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每一个老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近街巷去探寻曾经听闻的老地名,了解那些老地名背后的故事。</p> 唱经楼 <p class="ql-block"> 唱经楼</p> <p class="ql-block"> 唱经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丹凤街与唱经楼西街之间,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唱经楼始建于明代,相传此地曾是南唐后主李煜忏经念佛的地方。后来,明朝永乐皇帝的仁孝皇后在此重建。仁孝皇后是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之女,笃信佛教,此楼是她忏经之处。后来民间讹称,将“忏经楼”说成了“唱经楼”。</p><p class="ql-block"> 唱经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500平方米。唱经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唱经楼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两层的楼阁,高约15米。楼阁的底层为正方形,边长约10米,四周有回廊环绕,楼阁的上层为八角形,每面都有窗户,屋顶为歇山覆盖着琉璃瓦。唱经楼的内部结构也非常精巧,有楼梯、栏杆、门窗等建筑构件,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这样一座古老建筑于1994年拆迁,虽古唱经楼不复存在,但以唱经楼命名的街巷名仍继续使用。</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唱经楼(街)</p> 薛家巷 <p class="ql-block"> 薛家巷位于南京鼓楼黄泥岗之南,西邻中山路,东依唱经楼。其街巷名原于一位薛姓道士,他兼职做郎中,因此薛家巷的名称因其姓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薛家巷有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时光可追溯到明代,当时有一“妙相庵”,地点就在薛家巷,,“妙相庵”建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据史记载:庵内“曲槛临风,空亭枕雨,疏花雅竹,明瑟有致”,每逢梅雨季节,风流名士与墨客骚人便汇聚于此,以梅雨之水沏茶,品茶观景,吟诗作赋,情趣盎然。1865年金陵书局编校《史记》等儒家经典的张文虎在参加了“雨集妙相庵”的活动后日记中写道:“雨至妙相庵,绿萍满池,红薇当槛,雨景殊佳。登台望钟山,云气空漾,群峰出没鸡鸣、台城则近在襟带间尔。”如同醉翁之意不酒,在乎山水之间一样,读书人嗜茶之意亦可作此观。故而“雨集妙相庵”成为当时金陵的一张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正月 (1854年),天王洪秀全下诏,将妙相庵划为天王府御花园。从那以后,非经传诏,外人便不得而入。1906年两江总督端方奏准在此办暨南学堂”以教华侨子弟。辛亥革命后,学堂停办。1918年,黄炎培在原址恢复暨南学堂,改名国立暨南学校。1923年,学校本部迁上海。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时任主席的胡汉民曾一度居住薛家巷妙相庵。这里先后经历了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此处成了居民住区,现代作家魏微在她的小说《薛家巷》有这样一段描写:“薛家巷1号是个长方形的院子,临街,里面挨挨挤挤地住着十来户人家,都是些中底层的平民,开修车铺的,卖茶叶蛋的,也有家境稍好一些的,比如鼓楼医院的退休护士,或者是烤鸭店的厨师,他们是薪水阶层,每个月靠那么点微薄的工资吃饭,然而觉得很平安”。小说描写虽是巷子里居民的平凡生活,却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现实感,从平凡中表达诗意一般的美。就是这样旧式的院落也成了一种回忆。</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薛家巷</p> 石婆婆巷 <p class="ql-block"> 石婆婆巷位于南京玄武区进香河路西侧,紧邻东南大学,现在的东南大学宿舍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关于石婆婆巷的来历,它是跟一个叫石婆婆的人有很大的关系,石婆婆名芮娘,明洪武年间陈其学的先祖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环(也是乳娘),她善良聪慧,识大体,明大义,精通诗词歌赋,陈迪视她为亲生女儿。建文四年 (1402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陈迪全家遇难,唯一个仅五个月的第七子陈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芮娘与陈珠母子相称,到处躲藏,后被朱棣皇帝怜而赦之,戍遣登州。芮娘勤于持家,严于教子,乐善好施,名扬乡里。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条巷子叫石婆婆巷了。</p> <p class="ql-block"> 石婆婆巷</p> <p class="ql-block"> </p> 进香河 <p class="ql-block"> 进香河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靠北极阁鸡鸣寺,南临珠江路,其前身是吴大帝孙权开挖的人工河道的运渎的一部分,距离今天己有1800年了。