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杉-国王峡谷国家公园(Sequoia-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是加利福尼亚州中部2个紧邻的国家公园的简称:红杉国家公园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 红杉国家公园的建立是由于1890年9月25日的一项法案。这项由乔治·斯图尔特上校(Colonel George W. Stewart)推动的法案是为了保护那里的巨大红杉免受砍伐<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此乔治·斯图尔特上校被后人尊称为“红杉国家公园之父”。法案通过几个月后,内政部长John Willock Noble才将该公园命名为红杉国家公园。斯图尔特还与著名环保人士约翰·穆尔(John Muir)合作,一起推动国王峡谷成国家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在建立红杉国家公园后,格兰特将军国家公园也成立。 格兰特将军国家公园后来被罗斯福总统废除,并在同一片土地上创建为国王峡谷国家公园。 由于它们的接近和相似性,2个公园的管理部门于1943年合并。它于1976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红杉-国王峡谷生物圈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背包行的前三天的步道是位于红杉国家公园内的塞尔拉高地步道(High Sierra Trail, 简称HST)。HST是内华达山脉的著名步道。它的起点在新月草甸(Crescent Meadow),终点在美国大陆的最高峰-惠特尼峰。全程60英里(96公里)。但任何走HST的人不可能止步在惠特尼峰。人们往往会走下惠特尼峰到达惠特尼步道的起点。这样一来就有了将近72英里。下面的照片摄于在9月15日上午8点,我们这次背包行的起点新月草甸。</p> <p class="ql-block"> HST修建于1928-1932年间。20世纪20年代初,红杉国家公园面积扩大了3倍。最初的红杉公园只是西边的一片红杉林附近一片土地。扩大后管理却成了问题,因为没有一条能从西边的老公园通到东面的新区的路.。经过公园管理方的努力,美国政府批准了建设一条贯穿红杉公园的山径。因为地形险要,所用的材料全靠骡子和人力,工程施工难度很大,进展缓慢。 建设过程中还遭遇了大萧条。但工程并没有停下来。 整个过程持续5年。</p> <p class="ql-block"> 这条步道要穿越的第一个垭口叫Kaweah Gap。虽说它是大西部分水岭(Great Western Divide)的最低点,它的海拔高度却达3258米。因此步道一开始就不断地爬升。</p> <p class="ql-block"> 虽然地势险要,步道却修得很平整。要不是看到周围的环境,你还真不觉得是在陡峭的高山上走。</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公园木屋。不知是给公园警察住的还是给未来的游客住的。</p> <p class="ql-block"> 越爬越高,景色越来越美。</p> <p class="ql-block"> 就在你以为就要平步青云的时候,步道却突然向下去了,直到过了这座小桥才又继续爬升。</p> <p class="ql-block"> 回头看看刚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左边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 山路崎岖。</p> <p class="ql-block"> 哈密尔顿溪。</p> <p class="ql-block"> 一直走到哈密尔顿湖边,第一天的背包行才算完成。这一天走了大约27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早晨从帐篷里出来,发现大雾弥漫着周围的山峰。气温明显比昨天低。</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上也有薄雾飘荡,宛若仙境。大家忙于拍照,结果直到7点半左右才离开营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计划晚上赶到科尔河(Kern River)边的热泉营地(Hot Springs Camp)。这么晚出发我们还能赶到吗?5年前我曾在那里住了一夜,很喜欢在那里泡个热水澡!可是这一天不仅路程长,爬升也很多。</p><p class="ql-block"> 一离开营地,穿过哈密尔顿溪,我们就开始了第一个大陡坡:步道沿着哈密尔顿湖的北墙呈之字形上升。</p><p class="ql-block"> 偶遇2只鹿。它们好奇地看着我们。</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我们就把哈密尔顿湖抛到了下面。</p> <p class="ql-block"> 但景色太美,而且不断地变化,我们只好不时停下脚步去拍照,不想错过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1932年HST在此修的一座钢筋悬索桥梁标志着整个步道的竣工。这座横跨哈密尔顿峡(Hamilton Gorge)的悬索桥在1937年就被雪崩冲毁了。剩下2个桥墩至今还像法庭上的证人,仿佛在向过往的背包客讲述那惊心动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另一桥墩在最下面那棵树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 桥被冲毁后,没再重建,才有了这条隧道。</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桥就是架在这个天堑之上的。</p> <p class="ql-block"> 没有了桥,只有在岩壁上开出路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和哈密尔顿湖合影。</p> <p class="ql-block"> 路过无名湖。</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无名湖没有名分,但它却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上爬,坡度转缓。</p> <p class="ql-block"> 悬崖湖(Precipice Lake)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悬崖湖湖面的海拔高度是3140米。我上次来时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冰块。据说在雨水正常的年份,水面上是终年有冰的。但今年却没有。即使是海拔高度达3662米的Eagle Scout Peak的南岸的冰川也比从前小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在悬崖湖休息了好一会儿,我们再爬了一段就看到了Kaweah Gap。KG是这一天的制高点。从HST起点到KG总共是33.80公里。从哈密尔顿湖营地到KG的6.8公里我们居然花了4个小时!