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北京中轴线上的世界遗产之三

赵洪克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日,气温17- 10°C,连读三天的阴雨天终于结束了,今天天气睛朗,蓝天白云,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纪念日,经不起好天气的诱惑,决定背上沉重的相机包,去拍摄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建筑、天安门城楼、端门、太庙和社稷坛等五个中轴线上的世界遗产景观。</p><p class="ql-block"> 上午8点半,乘846路公交车驶向市区,京津塘高速公路𣈱通无阻,四环路与五环路间的隔离绿化带正在拆除,预计可增加二个车道,大大缓解这段路的堵车压力。大北窑换乘豪华的北京大1路公交车,沿途长安街两侧高楼耸立,鲜花盛开,国旗飘扬,一片浓浓的节日氛围。因为上午天安门广场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公交地铁在天安门东、天安门西二站甩站不停,只好在东单站下车,穿王府井大街,一路向西步行20分钟,10点进入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拍摄太庙。11点出西门,进入中山公园东门,拍摄保卫和平坊、孙中山先生雕像、社稷坛、孙中山纪念堂、来今雨轩等景点。12点半,出西南门,经过三次安检,进入天安门广场,拍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型节日庆典花坛等景点,再通过地下通道,经过观礼台,拍摄华灯、华表、外金水桥、天安门城楼、端门等景点,下午1点半,经过故宫东华门向东行走20分钟,乘地铁8号线转5号线再转亦庄线回家。</p> <p class="ql-block">  太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1950年5月1日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期建成,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均为黄琉璃瓦顶红墙身。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在第一道红墙的西墙上有西向大门两座,南边的一座称太庙街门,北边的一座叫太庙右门,距故宫阙左门不远的东面为太庙西北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在第一重院内的东南角有牺牲所,此所的西侧建有六角井亭。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有东、西两庑各26间,东庑之中者为太庙门,坐东朝西。在第二重院墙内正门为三开间的琉璃砖门,左右各一门。过前琉璃门有玉带河,河上有七座单孔汉白玉石桥,称戟门桥,桥北有两座六角井亭。内院正门五间,原列有镀金、镀银铁戟120支,故又称戟门。戟门正北,即为享殿。寝殿在享殿的北面,祧庙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侧。在祧庙、寝殿间有一红墙,墙上有中琉璃门五座,均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祧庙后檐的两侧,各有随墙角门一座。其北为一狭长院落,构成太庙的第三重院墙。</p><p class="ql-block"> 旧时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处地方是旧北京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昔日在北京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内,其余皆在城内。</p><p class="ql-block"> 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随着国家的灭亡,前朝的太庙大多都被焚毁,能够留下来的也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其历史价值才尤为珍贵。太庙建筑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营造技艺,还是较完备的礼法建筑之一。中国古代太庙的形成不仅仅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变得宏大,构件变得精细的结果,其蕴含的礼制思想更是太庙建筑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前琉璃门位于太庙中墙的南墙正中,中间三座为拱门,旁门二座为过梁式。黄琉璃瓦顶,檐下饰有黄绿琉璃斗拱额及垂莲柱,墙下为汉白玉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戟门</p> <p class="ql-block">享殿</p> <p class="ql-block">寝殿</p> <p class="ql-block">太庙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古代乐器编钟</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桃庙</p> <p class="ql-block">水缸</p> <p class="ql-block">古松</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社稷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民国三年(1914年)10月10日辟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社稷坛平面为一南北稍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南部东西宽345.5米,北部东西宽375.1米,南北长470.3米,有内外两重坛墙。外坛墙周长约为2015米,其南围墙即皇城城墙,于东墙上辟有三座东向大门,自南往北依次是社稷街门、社稷左门、社稷东北门。东北门为祭祀时皇帝出入之门。社稷坛内坛墙南北长266.8米,东西宽205.6米,每面墙正中辟门。社稷坛即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太社和太稷的神坛,它遵从和吸取了历代的建造理念,成功地表达出了古人对国家、天下和黎民的理解,在坛庙体系中的地位较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社稷坛与天坛的圜丘坛层数相同,甚至比地坛的方泽坛还要多出一层,只是宽度和高度比地坛的方泽坛规模小很多。社稷坛的五色土的布局非常形象地象征了中国的国土特色。中国东部以海洋为主,用青色土代表;西部以戈壁和沙漠为特征,用白色土代表;南方以红色土地为特征,用红色土代表;北方以黑色土地为特征,用黑色土代表。中国广阔的中原地区以黄色土地为主要特征,故以黄色土为代表,而且中原地区长期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皇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稷”是五谷,延伸开来,意指疆域国土、衣食之源。由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天子,所谓受命于天,因此皆把“社稷”视为国家的象征,把“社稷神”看作极为重要的神祇。