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罗毕是东非国家肯尼亚的首都,位于肯尼亚中南部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1600多米,不仅是肯尼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东非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非的“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曾入选2017世界春城十佳,2019年位列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07名。</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风景秀丽,植被丰富茂盛,气温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7.7℃,人口约为350万。城市建在山坡上,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设施,例如标志性建筑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常用于举行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人类住区规划署的总部所在地,是联合国四大办公地点之一,显示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东非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也设在这里,拥有东非最大的国际机场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以及由中国公司承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非最先进的蒙内</span>铁路。</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大院</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使馆和摩洛哥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新老建筑并存</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意为“冷水之地”,指的是流经该地区的冷水溪流。120多年前,内罗毕还只是一片沼泽和草原,居住着游牧民族马赛人、阿坎巴人以及从事农业的基库尤人。15世纪末,葡萄牙人占领了肯尼亚的沿海地区,建立贸易站,试图控制象牙、香料和奴隶贸易,而地处内陆的内罗毕保持着原始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最初是作为乌干达铁路的补给站建立于1899年,负责肯尼亚南方城市蒙巴萨和邻国乌干达之间的补给。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和政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肯尼亚非洲联盟(KAU)的成立成为独立运动的起点,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独立,独立运动领袖乔莫.肯雅塔成为首任总统,内罗毕正式成为首都,继续发挥其作为国家心脏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宣布肯尼亚为其东非保护地。1895年,英国决定拨款建设乌干达铁路,从海港城市蒙巴萨建起,1899年建成通车,在此期间,内罗毕作为修建铁路的印度劳工服务的小镇,发展为肯尼亚内陆的中心,不到10年的时间,内罗毕人口翻了3倍,大量英国政府建筑开始在此建立。1907年内罗毕取代蒙巴萨成为东非保护国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随着贵族运动的兴起,大量贵族开始前往内罗毕度假,无数酒店餐馆建立,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著名作家海明威、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爱德华王子均在这段时间来到内罗毕开始他们的游猎之旅。更有著名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在此定居,并根据这里生活的经历写出了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展现了独特的热带风情。市内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地,如国家博物馆、自由广场、凯伦故居、内罗毕国家公园、长颈鹿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有44个民族,其中第44个是印巴裔。英殖民地时期,英国从另一殖民地印度派来一批高种姓印度精英人士到肯尼亚担任管理层工作,还有大批修建铁路的工人,他们中有些与当地人通婚,已繁衍了好几代人。这里来自印度的移民也不少,所以也流行印度风味的餐馆和美食。从肯尼亚大学毕业的精英人才,许多会去非洲其他国家任职教师和专业技术工作。</p> <p class="ql-block">作为东非最大城市的内罗毕,制造业并不发达,传统的有制革、制鞋和造纸、机械修配等,大水泥厂是近些年才建的。我看到的是贸易和旅游业、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出口产品是茶叶、咖啡和园艺产品。</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的家具一条街。连续排列的好多家具店都不大,体现了城市一般民众的生活水平。不论家具店还是服装店,他们都是把做好的产品摆在大马路边卖,也不怕蒙尘和暴晒。</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也是悬挂在室外卖</p> <p class="ql-block">2014年,肯尼亚官方合法化了一夫多妻制度,这与当地一些民族的传统习俗有关。例如马赛人,他们是父系氏族社会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一直有一夫多妻的传统。我们的越野车司机中,就有一位是3个老婆16个子女,3个老婆都有土地和财产,子女虽多但生活无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内罗毕的游览项目,是参观市区的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外观)和自由广场,参观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但是我们8月17日下午到达内罗毕,正好是星期六,结果只是坐车浏览市容市貌,经过使馆区和市区繁华地带都是一掠而过,休假日也不能进入联合国大院去参观联合国办事处,对内罗毕的著名建筑和自由广场没有留下什么印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内罗毕议会大厦,1964年在原议会旧址重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师</span>以现代主义为基础,融合了肯尼亚本土文化的元素,使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艺,如红土砖和木材,建起呈现肯尼亚文化特色的新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高层写字楼和高层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教会建筑</p> <p class="ql-block">癌症诊断治疗中心</p> <p class="ql-block">一处与肯尼亚土著科普特人有关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高架路桥</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站</p> <p class="ql-block">花花绿绿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公交车的座位排列很紧密</p> <p class="ql-block">向过往车辆兜售足球的小贩,二、三十年前,中国城乡公路上也常见这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有中文的大广告牌,生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螺纹钢的中国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间为赤贫家庭服务的医院,应该是来自国际社会对内罗毕的人道援助。