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黄河一号公路——兴县段

白艳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在山西境内有一条紧依黄河蜿蜒曲折的公路与大河共舞,这就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这条公路北起忻州偏关老牛湾,南至运城垣曲西哄哄村,全长1238公里,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串起沿线65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153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沿途的风景均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行,极大地促进了山西的旅游经济,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国庆节,我和家人决定去走走这条美丽多彩的黄河公路,我们此行主要选在家乡兴县段。黄河流经兴县共82公里,沿途经过21个村庄,九个古渡口。我虽然出生于兴县,但远离黄河,所以黄河边上的村庄和渡口没去过几个,此次计划从南到北畅游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七点半,我们从太原出发,行驶三个半小时,直抵黄河边的临县克虎镇,刚进克虎,就一眼望到了河对岸山上的陕西佳县。因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佳县有个香炉寺,其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已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于是我们此行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选在香炉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香炉寺坐落于佳县城东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距古城墙200米,三面临空,无可傍依,唯西北面一狭径与古城门相连。<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span>占地仅一亩有余,建筑精巧、古朴典雅,清幽静谧。寺庙虽小,但儒、佛、道三教并存。寺庙最南端观音阁下面为直径5米、高20余米的巨型石柱,兀自耸立,形似香炉,故而得名。香炉寺地势险峻,置身其上,如履空中,低头俯瞰,滔滔黄河汹涌澎湃,佳临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香炉寺素有“香炉晚照”之誉,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太阳的余晖将孤亭倒影投射在黄河水面,如诗如画,胜似仙境,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香炉寺南行五六百米,有一块斧形巨石矗立在山顶,名为“飞来之石”,与香炉寺遥相呼应,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站在石前,对面临县的“中国红枣之乡”尽收眼底;向下望去,黄河蜿蜒曲折,向南而去,伸向远方,伸向天边,伸向云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香炉寺出来往城内方向途经佳县古城墙。向上望去,城墙的一块块砖,似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城墙的一个个豁口曾是战争年代的瞭望口,如今已成为八方游客的观景台。还有那青石铺贴的小路和红砖镶砌的巷子无不给人以一种亲切感,不像城市里的沥青路和水泥路那样冰冷坚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完香炉寺,我们就开车过佳临黄河大桥直奔黄河一号公路兴县方向。古时候,黄河进入兴县境内,三里一渡,五里一口,众多的古渡口使黄河像一条喧闹的集市一样热闹。因为黄河远离长城,同时也远离刀枪剑戟,明清时代,河道虽偶有战乱,但相对内陆而言还是要平和许多。黄河流经兴县,从北到南沿途有九大渡口,分别是南会渡、裴家津渡、黑峪口渡、巡检司渡、罗峪口渡、石灰沟渡、牛家川渡、李家畔渡和大峪口渡,这些渡口大都兴于明代,在清代中叶达到盛期,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晋陕两省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峪口,这个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挂在嘴边的黄河畔上的大村庄,做梦都想去看它,终因没车腿短难以抵达。如今有车了,沿河公路修通了,尽可美美去欣赏这里黄河的壮观以及黄河人家的生活。渴望来太峪口,还因为曾在网上看到创作了《九九艳阳天》的著名音乐家高如星出生在这里,虽然大多数资料介绍高如星是出生于兴县城里,可我宁愿相信他出生在这里,因为这里离我的出生地只有二十五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要补记一下桑湾村。本文初稿完成后,蔡玉平老师提示还有个桑湾村,有焦赞和孟良的故事,很值一记。于是我赶紧上网查找,果然找到关于桑湾村的一些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桑湾村隶属于赵家坪乡,紧邻黄河,长期以来,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存在感极低,但这里有兴县最大的黄河奇湾,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传说故事。传说孟良、焦赞落寇为王时,分别扎寨于此地的孟良山和焦赞山。山上怪石嶙峋,乱石穿空,易守难攻。至今孟良山寨顶上还留存有用巨大石条垒砌而成的拱形寨门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破砖烂瓦随处可见,石</span>碾、石盘散落在荒草丛中,山脚的饮马槽完整无损,焦赞山上有墓穴、粮仓遗址。传说棋盘崖上方是焦赞、孟良下棋的地方,在棋盘崖半壁上有两棵千年柏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头朝下根朝上,深深嵌入石壁中,</span>是焦赞、孟良的拴马桩。据说后来焦孟二人被杨延昭收为部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桑湾村除了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着灿烂的红色文化。1934年,早期共产党员、桑湾村人白崇山在这里积极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现在的桑湾村已是县里重点打造的旅游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黄河边不去摘几把枣,等于没来过黄河。原计划付费在村里老乡的枣树下采摘,没想到老公的同学在距大峪口不远的牛家川村有两千亩枣园,让我们尽情去摘。一棵棵枣树挂满了紫红的枣,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但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挂在枝头的红枣,而是那成片的枣林。我不想在路边摘那些触手可及的枣儿,而是深入枣林,尽情欣赏那透过树叶射进来的斑斓的阳光和绿叶红枣映衬着的蓝天。这样的景色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放暑假在姥姥家果园里一边躺在地上写作业、一边伸手摘红果子吃的情景。