</p><p class="ql-block">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社稷的大礼。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将自己比作“天子”,将社稷象征国家构成的基础,故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举行大祭,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举行社稷大典。每逢农历年二月、八月的上戊日清晨,明清两代皇帝都会来到社稷坛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若遇出征、班师、献俘、旱涝等重大事件,也在此举行祭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皇帝曾在这里带领皇亲国戚、权臣大吏举行过1300余次的祭祀大典,显现出社稷坛及其祭祀活动在皇室生活中的显赫地位和特殊意义。</p><p class="ql-block"> 记得1992年10月初,我们曾在中山公园里的孙中山纪念堂举办中国黄金报创刊一周年庆典,在来今雨轩餐厅举行招待会晚宴,全体代表在中山音乐堂共同欣赏精彩音乐演出节目。</p> <p class="ql-block">保卫和平坊</p> <p class="ql-block">长廊</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铜像</p> <p class="ql-block">古松树</p> <p class="ql-block">井亭</p> <p class="ql-block">中山音乐堂</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p> <p class="ql-block">格言亭</p> <p class="ql-block">古藤緾古树</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其范围南至正阳门城楼,北至天安门城楼,东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 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建筑群沿北京中轴线呈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依次为国旗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天安门前原为封闭的“T”字形宫廷广场,是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场所,为皇家禁地禁民通行。广场上有沿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布局的“千步廊”,两廊相夹的纵向空间被称为“天街”,廊庞之外有红色宫墙环绕。千步廊南端为大明门(后来的大清门、中华门),东、西宫墙与长安街交接处东、西各设两门,为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明正统元年 (1436 年) 又在长安左、右门外各建公生门,通向官署各部。乾隆十九年(1754 年),重建长安左、右门,并于门外增筑围墙,各设东、西三座门。</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便利通行,1912年将长安左、右门的汉白玉门槛拆除。1913年长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变为公共空间。20世纪上半叶,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系列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事件。其中,1919 年5月4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掀起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这一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阅兵仪式。当日,30万人民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演出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地区正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共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改扩建,第一次为1949-1959 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今国家博物馆的建设与广场扩建),第二次为1976-1977年(随着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展开),形成今天的格局。期间,1952年长安左、右门被拆除。1958年,千步廊东西复墙被拆除。1959年,曾经的“国门”中华门被拆。</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的形成对于北京中轴线的发展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展示出北京现代城市发展对于北京中轴线所建立的秩序与景观的尊重与继承,还见证了北京中轴线近现代公众化的转变历程。今天,天安门广场仍然是重大国事活动和市民活动的举办地,已由皇权至上的象征转变为人民至上的公共场所。</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国庆纪念花坛</p> <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设的,它是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中第一个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之上的纪念性建筑,奠基于1949年,于1952年至1958年建设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了中国传统碑碣形式,碑身坐南朝北,面向天安门,由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四面镶嵌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以172个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从图案设计到雕刻技术均代表了20世纪中叶中国雕塑的最高水平。碑身正面最醒目的部位镶嵌着巨型花岗石,上面镌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则镌刻着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镏金碑文 。碑顶采用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古典建筑样式,形态庄严凝重。