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觉已近深秋,窗外槐树黄叶翻飞,伴随着阵阵微风,一股凉意袭来,给这座城市的清晨带来一丝舒爽和 愜意,让人对秋多了一分仰望与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负满身伤痕,尚未结痂,心中蕴藏一丝伤痛的我,早已习惯了在文字里徜佯,用时间和孤独疗愈内心的疮伤,读着《简爱》里让人快慰的文字,连日阴霾的心底似早已晴空万里,一个人背负得越多,越向往着孤单地独行,漫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显得极为的安逸和宁静。当年鲜衣怒马,如今在浑浊不清的尘世已走过多遭,早已不是那个不谙世事, 懵懂无知的少年,虽心中郁结千千结,布满沟壑,但也是个心中藏有故事的人。</p><p class="ql-block"> 虽已深秋,却向往如暖阳沐春风,钟情于芳香四溢的文字,不仅是疗愈那么简单,更能荡涤内心的无助与不安,万雁一一时光里游走的女子,对生活,对人生有着另类的感观,活得自由而洒脱,文字轻盈而灵动,写作数年,早已看惯了千篇一律的文字与架构,触眼所及,从未在内心有过些许的悸动,此时,读她微信发来的文字,不免让人眼前一亮,年轻真好,总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感触,她对人生际遇,亲情、爱情的看法是那样的不同于常人,从生活中走来,将世俗与偏见经过一双慧眼,剥离开来,观点新奇、另类、不屑与尘世的琐碎纷扰,真正的活得通透,看得明白,不觉对她又多了一份仰慕和敬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结触她的文字,是十多年前在槐荫传媒上,那时的她,在孝感文坛已小有名气,年轻、浮燥、未经生活的磨炼和积淀,似乎在她身上统统失了效,她的文字宛若在漆黑的夜空,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让这个阴暗的世界多了一丝光亮,平添了一份成熟,蕴含着一丝睿智。</p><p class="ql-block"> 《三千里汉江》,写亲情却不直露于纸张之上,写汉江却穿杂于荒凉的而北重镇一一汉中,地域与地域之间,穿越时间与空间,得已自由转换,亲情表述,真切而真挚,字里行间,让人泪水盈眶,情真意切而力透纸背,情节衔接自然,自由穿插,既有历史的厚重,亦有对尘世的叹息,也有对亲情的无限眷念和悲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鄂渝亲情线》,起承转合,铺垫伏笔的运用,可谓驾轻就熟,文中母亲与舅舅之间因亲情漠然带给作者的误解和不理解,对特殊年代为了生活,因距离而产生的诸多阻碍,因不了解内情而产生的误会等等,令人唏噓叹惋,待多年以后,亲人再度相聚,误会解除,亲情因经济条件的好转而得已延续,她才明白,原來生活有那么多的情不得已,有那么多的无奈和辛酸,一番感悟,才悟出人生有多么的不易,所有的亲情原來都是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的。</p><p class="ql-block"> 她的怀念文字《师傅已乘黄鹤去 怀念汉楚先生》,文字真挚而炙裂,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故去深感惋惜和遗憾,文中透露出她与汉楚先生诸多交往的细节,让人泪目,内心被深深刺痛,是啊,人生当中,除却父母兄弟外,真正有几个对自己好的人,凡人皆是过往,深情厚谊,悉心教导当被铭记。无疑,她是个极度重感情的人,这样的文字与文品,又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同为80后,个人经历和所处社会背景似有相同之处,心灵与感观上有诸多 契合的地方,才让我对她颇多关注,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以大作家自居,不以著作等身而自傲,也未曾因文学圈受颇多赞誉而沾沾自喜,待人极度谦和宽容,随和友善,让人极容易接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人平添敬意,乐意与她交往,恐怕与她是不是中作协会员,颇有名气没有太大关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于尘世,起于微末,经历诸多事途的不顺和命运多舛,内心早已疲 惫不堪,而文字的功用必然是释怀与疗愈疮伤,能在纷繁高压的尘世中,因文学的牵引,有这样一位知已,能通过其文字而产生同频共振,受其启发教益,从中吸取人生智慧,愉悦自己,恐怕于文学爱好者如我而言,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