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日军突破国民党军长城防线后,沿同蒲线和正太线两路合击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关失陷,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军队傅作义部最后突围。11月9日,太原沦陷。</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间,侵华日军在太原建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支那防疫给水部太原支部”,</span>地址在太原市原西羊市街12号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旧址,1939年后对外使用“北支派遣(甲)第1856部队”的兵团文字符与通称号,有资料显示该部队也曾一度使用过“乙”即山西派遣军兵团文字符。</p><p class="ql-block"> “北支那防疫给水部太原支部”内部设有防疫给水细菌战教育室、细菌检查室、细菌培养室、解剖室、特殊实验室、消毒所等部门。支部部长,前期为军医大尉长木大三、少佐远藤吉雄,后期为军医少佐桥本,并在运城设置办事处。业务上接受北京本部和山西派遣第一军军医部长的指令。石井四郎曾于1942年8月至1944年初担任华北日军驻山西派遣第一军军医部长,直接指挥太原支部的细菌战活动。 </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该支部在第一军驻防范围内实施防疫给水、防疫给水器材修理、各部队防疫给水业务指导与教育及特殊传染病患者的收治工作。同时明确记录该支部还兼掌太原工程队、太原特殊教化队、野战补充马厂太原支厂、军马防疫厂太原支厂的医务工作。太原工程队和太原特殊教化队主要关押国军和八路军战俘,生存条件差,患病人数多,将“战俘营”和“牲口棚”的医务工作同时交由该部署理其含义是不言自明吧。据日军军医中村三郎供认,1944年1月在防疫给水太原支部受训三天即参与解剖抗日战俘8人,他先后参与和亲手解剖斩杀了抗日军人和居民46人。同时该支部还积极配合第一军作战行动,开展防疫给水和细菌战行动,并将配合剿共作战作为基本任务常态化。据汤浅谦供认,于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在山西省潞安日陆军病院期间,训练研究细菌战的卫生兵400余人,参与和亲手演习外科手术即活体解剖抗日战俘和居民19人,从传染病患者身上采取新菌(主要肠伤寒、A型副伤寒、B型副伤寒)进行培养保存,一方面送太原给水部作细菌战研究,另一方面供给潞安三十六师团野战防疫给水部制造最强毒力菌。他在证词中说:"非常多的军医、护士和卫生兵都参加过活体解剖手术,也许是几万人。当时只觉得在杀一条狗,那种事几乎是家常便饭。” </p><p class="ql-block"> “北支那防疫给水部太原支部”旧址现为太原财政金融中专学校(原25中)、新建路小学羊市街分校、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三家单位使用,太原财政金融中专学校(原25中)入口即为旧址南侧正门。和平年代的“西羊市”已更名为“羊市街”,街面车水马龙,院内书声琅琅,此情此景恐怕很难让人追忆起70多年前这里曾经作为山西细菌战指挥中枢的血腥与残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