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泥土情结</p><p class="ql-block"> 张松新</p><p class="ql-block"> 也许缘自父亲所说:我是平地土命的,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扎下根基。因此,土生土长的我自幼对泥土就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地在春风的怀抱中解冻苏醒。伴着“驾驾——”一声声吆喝,生产队的大马车为每家每户拉来了准备泥房的新土。一车车春土自然堆放在每家的门前,仿佛一座座小山连绵不断,这可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清晨,嗅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左邻右舍的女孩儿们手拿小煤铲儿,腕挎小竹篮,围着土堆找根根儿(有甜味儿的草根)。男孩子们一个跟斗翻过来,兵分两路打起了土仗:他们学着电影《地道战》里的情节,趴在松软的土堆上挖地道;模仿《地雷战》的镜头,绕着土堆埋“地雷”。你冲我杀,浑身上下沾满了鲜土,个个脸上挂着泥花。有些顽皮的孩子玩的出了圈儿,他们在土堆的背面泼上一盆凉水,然后,趴在湿滑的土坡上玩“滑沙”。尽管滚成了泥猴儿,可那份孩子的快乐真是无以表达。</p><p class="ql-block"> 和煦四月,大麦泛黄。孩子们喜欢的土堆被大人们一筐筐的抬进了院子里。宽敞的院子中间垫起一尺来厚的土,再围圈打起两尺厚的堤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挑起水桶,比赛似的从村边的河沟里挑来清水注入围坝期间,不出一个时辰,围坝间变成了一泓微波荡漾的小湖。这时孩子们不由分说光着小脚丫跳到“小湖里”,踩踏游玩。“老乡们,老乡们,快快参加八路军。快快参加八路军,快快参加八路军。嘚啷——嘚啷——嘚啷——噹噹噹,噹噹噹。”邻家的小六子手拿芦苇编的小手枪,踏着正步头前带队。高兴地唱着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儿歌,在“小湖”里涉水前进。也有不敢下水的女孩子在“岸边”拍手助威。小六子听到掌声更来了精神,高抬腿,猛拍水,全身上下泥花绽放。引得满院大人孩子们笑得直不起腰……很快用铡刀铡好的稻草屑占据了“湖面”,七八个壮劳力手握锄锨三下五除二将土、水、草混合,立时泥房的泥巴和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一度的泥房大战,可谓当年村庄里极壮观的一景。当天刚蒙蒙亮,村里只要有一家往院里抬土,全村的劳动力不约而同地前来耢忙。挑水、铡草、和泥。房前、房后、房山两边,人们利落地用泥板将泥巴乖乖地泥上了土墙。到了泥房顶这个关键的环节,需靠人力用锄锨把泥巴扔上去。扔泥多是年轻的小伙子,既要有力气,又具有很高的技术。那就是泥巴扔得准确到位,禁止稀里哗啦四处飞溅。</p><p class="ql-block"> 泥房大功告成后,站在胡同口,放眼望去马路两旁,每家的土屋焕然一新,俨然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的战士准备迎接夏天雨季的挑战。“庄稼人能忍起早贪黑,土房子泥了防备雨摧。岁月如梭催人老啊!锄几回,耪几回,只怕杂草把苗围啊!人要是懒了你埋怨谁?”父亲随口哼唱的《公道老人劝善歌》不禁在我耳边响起。曲调虽略显沧桑,但十足的庄稼汉的咏叹绵延流长。</p><p class="ql-block"> 流火七月,雨季来临。门前泥泞的土路是孩子们玩泥的绝好场所。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人的劝阻不在话下,“雷霹蜘蛛精的故事”已然忘却。戴顶小草帽,披块麻袋片,三五成群跑出了家门。来到马路边,无数双小脚丫舒服地踩着雨水浸透的泥土,兴奋地组织起踩“泥窝头儿”的比赛。</p><p class="ql-block"> 雨过天晴,彩虹初现,自家的院落又是另一番景象。屋顶上有些泥土被大雨冲到了院里,平平的。