</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虽然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但也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日益扩大。我们在车上就看到远处一大片被新楼包围着的破旧低矮、铁皮顶覆盖的房屋,内罗毕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洲地区最大的城市贫民窟。</span></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的贫民窟基贝拉占地2.5平方公里,生活着80-100万人口,相当于内罗毕五分之一的人口。那里居住条件恶劣,垃圾遍地,贫穷和失业等带来暴力、强奸、洪水、吸毒、艾滋病等社会问题,犯罪率在上升,抢劫和盗窃是主要的犯罪形式,治安形势十分严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听说在内罗毕打的士上街不能随便开窗拍照,否则被抢手机的可能性极大。</span>怪不得郭姐不允许我们自己打车去景点和逛街,有团友认为来到肯尼亚首都,一定要去闹市区逛街体验一下,劝阻不成就被要求签一份安全方面的保证书。</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中国东土酒店在内罗毕基里马尼区,设施陈旧老化,清洁管理不佳,可能是因为离唐人街和中华街不远,所以才选择住这里?</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用餐的“粤厨”饭店非常好,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人开的,我</span>们17号晚在这里吃了土鸡海鲜火锅,18号又去这里吃午餐,饭店大厨请我们预约点菜,准备了丰盛的粤菜大餐,还加炒了一大碟“炒牛河”,味道正宗,河粉是经飞机空运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8月18日,我们在内罗毕停留时间是一整天,晚上要11点后才登机回国。“广之旅”只给了两个自费项目供大家选择,但交通工具只限于一辆旅游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五口报名去长颈鹿公园看濒危物种罗斯恰尔斯长颈鹿,和去参观国家博物馆。另有一些团友报名博物馆,也有不想报自费项目、想自由活动逛街的,因涉安全问题又不放行。大家对这样的安排很有意见,认为既然取消了参观联合国大院的项目,就应该有其它内容顶替。</p> <p class="ql-block">导游小孔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反馈到广之旅本部,开始的答复是可以换成免费游览长颈鹿公园,不去的团友返还35美元。有团友不同意,游览长颈鹿公园是50美元,为什么只返还我们35美元?小孔再次向本部反映,最后改为下午全体免费参观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8日早上,地陪郭姐带我们一家五口坐旅游大巴去长颈鹿公园,不报自费项目的留在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路上郭姐介绍,这是内罗毕的凯伦区,是首都最富裕的一个区。</p> <p class="ql-block">一听说凯伦区,我就想起了著名丹麦女作家凯伦故居。其实我在内罗毕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凯伦故居,行前专门做了标注。</p> <p class="ql-block">原来长颈鹿公园与凯伦故居在同一个区,我先生就问郭姐,两地相隔远不远?我们能否分两路各自参观?感谢郭姐不怕麻烦,认真思考后与司机商量,决定女儿一家坐大巴车去长颈鹿公园,郭姐带不懂英语的我俩打滴滴车去凯伦故居,车费我们自负。</p> <p class="ql-block">郭姐说在内罗毕打滴滴车很可能要额外收费的,我们做好了思想准备。果然坐上滴滴车后,司机就开始讲价了,就当增加的部分是他的小费吧,用广州话说,买鸡的钱都付了,还差买酱油的钱吗?入乡随俗,给!</p> <p class="ql-block">听闻凯伦故居的花园很漂亮,不少年青人会去那里拍艺术照、婚纱照。买票进入故居大门,果然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青青草坪上点缀着一顶顶雪白的帐篷。</p> <p class="ql-block">故居派出免费讲解员陪同参观</p> <p class="ql-block">凯伦1885年出生于丹麦一个有显赫名声的家族,虽然10岁时失去父亲,但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美丽、聪颖、勇敢又任性。为了得到贵族夫人的称号,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贵族头衔却没什么财富</span>的布里克森男爵结婚,1914年跟随酷爱狩猎的丈夫来到非洲定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非洲生活了17年。</span></p> <p class="ql-block">故居的这座房子建于1912年。凯伦夫妇1917年买下并搬入居住,凯伦同时买下附近700英亩土地种植咖啡。后来,她又陆续买入土地扩大咖啡园,大约发展到1500英亩。</p> <p class="ql-block">凯伦独立经营农场,布里克森则只顾自己四处游猎,由于他生活及其放荡,染上梅毒,终于在1925年离婚。凯伦继续在这里居住,直至1931年回归丹麦。凯伦回国后,以自己在肯尼亚的亲身经历,写出不少文学作品,特别是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1985年</span>改编为同名电影,荣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大奖。凯伦于1962年离世,1963年,丹麦政府为纪念肯尼亚独立,将凯伦故居赠与肯尼亚政府。1985年,肯尼亚政府将故居建为凯伦.布里克森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现在,凯伦故居已经成为肯尼亚著名的人文景点。</p> <p class="ql-block">凯伦在《走出非洲》中描绘了如诗如画的肯尼亚风光和土著人原始纯朴的非洲民风,还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与观众。</p> <p class="ql-block">在非洲的贵族俱乐部里本来“不许女人进来”,但凯伦却以非凡的能力赢得了俱乐部所有男士的尊敬。她在俱乐部里认识了英国人丹尼斯,这个当过飞行员的知名猎人,是个豪放不羁的独行冒险家,英俊潇洒,崇尚自由,喜欢大自然和狩猎,喜欢云游四方。