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诚 的 广 州 人 人 情 交 往 简 易 行

火白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广州工作生活了50年,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讲一个很小的话题:人情往来。从这个话题中可以了解广州人为人处世的习俗,体悟广州人热情、宽容、实诚、大道至简的人情交往之道,广州宜商宜居是名符其实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无论身居何处,人和人之间都会有一些人情往来,这是免不了的。比如婚丧嫁娶、生日寿诞、喜迁新居、公司开张以及传统的重要节日,亲人朋友之间都要往来,讲究一份人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是为人处世的一门必修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情往来,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差异性很大。广州这座城市建城历史超过2千年了,风俗习惯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人们一代一代自觉传承,以至于它独具特色,我称之为简物重情。一般来说礼多人不怪,而广州强调的是物轻情义重,让我们这些新客家人赞叹不已,也在中国这个讲究穷大方、爱面子、充胖子的人情社会中显得十分另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讲一些琐碎的事情吧。比如过春节发红包,这个风俗习惯应该已经风行很多年了吧,过去穷,没钱发,发个小小的红包,意思到了心到了,皆大欢喜。现在广州经济发达,有钱了,但广州的红包与全国比较应该是最简的,5元、10元,至多100元,伸手讨红包的念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给红包的笑盈盈递一个过去,顺便说一句:大家发财!过程很喜庆,双方没压力,气氛很热闹,充满人情味。在广州如果去串门走亲访友,也很简单的,拿6个或8个水果,喻意好就行了,不必非大包小包去讲面子的。再比如参加亲朋好友喜庆的宴会,接到请柬时,请柬下方有一行字:本次宴请不接受钱物礼品。我参加过好几次这样的活动,觉得不送个礼过意不去,还是送个小红包,结果人家不但全额退还礼金,另外再多加了10元、20元放在红包里退给我。后来我逐渐融合到这个习惯中,不再自行其是。参加葬礼也一样,送个帛金,尾数不能是偶数,一般送101元、201元,如果要求摆花圈,也就是301元。这就是简物重情,广州人的性格,非常值得提倡的风俗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广州人情往来除了简物重情,有些禁忌也是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必须要重视。比如广州人对数字很敏感,讲求一个喻意,讨个吉祥。4的谐音是“死”,所以凡与4字相关联的一般是不能使用的。送水果很少有人送梨的,梨的谐音是“离”,离字喻意不吉利,特别是去探视病人,梨是不能送的。使用最多的是3、6、8、9,喻意“生、顺、发、长久”。广州人对礼物轻重不在意,但对喻意十分看重。入乡随俗,无意间我慢慢的对这个喻意也重视起来,其实就是个心理暗示和吉利引导,是有好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赞同和赞美广州人情世故简物重情,并没有要比对或挤兑其他地方的人情风俗习惯。一方水土一方人,风俗习惯形成必定由它特定的条件决定。但恕我直言,有些地方的人情往来成了压在人们身上的一座山,压力山大,不堪其负。在不少地方过春节如果现在仍然有人封5元、10元的红包送人,不但不会有人情,“小气鬼”的口水都可以把人淹死。我的家乡在湘北,那里的人们为了送人情、还人情、回收人情,一年到头没完没了,名堂也越来越多。除了上面提到婚丧嫁娶、生日年节等,还有谢师宴、考上大学祝贺宴、搬新家乔迁宴,甚至买辆车也要去送礼。这里送、那里送,送到手软钱包瘪。如果你送的地方多,但自己又没有设宴的由头,礼只出不进,内心纠结。我听到一则传闻,有人才38岁就做寿酒,摆了几十席,反正他以前送过礼的人都请去喝酒还礼,回收一点是一点。所有做酒席的人辛苦一阵子,酒做完了,无论多累,当晚最要紧的是数礼钱,收到多少,除去酒席成本,赚回多少。这样的人情往来就变味了,情义轻了,与广州简物重情完全相反,送礼成了人见人怕,又不得不既怕还做的循环中,抱怨的不在少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庆幸我在广州安家落户,成了广州的新客家人,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接纳与包容。今天只是讲一个小小的侧面,有不妥当的地方,请老广州指教,谢了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