文化广场),寺前有一亭一泉。亭建在邑城经龙潭、赵家岭、高岭通往罗家石、枫岭头、横峰的古驿道上,供往来行人歇息纳凉;泉在亭旁,清澈透明,常年不竭,供寺僧与行人饮用。寺内建有戏台,庙会期间和农闲时节,请来戏班演戏,四邻村民与信士均聚集到高岭寺看戏。寺神祈求灵应,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长明。寺在当地民间有三十六窖宝藏传说,引周边许多村民掘地寻宝。香火旺盛时,住寺僧人多达20余人。</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次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高岭寺成为苏区红军秘密物品交易点。民国20年(1931)8月,红军一个排在翁家后门山和国民党罗桥靖卫团80多人发生遭遇战,双方均有伤亡,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自翁家后门山沿斜溪、里施、高岭撤回苏区。国民党罗桥靖卫团尾随至高岭,追赶不上红军,加上早前掌握的红军常在此处活动情报,脑羞成怒放火烧寺,高岭寺毁于兵燹。</p><p class="ql-block"> 1967年8月,旭日大队(时属董团乡管辖)在高岭寺遗址上创办“高岭农场”,有400多亩茶山,种植茶树、桃树,并建有1幢面积32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和1幢瓦房养猪。</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在政通人和,物阜民富,百废俱兴,四海升平的气象里,高岭寺断梁残垣,沉寂荒墟上的枯木黄草,重发青春,孕育着复兴希望。当地几位廖氏信士,联袂发起重建高岭寺倡议,得到高岭寺周边村庄的信士积极响应和人民政府宗教主管部门批准,在高岭寺遗址西面200米处的高岭排(今广信中学北门对面的蝶景园小区七六路大门口左侧处),重建高岭寺。</p><p class="ql-block"> 2004年,因政府城建规划的需要,高岭寺由高岭排迁移至赵家岭,在新址上建起念佛堂(三层,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僧房(三层,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并将高岭寺改称“龙復寺”,后因重名,再改称“隆福寺”。</p><p class="ql-block"> 2007年,建山门、围墙。</p><p class="ql-block"> 2008年冬动工,2009年秋竣工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2013年秋动工,2014年秋竣工的天王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隆福寺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隆福寺属佛教,祀观音菩萨、弥勒佛、韦驮菩萨、增长天王(南方)、持国天王(东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列位罗汉等诸佛。</p><p class="ql-block"> 寺院今有住寺僧人3人,主持:释永勤。常来居士37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收集整理: 吕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