太慢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KG,我们就一路下坡。路边的“大河”(Big Arroyo)尚有清澈的流水。右手边的大西部分水岭则像一副壮丽的长轴画卷在眼前展开。</p> <p class="ql-block"> 多清澈的水啊!谁说的“水至清则无鱼”?这里的水既清澈又浅,虹鳟鱼还不是成群结队?多希望能有时间在那里下水捉鱼!</p> <p class="ql-block"> 本以为会沿着河边一直往下,没想到HST突然左拐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 翻过了山,则是一番新景象:Mount Kaweah(海拔高度4205米)和山前的大草甸。</p> <p class="ql-block"> 红色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到达HST和莫雷湖步道(Moraine Lake Trail)的叉路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从那里到热泉营地大约有12公里。按照我们这2天的速度至少需要3个小时。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去莫雷湖扎营。</p> <p class="ql-block"> 莫雷湖。5年前我对它一见钟情,心想下次再走的时候要来这里安营扎寨。没想到这次还真的在湖边扎营了。</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晚上温度低,几次被冻醒。</p> <p class="ql-block"> 早晨起床后,有人在烤火。由于我想着泡温泉,就先走一步了。</p><p class="ql-block"> 草上有白霜,地上有冰冻,难怪我觉得冷。</p> <p class="ql-block"> 科尔峡谷。这边的水都流进科尔河(Kern River)。</p> <p class="ql-block"> 瀑布挂山坡。</p> <p class="ql-block"> 急匆匆地赶到泡温泉的地方,结果发现早晨6点前就离开莫雷湖营地的那帮人已经捷足先登了。无奈,我只好放下背包在一旁等待。等我刚进去,我们烤火的同伴也先后赶到了。直到快中午12点,我们才离开热泉营地。</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的山火烧毁了大片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住路口营地(Junction Camp)。我计划的营地是华莱士溪营地(Wallace Creek Camp)。因为昨天少走10多公里,今天在热泉那里又耽搁很久,要赶到华莱士确有困难。既然没能按计划完成前三天的路程,我们不得不对后半程的路线进行修改。不要说原计划爬1-2座万四峰,就是走完剩下的路线都有困难。经过大家商量,我们修改了后半部分的路线,决定走科比垭口(Colby Pass)和云峡步道(Cloud Canyon Trail)直插到糖包山谷(Sugarloaf Valley),重新回到原计划的路线。这样一来,少爬了一个3千多米的垭口-Avalanche Pass, 路线总长度也减了大约30公里。</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走科比步道的人较少的缘故,有的路段几乎看不出路在哪里。有的地方则需要在灌木丛中挤过去。</p> <p class="ql-block"> 有几段则相当陡峭。</p> <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加徒步的乐趣,我还讲了不少年轻时候的故事,供同伴娱乐。</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越走越有劲,风景也是越来越美丽!</p> <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过草地。</p> <p class="ql-block"> 红色的小草给草甸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多,我们登上了海拔3600多米以上科比垭口。</p> <p class="ql-block"> 科比垭口是红杉公园河国王峡谷公园的分界线,我们从这里进入国王谷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从科比垭口下到科比湖营地的时候,雪下得越来越密了。一到营地,赶紧搭好帐篷钻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晚上没有下很多雪。9月19日早上起来一看,地上的积雪只有薄薄的一层。</p> <p class="ql-block"> 出发时还是雪花飘飘。</p> <p class="ql-block"> 一旦下到海拔3000米以下,就又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一片金色,好不漂亮!</p> <p class="ql-block"> 忍不住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桦树刚开始变色。</p> <p class="ql-block"> 咆哮河(Roaring River)上的桥。过了桥就到了糖包山谷。</p> <p class="ql-block"> 突然间天空黑云压顶。担心下雨,赶紧找到营地。</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糖包溪(Sugarloaf Creek)。</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7点刚过我们就出发了。步道原本是松软的沙地。由于昨晚的降水和低气温,地上的沙被冻硬了,使得行走更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去2小时就看到了大片的尚未融化的冰雹。我们昨天很幸运没有被冰雹砸到。</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任务是翻过海拔1万尺出头的傻子垭口(Silliman Pass),赶到双子湖(Twin Lakes)营地。傻子垭口刚好是国王谷公园和红杉公园的分界线。爬过傻子垭口,我们又回到了红衫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越爬越高,风景越来越壮观!</p> <p class="ql-block"> 傻子山顶有360度的超级美景!</p> <p class="ql-block"> 从傻子垭口下来1.6公里就到了双子湖。</p> <p class="ql-block"> 双子湖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双子湖之二。</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家回家心切,再次修订了徒步计划:决定不再在双子湖野营,而是直接出山,连夜回家。而且土人自告奋勇去新月步道口把车子开过来!</p> <p class="ql-block"> 这次6天5夜的背包旅行中,我们共走了154公里的山路,总爬升5416米,看到了无数的美景!驴友们,我们明年再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