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矶鹬,让爱传递,让生态更精彩”‌:将保护矶鹬与传递爱心相结合,让每个人的行动都能为生态环境增添光彩。

LOVE ^_^

<p class="ql-block">分享温暖</p><p class="ql-block"> 分享,给予你温暖,给予他关心,给予我欢乐。分享,从我开始。(此视频图片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境内)(编辑:拍摄:制作:图文:生态人)</p> <p class="ql-block">矶鹬</p><p class="ql-block"> 矶鹬(学名:Actitis hypoleucos)是小型鹬类,体长16-22厘米。嘴、脚均较短,嘴暗褐色,脚淡黄褐色具白色眉纹和黑色过眼纹。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并沿胸侧向背部延伸,翅折叠时在翼角前方形成显著的白斑,飞翔时明显可见尾两边的白色横斑和翼上宽阔的白色翼带,飞翔姿势两翅朝下扇动,身体呈弓状,站立时不住地点头、摆尾。</p> <p class="ql-block">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一带的江河沿岸、湖泊、水库、水塘岸边,也出现于海岸、河口和附近沼泽湿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亦成小群。常活动在多沙石的浅水河滩和水中沙滩或江心小岛上。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夜蛾、蝼蛄、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螺、蠕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繁殖于欧亚大陆,南到地中海、伊朗、阿富汗和喜马拉雅山,东到日本;越冬于欧洲南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