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守灵</p><p class="ql-block">夜晚,长明灯惨惨淡淡,摇曳如萤。</p><p class="ql-block">一根又一 根的灯草,燃烧而释放出黑夜不尽的寂寞。守灵人枯坐成一种无法诠释的虔诚。透过一张蜡黄的方脸纸,遥想一些动人的微笑和悲伤的哭泣,倾听雪夜那温暖的敲门声敲破寂寞温柔地响起。遥想逝者一生的漂泊,一生的辛苦从此断流。僵硬的躯体,再也不能解冻一生所有的情节。独独留下一种冰层下汩汩流淌的声音,伴人们走过冬日,走过忧郁的季节。守灵人就禁不住泪眼朦朦。心底的祝福泛滥如潮。拨亮灯草,让一点昏黄的灯长明不息,照亮不逝的灵魂升天的路。让所有的坎坷,所有的痛苦,都在一片安宁,祥和的朗朗光照中获得解脱。</p><p class="ql-block">守护死者的躯体,就是与死者的灵魂默默对话,看死者的灵魂在幸福中飘扬。</p><p class="ql-block">二 哭灵</p><p class="ql-block">哭灵,是女人的专利。女人哭灵,就是哭一种心情的沧桑。</p><p class="ql-block">跪在灵前,一声悲怆的呼喊,没有唤醒一种固执的沉睡,却震垮了泪水之堤。缺堤的泪,浩浩汤汤,奔流成号啕的哭声,惊天动地。死者一生的故事,就在这哭声与泪水中,被人们一页页痛快淋漓的阅读,渐渐演绎成一片辉煌,在场的娘儿们,也随着哭灵人道不尽的感激与内疚而泪水涟涟。灵堂里,抽泣、唏嘘涌起如潮,哭灵人的理智被淹没。在灵前,由跪而坐,由坐而伏,甚至匍匐前行拼命伸出双手扑抓。这时,在场的人便拉的拉,劝的劝,让那些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哭灵渐弱渐止。</p><p class="ql-block">死者的灵魂也就在这一声声真情的渲泄中得到满足与慰藉,安心踏上极乐之路。</p><p class="ql-block">三 拜塔</p><p class="ql-block">拜塔,是用滴血的真诚与执着,浇灌心原上的悲伤。悲伤,是丰收的果实。</p><p class="ql-block">一座塔,栩栩如生,一声声“叩首”,绵长而低沉,含满的忧伤,疯长而淅沥于每一片心叶。女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随之如泣如诉,叩击着塔前一身素服的孝儿孝女,孝侄孝孙。跪拜,一起朝塔跪成一片悲痛与感激。膝下落满眼泪与悲伤。整个院坝,悲痛的树叶纷纷扬扬。</p><p class="ql-block">拜塔,是拜一种用竹片、纸张糊成的之外的意义,是拜一种维系我们生存的灵魂,还是要感动神灵,让塔下的女人回归,与亲人团聚?</p><p class="ql-block">一座塔和一群人,一个古老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看地</p><p class="ql-block">看地,是活着的人一种自私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看地的人,通晓阴阳地理,俗称“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大都一袭长衫,蓄着山羊胡,看起来仙风道骨,令人敬畏有加。风水先生手拿罗盘,领着死者亲属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满山满岭转悠,不时指指点点,说一些叫人似懂非懂的行话,高深莫测。亲属唯唯连诺,又是恳求,又是敬烟,一个又一个红包喂饱了风水先生的腰包。风水先生最终一锤定音 ,亲属深信不疑,奉若神明。哪管是荒野僻所,还是房前屋后,只要能给生者带来荣华富贵,就是死者灵魂的栖息之所。</p><p class="ql-block">死者在世给后辈营造遮挡风寒的幸福港湾,死后还要保佑后辈年年发达,岁岁平安,那负荷是不是太重了?</p><p class="ql-block">人们常对死者如是说“安息吧!”这是不是种欺骗?</p><p class="ql-block">五 下祭</p><p class="ql-block">下祭,一半是唱,一半是读,尾音绵绵,回肠荡气,使人泪水潸然。