纪念碑碑身下方的八幅浮雕分别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渡江战役。纪念碑为什么坐南朝北?中国传统的碑祭性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初设计方案也是如此。但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参观的人流多是从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并集中在广场北部,如果坐北朝南,不便于人们在第一时间看到毛主席题字,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型纪念活动时更是如此,因此调转方向朝北。</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革命领袖的纪念堂,竣工于1977年,建筑内有多处厅室供公众举行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原址为中华门),平面呈正方形。纪念堂建筑主体由基座、柱廊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基座部分为双层镶有汉白玉栏杆的红色花岗石基座。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柱间距按中国古建筑手法明、次、梢间距离依次递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屋顶为棕黄色琉璃板装饰的重檐屋顶,檐间镶葵花浮雕。建筑整体色调素雅。正门朝北,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天安门广场整体环境氛围相呼应。毛主席纪念堂展示了哪几位革命领袖的革命历程?</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二层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毛主席纪念堂的高度是如何确定的?纪念堂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间,正阳门城楼高43.65米,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这就需要考虑到站在天安门上、金水桥畔看纪念堂时,正阳门城楼大屋顶的轮廓不能与纪念堂的最高处重叠。也要考虑到纪念堂的高度不能太高,不能有压过纪念碑的态势。</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竣工于1959年,扩建于2007年,它是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国博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以北京中轴线构成东西对称布局。老馆设计时采用了“目”字形为基础的内院式布局,并在西侧入口安排了空廊,和人民大会堂形成“一虚一实”的体量对比,以保证立面尺度、形式与手法的对称。</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哪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目前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中,有几个在中轴线上?两个。“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其中,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天的国博),分列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p><p class="ql-block">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竣工于1959年,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平面呈对称造型。立面采用古典的竖向三段式设计,台基、柱廊、屋檐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图案加以装饰。台基上为12根红色大理石柱础、淡灰色大理石柱身的门柱,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间柱距略宽,两侧依次递减。四周入口由134根直径2米的柱廊组成。正门前有5米高、83米宽的花岗石台阶。人民大会堂呈南北长的矩形,烘托了北京中轴线开阔而又深远效果。在天安门广场上,哪座建筑被称为“浓缩的中国”?人民大会堂,因为在这里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国家的大部分重大政治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版图上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体现地方特色的厅室。人民大会堂是在多长时间内建成的?10个多月。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9月24日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为国内之最。</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逐渐形成现之形制。天安门通高为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天安门的主体建筑是城楼。城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建高大的朱红色城台,下大上小,呈梯形状。上层是城楼大殿,从城台顶到大殿屋顶高约21.7米。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天安门城台由两部分组成。城台下部台基是坚固厚重的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出地面1.59米。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之上,是由每块24公斤重的巨大城砖加上白灰膏、江米汁灌浆垒砌而成的朱红色实体城台,高约11.41米。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城楼气势宏大,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1961年3月4日,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8月9日至14日,为迎接开国大典,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北平市政部门对天安门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蒿草等污物进行清除,对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简单整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p> <p class="ql-block">  金水桥,曾用名玉河桥、御河桥,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境内的过河通道,位于内、外金水河之上7</p><p class="ql-block">。