当太阳曝晒后,细沙般的碱土铺在地上。我们用笤帚扫去院内散落的柴禾,那一大块天然的绘图板便呈现在眼前。信手拈来青青的苇棍儿,哥哥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人一物,我写上刚学会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本土本色,随写随抹。着实感叹泥与土变戏法儿似的灵活,房上房下来来往往,任意驰骋。</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晾晒风干。又一个玩泥凹(wā)凹(wa)的好时节来到了。旭日下,村边小河旁,杨柳依依,蒹葭萋萋。两岸的河堤下,被荡漾的碧波亲吻着的湿泥一层一层,错落有致。如浓缩的梯田,似跳跃的琴键。孩子们蹲在岸边,熟练地下手挖起上好的胶泥,活上堤岸细腻的干土,捏成底儿薄,四边稍厚的凹凹。其形状像没盖儿的小纸盒儿。然后用力把它倒扣在地上,底部破裂就算赢家。游戏步骤简单,可要甩动胳膊,高喊口号。瞧,这假日的当口儿,你团泥,我摔透。小男子汉们,光着膀子,挥着胳膊,汗珠子从额头上叽里咕噜滚落,沾满泥巴的双手下意识地朝脸抹上一把,一个个都变成可爱的小花猫。伴着“凹凹,凹凹透不透,铜子儿打漏”的口号声响彻小河两岸,堤坝上,那摔透的凹凹七横八竖,四面开花。</p><p class="ql-block"> 玩儿累了,孩子们将这些胶泥重新收拾起来带回家,再捏成玩具泥娃娃及鸡、鸭、鹅、锅、碗、瓢、盆等动物和器具,太阳底下晒干,待日后过家家都派上了用场。</p><p class="ql-block"> 盘点玩泥土的游戏,最具文化韵味的要数 “扣模子”。扣泥模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年的小玩具摊儿或串胡同的小贩都有售卖。泛着砖红色的小小的泥模画面内容丰富,举凡传统故事、古典人物、风景名胜、花鸟鱼虫、吉祥图案,无所不有。那时我和玩伴们经常凑到一起玩儿扣泥模子。方法是把胶泥和好摔熟,取一小块儿泥巴压在模子中按实,再小心地揭开,一个带有清晰图案的泥饼就好了。我们欣赏着自己的做工,点评着鼓立的图样,模仿着模子上人物优雅的动作,真是好不开心!</p><p class="ql-block"> 泥土从文化韵味方面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启迪,也从精神层面赋予人生命的延续。我们天津人求子习俗中有“娃娃大哥”。“娃娃”指的就是泥娃娃。旧时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天花、麻疹、肺炎等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于是,就到娘娘宫去烧香祈祷,请回一个泥娃娃,当做儿子。转年,如喜得贵子,泥娃娃便成“大哥”,而新生儿则排行为二。此后,年年把“娃娃大哥”送到天后宫附近的娃娃铺去“洗”。所谓的“洗”不过是象征性的说法,其实是花钱换个长了一岁的新“娃娃大哥”回家。天长日久,随着几个兄弟陆续成家立业,娃娃大哥也长大成人,身穿长袍马褂,蓄起胡须成了大伯子,逢年过节享受全家人的供奉礼拜。</p><p class="ql-block"> 昔日围在大人们身边,听着这些富有民风民俗的故事,幼小的我对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泥土,更多了一份敬意。多么朴实无华的泥土啊!你坦坦荡荡承载着万物生机,任凭人类脚踏实地,却依然无怨无悔。你千变万化,造福于大千世界,抚慰人心,散发灵气,又是如此的奇妙神异!</p><p class="ql-block"> 老人们常说:小孩儿玩泥土,身体结实;经常接触地气,扎根牢固。岁月悠悠,往事历历。这份泥土的情结可谓常忆常新。由衷地感激,是故乡泥土的芳香,让我品到了父老乡亲们的淳朴与善良,乐观与坚强;万分地庆幸,是故乡泥土的滋润,使我得以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摘自《东丽文学 散文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