他还在1928年陪同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后来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在非洲进行狩猎。丹尼斯曾救了遭遇狮子的凯伦,带凯伦乘坐他的小飞机从蓝天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还将高雅的古典音乐和新奇的梦想带给凯伦。在这些交往中,凯伦深深爱上了对方。</p> <p class="ql-block">凯伦的丈夫将梅毒传染给凯伦,凯伦不得不回丹麦治病。治病归来时,男爵已离家出走,俩人的婚姻名存实亡。凯伦的男友丹尼斯搬进了凯伦的农场,两人一同读书听古典音乐,一同游猎非洲大草原,共度了几年浪漫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不幸的是在1930年左右,她刚刚丰收的咖啡园惨遭火灾,又因旱灾当地人争夺水源,堵住了她农场的灌溉水渠,使咖啡园的经营难以为继。于此同时,丹尼斯因驾小飞机追踪动物,不幸失事坠入山谷丧生。在经营和感情的双重打击下,凯伦于1931年卖掉农场,告别她所热爱和度过青春岁月的非洲,回归丹麦。</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的草地上,摆放着凯伦的咖啡园使用过的各种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还有咖啡研磨机等。这些机械都是凯伦从欧洲采购过来的。我想,咖啡产业成为肯尼亚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凯伦应该是有所贡献的。</p> <p class="ql-block">凯伦故居的讲解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凯伦的非洲经历,带我们参观草地上的各种机械,然后引导我们进入故居内部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凯伦在庭院内亲手栽种的柏树、南洋杉树,还有非洲郁金香等花卉,她将许多植物引入了自己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凯伦咖啡园的地图,故居房子在中部的右边,房子后边围起来的是她为当地孩子们办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凯伦初到非洲就强烈地爱上了当地土著人,喜欢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风光”的非洲高原,喜欢“没有贫瘠、没有奢侈”的淳朴民风,她为在她家里工作的当地土著仆人画像,办学校教当地孩子阅读写字,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爱心与精力。她甚至为了让土著们能保留一块居住地,向总督下跪。她用爱心逐步赢得了土著人的接纳与尊重,与他们建立了真诚的友谊。肯尼亚人民怀念她,她的画像曾上了肯尼亚的邮票和钱币。</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凯伦的照片,左边是凯伦为庄园的土著仆人画的像。</p> <p class="ql-block">这张画像也是凯伦画的,这位姑娘在凯伦的教育引导下,不但学会阅读写字,还成长为一位有作为的教师和社会活动者。</p> <p class="ql-block">竹篱笆后面是凯伦办的小学校,现在一直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部有凯伦的书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会客间、两</span>间卧室、浴室、厨房、餐室等,家具有的是从丹麦运过来的,有的是情侣丹尼斯送来的,欧式风格的大床、衣柜、书桌,书柜,厨房用具和餐具,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贵族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故居展示了凯伦的书籍、照片、服装和许多个人物品。凯伦在家中最喜欢做的是读书、画画和听唱片。故居中最独特的陈设,是室内地板上铺的两张花豹全皮地毯和一张雄狮全皮地毯,还有一个用大象脚制成的小圆桌,都来自她丈夫的狩猎战果,制作精美,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世人难得一见。可惜参观故居内部不允许拍照,只能将它留存在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为凯伦画的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中,我对郭姐说:看来肯尼亚一方面是英国的殖民地,另一方面也是欧洲将现代文明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带入非洲,促进了肯尼亚的进步。郭姐说:不要用殖民这个词,这个词不好。她为什么这样评价“殖民”这个词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要赶回酒店,与团友们一起去游览唐人街,只好匆匆忙忙结束参观,在凯伦故居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凯伦区环境优美独特,有众多富人居住的花园式别墅,美丽幽静。</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11点前赶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姐和小孔带领大家去游览唐人街和中华街。唐人街范围较小,但</span>餐馆、超市、中医诊所、五金店、发廊、旅行社等齐备,有潮汕大排档、大连湾海鲜、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等地道的中国地方美食。</p> <p class="ql-block">中华街正在装修牌楼,占地面积比唐人街大很多,里面有超市、酒店、中国南北各种口味的饭店,还有旅行社、会计所、律师所等。</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的咖啡很有名,这家咖啡店请我们品尝了他们的咖啡。</p> <p class="ql-block">目前在肯尼亚的华人约2-3万人,也有数据说有5万人,主要分布在内罗毕、蒙巴萨、基苏木等大城市。其中,内罗毕以其国际化和多元闻名,也是在肯华人的主要聚居城市,他们大多是跟着中国企业在肯投资的项目来到肯尼亚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与肯尼亚的关系源远流长,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抵达肯尼亚,至今肯尼亚拉穆群岛仍有一些人声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现在生活在肯尼亚的中国人,主要有中资企业员工、工程技术人员及商贸人员等,据说肯尼亚进口的商品中,有四分之一是从中国进口的。</p> <p class="ql-block">中肯基础设施合作遍布肯尼亚铁路、公路、供水、电力、通信、机场、港口等各个领域。基建跟上了,经济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企业对肯尼亚投资集中在建筑、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给肯尼亚带来不少就业岗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国家和肯尼亚政客指责中国在搞“债务陷阱”和“新殖民主义”,我们都希望中肯友谊不断发展,希望中国在肯尼亚的巨额投资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