朱元璋时期为了纪念征战殁亡的功臣,便修建功臣庙,并加宽运渎北段河道,方便官民乘船来进香祭祀。进香者都是由此河而来,所以命名为进香河。那时的进香河舟船不绝、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进香河已成为一条暗河,河面覆盖建成绿化带,两侧改建成交通道路,故名“进香河路。东侧紧邻东南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p> <p class="ql-block"> 古进香河</p> <p class="ql-block"> 进香河随着历史的变迁,曾经的河现在已变成交通道路,道路下面的暗河仍然静静的流淌着,继续发挥城市泄洪排涝作用。</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进香河路</p> 居安里 <p class="ql-block"> 居安里:位于鱼市街与进香河之间。清康熙皇帝的老师、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住在这里,但至乾隆时,熊氏家道中落,房产卖给了当时官至直隶清河道的朱安斋。朱安斋购得后,大加修葺,此地因其而得名“朱安里”。这里的居民比较团结友爱,能互相关心照应,从未发过斗气吵闹之事,又因朱安斋治安防范工作做得好,从未发生过偷盗之事住在此地有安全感,故又被人称之“居安里”叫的时间长了,反而将朱安里这个老称呼遗忘了,后相沿皆称“居安里”。</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居安里</p> 同仁街 <p class="ql-block"> 同仁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以北、中山路以东紧邻珠江路地铁大厦、金鹰商厦与东侧鱼市街相接,玄武区同仁街卫生院就在这一区域,据清《江宁省城图》即载有此街名。传此处曾有口古井,井栏上刻有“乾隆二年 (1737)同仁井”,成街时,以吉井名“同仁”二字得街名。</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同仁街</p> <p class="ql-block"> </p> 四牌楼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四牌楼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南京是明朝的首都,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和防御,朱元璋在南京城内修建了许多牌楼。其中,位于南京城中心的一座牌楼,与明朝的国子监紧密相关。明朝时期,国子监设立在鸡笼山南,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国立大学。为了品示庄严和隆重,国子监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牌楼,南大门及南大门外也各建有一座牌楼。因此,这一带被人们称为“四牌楼”。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牌楼已经不复存在,但四牌楼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四牌楼</p> 成贤街 <p class="ql-block"> 成贤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侧,北到北极阁南至珠江路,南北一千米,东南大学、南京市政府等都在这一区域。</p><p class="ql-block"> 成贤街的名字来自于明朝,明朝在此建立了最高学府一一国子监,此学府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最高学府之一,当时通往国子监的道路,由于是即将准入仕途的学生使用,能进国子监读书,以后即可成为所谓贤人,获得做官资格,故名此街为“成贤街,这条路也被称为“成贤街”。</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成贤街</p> 兰园 <p class="ql-block"> 兰园位于南京玄武区北京东路以南,“兰园”地名的来历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据《南京地名大全》 记载,相传明初凉国公“蓝玉”的府邸在此。蓝玉,定远(今属安徽)人,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以英勇善战和谋略著称。他在明初时期封为永昌侯,后拜为大将军,屯蓟州到了清朝时期,此地被称作兰园,是专供阅武官吏检阅休息和宴会的地方。后来这里形成了街巷,便以园来命名,也就是如今的“兰园”地名的由来。如今的兰园附近,不仅有“网红菜场”。-兰园集贸市场,还环抱两所学校,既有烟火气又充满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兰 园</p> 韩家巷 <p class="ql-block"> 南京玄武区的“韩家巷”因明代大将韩成被追封建宅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韩成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部将。在一次与陈友谅的水战中,朱元璋的座舟被陈友谅部将张定边所率船队重重包围,朱元璋身边战将伤亡严重,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的座舟在混战中慌不择路,搁于浅滩,为陈友谅部将陈英杰所困。