金水桥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修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改建为石桥;于2009年2月18日保护修缮。内金水桥南起午门,北至太和门,长19.5至23.15米,宽4.8至6米;外金水桥南起天安门广场,北至天安门城楼,长23.15米,宽4.55至8.55米。金水桥为拱券式汉白玉石拱桥,采用花岗岩石块砌筑,桥体内部由碎石等填充材料填实,桥墩由花岗岩石砌成,桥台直接利用河岸,河岸护坡由石块及混凝土制成。金水桥因横跨金水河而得名。金水河发源于北京西部的玉泉山,按照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金又生水,因此有金水河之称,根据地理位置又被分别命名为内外金水河。</p><p class="ql-block"> 石狮,金水桥南北各安置面南背北、身躯庞大的石狮一对,这两对石狮是北京最高大的石狮子,高3.4米,它们扬颈低头、挺胸收腹、肌肉结实,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金水桥旁的石狮子雕刻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头顶十三个疙瘩,按当时规制,是最高等级的石狮。</p><p class="ql-block"> 石栏,金水桥上面全部是汉白玉石的石栏,上面雕刻有精美的望柱。御路桥望柱为蟠龙雕花柱,王公桥的望柱上雕刻着荷花。内金水桥望柱栏板雕刻的图案与外金水桥略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华表柱,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p><p class="ql-block">相传舜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1</p><p class="ql-block">。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p><p class="ql-block"> 华表柱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图腾标志和装饰作用‌:华表柱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最初是部落时代的图腾标志,后来演变为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的装饰性石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纳谏和监督功能‌:华表最初作为“诽谤木”,是百姓表达意见、监督朝政的重要渠道。虽然这一功能在后世逐渐淡化,但其象征意义仍被保留下来,提醒统治者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勤政为民的象征‌:华表上的石犼面向不同方向,寓意深远。面向宫外的石犼被称为“望君归”,提醒皇帝外出游玩时应尽快回宫处理朝政;面向宫内的石犼则被称为“望君出”,劝诫皇帝不要沉迷于宫中享乐,应常到宫外了解民情。‌道路标志作用‌:华表最初在交通要道上作为识别路径的标志,后来虽然失去了这一实用功能,但其基本形状和象征意义仍然保留,成为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文化和国家象征‌:华表柱不仅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历史的见证。它代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综上所述,华表柱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其象征意义深远,体现了古人对于皇帝勤政为民的期盼以及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端门至午门占地面积30680平方米。御道两侧共有左右朝房100间。明清两代是六科垣舍,也称六科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阙左右门以南有庙右门(神厨门)社左门,直通太庙和社稷坛(现已封闭)。阙左右门以北朝房是王公、文武官员集会和候朝的地方。现左右朝房由南向北顺序举办各类临时展览。</p><p class="ql-block"> 端门地区以午门城楼为背景的古装照相很有特色,穿着华丽气派的“小皇帝”、“皇后”、“皇妃”“宫女”、“武士”在金黄的华盖,龙撵、白马衬映下形成古老皇宫里一道协调亮丽的风景。御道以西,露天陈列着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明清“红夷古炮”群,其中不乏为我国现存的清代最精美的 “武成永固大将军”、“神威大将军”、明代洪承畴等捐赠的(一级文物)一批著名古炮。阙左右门内两侧陈列着清乾隆年间嘉量和日晷(均免费向游人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左朝房北侧现为武警国旗护队驻地.每天早晚,威武的国旗护队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军歌,在天安门广场为祖国升旗、护旗,壮了威军威,既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端门地区游览观光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华表</p> <p class="ql-block">外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石栏</p> <p class="ql-block">端门</p> <p class="ql-block">  据北京电视台报道,今天有近13万人涌向天安门广场,从早晨日出时刻观看庄严的升国旗奏国歌,到白天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孙中山画像、毛主席纪念堂前拍照留念,广场上到处是鲜花与国旗的海洋,数万人面带笑容,充满自信,共庆国庆节的美好时光。回想起1966年夏天,当时我还是一名19岁的高中生,从长春到北京进行革命大串联,8月31日心潮澎拜,与千千万万个红卫兵一起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情景。1997年秋天,我与老伴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共庆人生50岁生日。2002年,我的工作单位中国黄金报社曾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开展军民共建联谊活动,我们向护卫队赠送了二台全自动洗衣机,应邀参观了护卫队在端门右侧的军人宿舍,观看了护卫队日常军事训练,受了极大的震撼与教育。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面貌千新万异,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家整理照片,天气给力,特别是上午睛空万里,拍摄的古建筑照片色彩鲜艳,光影分明,有点成就感。今天走了22438步,令人兴奋,但是也真有点累啊!</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