那时,吃完早饭到果园里可以待一天,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家,饿了喝了摘几个果子吃就能解决饥渴问题。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中院子里的那棵歪脖子枣树,每当放学父母还没下班时,我们总是上树摘几颗还没全红的枣儿来垫垫肚子。如今国家发达了,人民富裕了,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采摘枣儿不再是为了充饥,而是人们旅游休闲的一种活动。感谢党,感谢祖国,让人民过上衣食无忧幸福富裕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枣园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半,我们急匆匆赶往黑峪口古渡。黑峪口位于兴县城西25公里处。曾经的黑峪口,南来北往的商船络绎不绝,河两岸码头上人来人往。在最繁盛的时候,<span style="font-size:18px;">店铺林立,仅大药铺就有三四家,饭店、商铺有近二百家,渡口上隔天一集,是晋陕两岸远近闻名的大集市。</span>全村的人口达到2000多人,人口的组成十分驳杂,有晋中的商家,有北路的船家,还有来自南方的行商,甚至北京、内蒙和山东的商人也穿过吕梁山来到这里,四面八方的人汇集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言各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峪口不仅有着浓厚的商业传统,更有着浓郁的读学风气,开放的、民主的、进步的气息从黑峪口向四面八方辐射着,村里但凡有些办法的人,都千方百计让子女上学读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黑峪口村在外读书就学的就有20多人,有的进入清华、北大,黑峪口人骄傲地说:我们黑峪口,连扫大街的都是高小毕业生,此言不虚。这一切,除却兴县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黑峪口村有一位非常开明的人物,他就是中共早期的共产党员,著名士绅刘少白先生。上世纪50年代,全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达200多人,其中省部级干部有六七位,刘少白先生的两个女儿刘亚雄、刘竞雄及侄女刘佩雄就是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儿子刘易成是中国卫星工程的首批专家,外孙刘纪原则担任过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兼国家航天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兴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将晋西北与陕北干线公路相连,黑峪口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黑峪口古渡,天色已晚,夕阳照在兴神大桥上,在金色的河面上投下深深的影子,给古渡增添了几分凝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本想直接回太原,但总觉得没有游览北线的六郎寨、前后彰和墕、著名的裴家川口、圪针笼、前后北会有很大遗憾,此次的黄河沿线游也不完美,何况还有那么多文友出生在那里。以往兴县作协群里有人说他家是彰和墕的、巡检司的、前北会的……,我傻傻的和一个外地人一样,一无所知。所以果断决定,重返黑峪口,沿着黄河公路继续向北出发,看看文友们出生的地方与我的蔡家会有何不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黑峪口向北5公里即到六郎寨。六郎寨得名于北宋名将杨延昭,古称乳浪寨,因山岩形似乳浪奇石而得名,是古合河著名的军事要塞之一。景区内有河神庙等历史建筑遗迹,以及形似狮子、骆驼、狗、人脸等巨大石块的自然奇观。六郎寨景区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军事要塞,也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在此地有红枣采摘基地,有人问采摘费用时,老乡说自家的枣树,不要钱,随便摘,多么淳朴的乡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完六郎寨后,我们来到著名的裴家川口。裴家川口村不仅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古老村落,而且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秦晋两省的交通要道和水陆码头,具有重要的商贸和军事价值。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院落和商业街,展示了该村曾经的繁荣。此外,裴家川口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八路军120师的和平医院二所、‌抗大分校曾在此驻扎,为当地的红色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这里有北齐长城,曾经是古县城所在地,也是曾经的公社所在地,近几年县里拆乡并镇将其并至瓦塘镇,但这并不影响这里的美丽和厚重。一进村口,漂亮的村碑石和门楼坊吸引着我们,一个热心的中年村民给我们讲了裴家川口的前世今生,使我们对这里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乡村建设,总体感觉是在进行复古建设,也在打造一些旅游景点。比如,看到街上有不少商业门面房还是旧式木门板房,村民家的大门上有乾隆时期的门匾,路旁墙头上摆放着从前的陶瓷家俱和石牛槽等,古村旁建有红枣文化园和灶台供游人体验,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上还在进行北齐长城恢复重建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老公同学说,裴家川口正月十五的古会特别隆重、特别热闹,过会期间,会唱几天大戏,无论是本村人还是外地来的客人均免费用餐,而且有兴县人特别爱吃的馍馍烩菜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会时,往往有在外的游子们从外地回来转九曲,重温儿时那份快乐。</span>说的出生于城里的老公心里痒痒的,但我似乎不那么羡慕,因为我们蔡家会也有,过会期间扭秧歌、转九曲、舞龙灯、打龙火,那是自己家乡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开眼界的是裴家津古渡,河上至今仍有几百米的浮船,甚为壮观。网上有称裴家津是黄河与长城牵手的地方,自古就是晋秦交通要道和物资贸易集散地。“津”意为渡口,可见裴家津作为渡口有着悠久的历史。站在河岸远眺黄河,宽阔的浮船上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行走,我不知道浮船是何年何月所建,似乎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好似已不在运营,因为船已锈迹斑斑也无船夫,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了,让一些事物过早地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闭塞贫穷的黄河村庄,因黄河一号公路的开通而开放,曾因交通不便难以销售的黄河优质滩枣、五谷杂粮一定会有更好的销路。目前,县里已开通通往各乡镇的免费公交,也开通了沿黄公路的免费公交,解决了黄河岸边人民的出行问题。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河人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这些沉默的古渡口也能再度兴盛繁华热闹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