朱元璋见状哀吸道:“孤丹被團,势不能动,虽有神鬼,亦何能为”这时,与朱元璝外貌相似的韩成挺身而出,对朱元璋说:“臣愿代死,以报厚恩。敢请主公袍服、冠履,与臣衣更换。待臣设计,以退贼兵,主公便可趁机与众将逃脱。”朱元璋感动地说:“我岂忍卿之死,以全我生。”这时陈英杰指挥的战船已越逼越近。韩成和诸将不容分说,七手八脚地扒下朱元璋的衣冠,换上韩成的衣履。朱元璋问韩成有何后事交待。韩成坦然回答:“臣一身为国,岂复念家。”说完站立船头大呼道:“陈将军,你若能放了我的部下,我就投水而死。”陈英杰以为他真是朱元璋,于是当即答应了下来。韩成遂投身入湖,陈英杰指挥众将士下水打捞尸体回去邀功。朱元璋趁机逃出重围,再次组织全军反击,终于射杀了陈友谅,彻底摧毁陈军。</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却忘了封韩成。韩成母丧子后,生活无依无靠,对朱元璋非常不满。有一次,她在今长江路东段的一座桥上,遇到了朱元璋的銮驾,便拦在路上,朱元璋很奇怪,传令押来相见。韩母站立桥头,历数韩成鄱阳湖救驾之功,痛斥皇上忘恩负义。朱元璋一听是韩成之母,又见她一身乞丐打扮,立即赔礼道歉。后来,朱元璋追封韩成为高阳侯,还将韩母接进皇宫,盛情款待。直到高阳侯府建成后,才将韩母送回。骂驾桥和韩家巷之名,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韩家巷</p> 通贤桥 <p class="ql-block"> 通贤桥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p><p class="ql-block"> 通贤桥名称的由来与其交通有一定关系,通贤桥因在明代当时是连接国子监的重要通道,方便了学子及相关人员的通行,交通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此桥故而得名通贤桥。</p><p class="ql-block"> 内秦淮河北段历史悠久,自东吴初年以来,这段河道就承载着南京城市发展的印记。到了明代,河北岸设立了国子监,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的 《永乐大典》。的编撰地之一,也是南京作为南方文化教育中心的象征。通贤桥的修建,与这一时期南京的文化和教育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建立不仅便利了南北两岸的交通,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历史发展,这里经历了朝代更迭、文化变迁等,通贤桥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历程,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通贤桥</p> 碑亭巷 <p class="ql-block"> 碑亭巷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与中山路之间,东邻太平北路。关于“碑亭巷”地名来历,说法不一。</p><p class="ql-block"> 据《钟南淮北区域志》 记载:“清豫亲王初下江南,秋毫无犯,城人立碑于巷,以诵功德,用亭覆之。”这是碑亭巷名字由来的一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是,巷子里有块石碑,碑上刻有“红楼一角”四字。据传说,碑亭巷是清代江宁织造府西界,在这里曾经发现一块刻有“红楼一角”的石碑,碑亭巷因此而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碑亭巷</p> 随园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京随园位于鼓楼区广州路以北,紧邻上海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经过多个所有者和名称的变更,最终成为清代。著名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 随园最初是明末文学家吴应箕的“焦园”,在清康熙年间,它成为江宁织造曹寅的家庭园林,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将此处命名为“大观园”。随后,园林归属于继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井被称为“隋园”。到了清乾隆十三年,,诗人袁枚以300两银子购得此园,并进行整治,根据中国古典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将其命名为“随园。随园早以不复存在,如今以其园林命名的地名仍继续使用,现在已变成高层建筑与居民小区,但有关随园的史话将继续传颂下去。</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随园</p> <p class="ql-block"> 南京的老地名,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变迁,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每一个老地名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人文内涵。漫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探寻这些老地名,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感受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与沧桑,领路其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