</p><p class="ql-block">下祭人,喝过不少墨水,一生以笔杆子、嗓眼子为营生,一支笔,唤醒了死者亲人尘封的记忆。死者一生灿烂的细节,就如晶亮的浪花在记忆之河里翻涌、追逐。七言抑或是五言开始在笔下流淌,连绵不绝。下祭的时候,下祭人很投入,嗓音颤动,高低曲折,转换低沉。一种悲痛的氛围就很悲痛地弥漫。如果是下祭的好手,还常常和死者亲人一道泪眼汪汪,与亲人一起表达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以慰死者漂泊一生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下祭人的感情是一种载体,它载负着死者亲人的痛苦和怀念,再通过声音去打开亲人感情的闸门。</p><p class="ql-block">下祭,就是再版一次死者由生而死的生活历程,由下祭的人在口头上发行。</p><p class="ql-block">六 闹丧</p><p class="ql-block">死者要永远走出生于斯,长于斯的堂屋。闹丧,是生者与死者的一种送别仪式。</p><p class="ql-block">开过丧饭,所有的方桌一溜儿摆开,锣鼓、唢呐请上了每一张桌面。一 拨吹鼓手陆续冲出了瞌睡的包围圈,东瞧西看,找到了各自心爱的“伙伴”。“咚咚”、“哩哩啦啦”的声音杂乱无章。经一番调试,一段段哀伤的曲子就依次响起。吹着唢呐,腮帮肿起老高,摇头晃脑极有韵致“咚---”,鼓槌才敲出第一声,搭裆们就和着密集的鼓点把铙儿、钹儿摆弄得有板有眼,错落有致。一轮完了,稍作休息,又重头开始。也有人争强好斗,互相比试高低,甚至恶言相向。这时,老板就出面安抚双方,平息“战争”。如此这般,吹吹打打,吵吵闹闹,一直闹到微明。</p><p class="ql-block">闹丧,是静静倾听一些曲调的婉转飘漾,品评一些技艺的高低优劣。不知死者有没有这份心情?</p><p class="ql-block">七 送葬</p><p class="ql-block">死者逗留了最后一个晚上,开始出发,走向新的居所。</p><p class="ql-block">八个健壮如牛的汉子,把杠子的一头往肩上一压,一声“起”,灵枢便稳稳地抬了起来。灵枢前,死者的后人端着插满幡旗的灰盆,幡旗与冥纸一起随风飘扬。灵枢后,是一大群一身素服,哭哭啼啼的男男女女。再后是脚、手、嘴并用的吹鼓手们。锣鼓声,唢呐声,时断时续的鞭炮声,抬灵人在上坡时的呐喊声,把宁静而恬淡的山村搅得沸沸扬扬。远远的田埂上,山坡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大娃细崽。</p><p class="ql-block">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死者就这样被前呼后拥,风风光光地送到了一块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死者是不是该很满足?只有死者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八 祭坟</p><p class="ql-block">死者入土为安,而不安的是生者延绵不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点燃一支火把,为死者照亮升天的路。每隔七天,亲人们便聚在坟前,烧些纸钱,哭诉一番。七七四十九天,烧过毕七,亲人们的心情开始平静下来。等到周年祭日,少不了又是大祭一回。坟前,小山样的冥纸安静地燃烧,烟柱缓缓而起,女人们积蓄了一年的哭声与泪水,开始遍地流淌。祭过三周年,失去亲人的伤痛尽管被时间与生活的重负慢慢冲淡,逢年过节,嫁女接媳,总忘不了死者甘霖般的恩泽。来到坟前,一杯水酒,一柱香;一碗火饭,一片肉;一串火炮,一叠纸,浸透着对死者永世不忘的缅怀。淡淡的思念,随几点香火的芬芳一起荡漾开来。</p><p class="ql-block">祭坟,是一种情感的延续。也因之祭坟,才使我们活着的人有了更为沉厚的寄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