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杂谈

芭蕉夜雨。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似乎已成为一项全民时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p><p class="ql-block">"瞬间即永恒"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你所感兴趣的形象,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会被永远定格,事后可以反复观看或与朋友共享,其乐无穷也!</p><p class="ql-block">在央美附中的老同学中,很有几位热衷此道:其中最著名者当属许琢兄。退休前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和高级记者.摄影成了他的主营业务.由于工作的便利,他几乎走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海量的摄影,并编纂成集,目前已高达400余集,而且逐月递增,堪称蔚蔚大观!一个人短时间做一件事不难,但一辈子专注一件事儿 ,心不旁骛,实属透网之鳞.水平且不论就这股狠劲儿就令人不能不心生敬意.</p><p class="ql-block">海量的作品如何编纂是个大问题,处理失当,很容易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许兄处理的很高明,每一集都点明一个主题,提纲携领.梳理好全部照片从而每一集都令人一耳目一新,并不觉得重复和繁琐,到底是中央大报的高级编辑,功夫了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色系列。</p> <p class="ql-block">粉红系列。</p> <p class="ql-block">祖孙三代系列。</p> <p class="ql-block">花大妈系列。</p> <p class="ql-block">过马路系列。</p> <p class="ql-block">注目系列</p> <p class="ql-block">雨中系列。</p> <p class="ql-block">他那种专业摄影师的敏感和拍摄剪辑的技巧.不能不令人心悦诚服,更在业内和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热烈的反响.称之为中国民俗摄影家的领军人物似乎亦不为过.必将在中国的摄影史上留下色彩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老同学清林弟.他是美术专业个体户,以画画在上海谋生,有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摄影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和副产品.但是凭着深厚的美术专业功底,他在摄影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上下班的途中,有感于大上海的日新月异和众生百态.他养成了以手机代替速写本的习惯,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作品,成绩斐然.他的"老房子"系列颇具有史料的价值"可以称之为老上海的挽歌.在口罩的非常时期,他出于习惯,无意中拍下了上海滩空无一人的景象,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作品,上海滩非常时期摄影第1人非他莫属!区区一部手机秒杀了上海滩众多拥有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家.</p> <p class="ql-block">在上下班的途中,他也曾拍摄了大量上班一族的原生态 很给人以接地气的亲切感.他的特点是更喜欢后期制作,不满足于忠实记录生活景象,而要做出种种陌生化的效果,大大加强摄影作品艺术表现力,比如他用抠图办法 大胆省略背景制作的一系列人物摄影,让人很惊艳.不愿意复制和老调重谈大概正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范儿!</p> <p class="ql-block">笔者近年来也喜欢用手机或相机来拍摄一些照片。与上述二位老同学或有所不同的是,在景色的拍照中,我更喜欢强调画面的构成感和抽象美,这和我在绘画中的兴趣有直接关系.</p> <p class="ql-block">在人物摄影中。我特别希望能捕捉住富有人文感情的一瞬间,这是摆拍达不到的生动效果,因为在创作活动中人物画是我的主攻方向.我更希望能够抓到美好的形象,直接为创作服务,但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十分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