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容州封氏七世祖兄弟三人经历

仰望都峤山

<p class="ql-block">水流千里,皆出一源。一到五世祖,之前的文章写得较多。今天就参加宾阳封雄公祠十五周年庆典的机会聊聊家史从六世祖延伸至三位同时期的七世三兄弟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长房六世祖僖仲,生一子名英,号崇才,任守御千户所(官职),正五品,累升至指挥使司(正四品)驻守平南县,负责平定西北方向大藤峡的匪患。</p> <p class="ql-block">《容州封氏家谱》有记载:“……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广西梧州浔州等地又发生山瑶作乱,这时崇才公(英)又随着两广总督王翱率领军队进行征剿。崇才公十分熟悉山瑶的地理环境和各条山沟的险要地形,所以先截断乱贼出入联络的路线,然后分兵各路围剿。在战斗中,凡是策划行动都能依据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协调步署。乱贼平定后,论功行赏,提拔了崇才公为都部指挥使司。后因积劳成疾,崇才公在浔州府军营中去世,现在平南县东十二里的大黎村鸡儿社那里还有高大的碑石屹立着,那就是崇才公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七世英公生一子,名俊,俊生二子。长子谕,考取功名任广东化州州判,致仕(退休)后落籍化州。主要聚居地化州南务镇各乡村。树大枝开,其中一支返回广西北流荔枝湾及民安一带。次子诰,定居容州,明末清初因改朝换代,分别迁移到容县灵山、黎村、杨村、北流大坡外。</p> <p class="ql-block">武宣封周氏兄弟及家人</p> <p class="ql-block">次房六世祖仁仲(长子),任官雷州,落籍雷州。树大枝开,其中一支迁移钦州,另一支迁移琼州。</p> <p class="ql-block">封盘森会长在登记武宣兄弟们的人口信息</p> <p class="ql-block">次房六世祖保仲(次子)考取功名,回祖籍河南开封府陈留县任教谕(教育官员),致仕(退休)后返回容州。保仲生二子,长子雄,次子远。长子雄任守御千户所(官职),正五品,驻守武宣县,致仕后落籍武宣。自雄公落籍武宣之后,年代久远,交通不便,早已与容州大族失去联系。直到1938年,容县灵山槐荫堂封应祈任宾州地方法院院长,偶然发现宾州有封姓人家,委派书记官封应超去大木门村、同太村,车头村、老何村封姓聚居的村落抄得封姓谱系,带回容县对接,正好是失联了几百年雄公子孙。此间容州封氏家谱正值六次续修,雄公子孙才得归宗大族。雄公致仕〈退体)后落籍武宣县,后来子孙辗转迁移宾阳的历史暂无资料可查,但一座祖墓及地名道出了封家曾经生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我去参加宾州支系封雄公祠十五周年庆典,巧遇武宣县原检察院副院长封(周)尚藤长辈,采访了尚藤长辈,了解封周二姓的原委。尚藤告诉我,周姓是他爷爷才改的姓,当年爷爷才6岁已成为孤儿,被一周姓人家收养。收养之时立一契约,孩子在收养父母健在时只能姓周,养父母过世后,姓什么自己定夺,但养父母的墓一定要祭拜。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何况养育之恩。从此封家在武宣某村的一支改为了周姓。姓虽改了,但他们知道自己是封家的血脉。香火堂的神牌上写上封周二字,乍一看以为是复姓。</p> <p class="ql-block">封周尚藤(武宣封氏雄公后裔)</p> <p class="ql-block">尚藤告诉我,村头有一古墓,高大的墓碑屹立在那里不知多少年代了,小时候跟爷爷去祭拜过,后来经历了文革,墓碑被拆除挪作水渠的桥板,再后来就不知去向了。墓地被村民开荒种甘蔗、花生、红茹之类的作物,生产队长吹哨派工去那里干活,称之为封家坟,久而久之,封家坟的地名就叫开了。改革开放以后,这块地分到了一农户手上,尚藤好说歹说花了2000元把那块墓地赎了回来。请了容州大族这边的风水师,择日重修祖墓,当年宾州车头村、同太村、大木门村也来了一大群兄弟参与修墓,但不知道原墓穴于何处,分为几个小组探测,是否祖宗显灵,尚藤小组挖到了骨坛,骨坛的上半部已残破,骨坛中有黄泥巴,不小心把已结块的泥巴戳穿,一股青烟冒出。骨坛中还有三根股骨,换上新骨坛后,按原来的坐向葬回原处。此墓主人是六世祖保仲公,当年从河南开封府陈留县致仕(退休)回容州,后来去武宣探望儿子雄。可能是探亲期间身故,葬在了武宣。于民国期间,1938年宾州支系被发现,封应超精通理课,为宾州支系选一福地,将雄公骨赅由武宣迁葬于宾阳车头村附近。改为周姓的封家人在武宣现有人口20多人。迁移宾阳人口约1300人,主要聚居在车头村、同太村,大木门村、老何村。</p><p class="ql-block">(次房六世保仲公次子远公迁居北流民乐罗政村。现有人口80多人)</p> <p class="ql-block">宾阳支系会长封有光在同太村与兄弟们讲宾州与容州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次房真仲公(三子)考取功名出任廉州府灵山县知县,因匪患罹难于任上。(包括家人十二口全被杀害,明史实录有记载)当年真仲公,有一儿子名爵,号崇禄。贡监生,就读于石鼓书院,幸免于难。要不然封家的历史还得重写。石鼓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书院设在衡阳。大凡国子监的学员,毕业则分配为公务员。(古代的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专门培养公务员)崇禄公因父亲死于匪患,对土匪祸害民间深恶痛绝。他曾上书朝廷写有数篇奏折。</p> <p class="ql-block">封家七世祖三兄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桂平大藤峡)</p> <p class="ql-block">奏大藤峽</p><p class="ql-block">英宗天顺八年,国子监生封登奏:浔州夹江诸山,含呀嵌巢,峡中有大藤如斗,延亘两崖,势如徙杠,蛮众蚁渡,号大藤峡、最险恶。地亦最高。登藤峡巅,数百里皆历历目前.军旅之聚散往来,可顾盼尽,诸蛮倚为奥区。桂平大宣乡崇姜里为前庭,象州东乡武宣北乡为后户,藤县五屯障其左,贵县龙山据其右,若两臂然。峡北岩洞以百计,仙人关九层崖极险峻,峡以南有牛肠、大咕诸村,皆缘江立寨。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之险,倍于藤峡,又南则为府江,其中冥岩奥谷,绝壁层崖。十步九折,失足陨身。中产瑶人:蓝、胡、侯、盘四姓为渠魁,力山又有壮人,善传毒药弩矢,中人无不立毙。四姓瑶亦惮之,自景泰以来,啸聚至万人,堕城杀吏,而修仁、荔浦、平乐、力山诸瑶应之,其势益张。渠长侯大狗,尝悬千金购莫能得。玉林、博白、新会、信宜、兴安、马平、来宾亦煽动,所至丘圩为民害。乞选良将,多调官军狠兵,急灭贼报闻。(载明史实录及容县志)</p><p class="ql-block">注:爵原名登。</p> <p class="ql-block">雄公祠门前水塘(风水塘)</p> <p class="ql-block">以上同时代的七世三兄弟,所处的历史背景相同,共同的任务是清剿躲藏在大藤峡山中的土匪,为国效力为民除害。古代的大藤峽曾是土匪老巢,现今大藤峡巳成为浔江的水利枢纽和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