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游介休张壁古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了如诗如画的李家山,我们来到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又称张壁古堡。这是中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也是一座集中了夏商文化,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的古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地上有内涵深厚的古城堡,地下有3000米长,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方寸小城规划高超,历史悠久,全国独一无二,世界只有罗马天使堡和法国卡尔卡松堡可与之媲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不同于晋中诸家大院的“大院文化”,又异于平遥古城的“古城文化”,极大的丰富了晋中历史文化的内涵。在晋中文化旅游的长廊中独树一帜,成为晋商文化的特例。冯骥才先生称其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张壁古堡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堪称国之魂宝”。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专家称之为:“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百年来,张壁古堡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人民,古堡里的一切都见证着张壁村民的生活,也佐证着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2005年,张壁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张壁古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游灵石王家大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山西商人飞黄腾达之后,便会在原籍建起屋宅,一座座大院奇迹般地出现在晋中这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王家大院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座落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雄姿伫立在一片连绵不断的山脉间。豪华气派彰显着王家的实力,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推开这扇厚重的大门,数百年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人们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建筑外观看,它居高临下,负阴抱阳,顺物应势,形神俱立。从屋檐、斗拱、照壁、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的精湛技艺。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细作,独具匠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雕梁画栋,层台累榭。真可谓“天上取材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风水人气俱佳。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走进它,便走进了数百年晋商文化的神韵境界;走进它,便走进了中国雕刻艺术的经典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峻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而古朴的建筑群,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印迹,深深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于是王家大院便有了许多美誉: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居第一宅。赢得了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片黄土地,犹如盘古开天地的景观,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域风情,以其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游太原晋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旅行的收官之旅是游览晋祠。常听人说:“三晋之盛,晋阳为最;而晋阳之最,全在晋祠”。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素以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的前身是供奉周成王的弟弟,晋国始封诸候唐叔虞的祠庙。为了纪念叔虞兴修农田水利,让晋国风调雨顺的功绩,他的后人选择在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晋祠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一处集儒、释、道于一体,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红墙灰瓦散发着浓郁古朴气息的晋祠大门前,秋风轻轻掠过,顿时让人感到凉爽清新。进入大门,秀丽的景色缓缓铺陈开来,犹如桃花源一般豁然开朗。祠内琼楼玉宇,风景如画。其中的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堪称“晋祠三宝”。齐槐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并列为“晋祠三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中轴线往里走,一排排雕刻精美的古老木柱出现在眼前。几十座古色古香的殿宇、楼阁映入眼帘,仿佛打开了历史的阀门,诉说着晋祠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的主殿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格外庄严肃穆。晋祠的壁画绘制精美,色彩鲜艳,布置典雅。殿堂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朝诗人李白赋诗以“晋祠流水如碧玉”来形容晋祠之美,后人在吟诵唯美诗句的同时,也记住了晋祠。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在游览了晋祠后,发出了:“晋祠之美在山、在树、在水”的感叹。不仅如此,晋祠的美还在于跨越千年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晋祠的参天古树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俗称唐碑。当年起兵之时,他曾在晋祠求神灵保佑旗开得胜、出师成功。果不其然第二年就攻下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并开启了贞观之治。多年后,已是大唐皇帝的李世民重游晋祠,不禁感慨万分,亲撰铭文以感谢晋祠神灵保佑之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在各个朝代都被不断整修,规模逐渐扩大。每个时期都有相当了不起的代表性建筑留存,与晋祠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祠内的每个细节,都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美技艺。晋祠不仅是山西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建筑园林艺术的瑰宝。晋祠像一抹历史浓墨,绘就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长卷,承载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难忘的佳县、吕梁、晋中之旅结束后,本人欣然命笔,分别写出了六篇旅游札记,继上篇(1——3)后,又制作完成了下篇(4——6),与大家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一生纵然走过千山万水,游遍东西南北,但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旅途经历和心灵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既可抒情感怀,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秋韵写于甲辰.仲秋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