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八女放排下洪江———清水江航运史上前无古人的记录

郑波CITY

<p class="ql-block"><b> 太阳出来照高山,</b></p><p class="ql-block"><b> 下了一滩又一滩;</b></p><p class="ql-block"><b> 穿过险滩和巨浪,</b></p><p class="ql-block"><b> 要赛当年花木兰。</b></p><p class="ql-block"> 1960年3月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清水江,8个姑娘驾着木排,唱着山歌,顺流而下。此时,正是一江桃花绕春水,沿江麦青花正红的好时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3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剑河县女子放排队在清水江上驾着木排顺流而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誉为“清水江上一支花”的剑河县女子放排队的8个姑娘(本图片由龙显英儿子张靖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八女放排队荣获黔东南州妇联授予的“妇女三八红旗”荣誉称号(图片由龙显英儿子张靖提供)</p> <p class="ql-block">1960年4月八女放排队受黔东南州林业部表彰(图片由龙显英儿子张靖提供)</p> <p class="ql-block">1960年2月八女放排队荣获剑河县团委授予的“放排标兵”的荣誉称号(图片由龙显英儿子张靖提供)</p> <p class="ql-block">  这8个“要赛当年花木兰”的姑娘,就是被誉为“清水江上一支花”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女子放排队。她们分别是:姜月花、龙显英、龙太竹、龙太杞、杨福秀、刘发美、刘吉兰和姜兰翠。她们中有1名党员,7名团员,5个苗族,3个汉族。</p><p class="ql-block"> 1960年4月,八女放排队代表龙显英出席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授予集体奖旗,个人奖章(《剑河县志》。)</p> <p class="ql-block">  八女放排的故事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反映了剑河人民勇敢勤劳、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永跟党走的精神,更是反映了剑河妇女破除迷信、男女平等、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虽然故事发生距今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他们的精神在今天的乡村振兴中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值得继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八女放排”的故事被陈列于贵州航运博物馆。木排是清水江流域最早外运的物资,是清水江上最早的交通运输工具,因清水江木材贸易兴起,出现了专业放排人。1958年11月,剑河13000多立方米的木材急需放运到锦屏县茅坪储木场,全程120多公里水路,78处险滩,任务十分艰巨。由“铁姑娘”姜月花等组成的剑河县林业局水运工队妇女放排七分队,打破自古以来没有过女子放排的先例。整整一年中,8名女子安全航行192次,行程24192公里,运送木材12911立方米,竹子160吨,大米3560公斤,受到全国妇联和贵州省政府的表彰和嘉奖,这是在清水江航运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段记录。</p><p class="ql-block"> 清水江带着森林般的醉人绿色,奔流在贵州苗岭山区。那千层万层的波浪,千朵万朵的水花,无休止地讲述着多少壮烈的古代英雄和当代英雄的故事。今天,在明亮的清水江上,在两岸茂密的杉林中,又有一个动人的八女放排的新故事,被放排手和伐木者编成歌,到处传唱:</p><p class="ql-block"> <b>清江流水清又清,千年古树转了青;</b></p><p class="ql-block"><b> 苗岭山区大跃进,女子放排到锦屏。</b></p><p class="ql-block"><b> 一传传到剑河里,二传传到凯里城,</b></p><p class="ql-block"><b> 三传传到贵阳去,四传传到天安门。</b></p><p class="ql-block"><b> 这个故事传得远,大江南北扬美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八个女子:五个苗族,三个汉族;一个共产党员,七个共青团员;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像这样年纪的女子,在从前,只能深锁闺房绣花。可是,今天的这八个女子,却是在大自然的锦锻上,在清水江的碧波上,用篙子作针,木头作线,绣着我们时代最灿烂的跃进之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往昔的苗族妇女锁在深闺绣花,如今她们在白浪滔滔的清水江面上绣出艳丽的花朵(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民族》1960年02期刊出的《八女放排》</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58年,在大跃进的激流中,她们八个女子参加了公社组织的野战兵团,离开他们生长的地方——剑河县新柳公社南加管理区南孟生产队,远走几百里,炼钢铁、烧炭、伐木、运木头,获得了“现代穆桂英”的光荣称号。那年11月,她们随队开回家乡,象出征的战士凯旋归来一样,他们一路之上,笑不离脸,歌不离口,年轻的心在急切地跳着。她们就要和日夜惦念着的自己的妈妈见面了,也要和他们大家日夜惦念着的共同的妈妈——清水江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清水江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她们愣住了。看吧!村前村后,山上山下,沟头岸上,都堆满了木头。河面不窄的清水江,也被木头塞住了,放眼看去,只见木头不见江水。这时,迎面走来了林业局水运工队的一个干部,龙显英抢上去问:“袁同志,堆起这样多木头,怎么不放,国家不需要吗?”“不需要?电报电话天天催,北京、上海到处要,都是十万火急。放排工人不够,日夜突击,也放不了好多呀!”龙显英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姑娘,但是从这位干部的谈话里,她已经深深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好象是受了同伴的委托似的问道:“袁同志,男的不够,我们女的来放行不行?”问题是问得这样突然,那位干部不知怎么说好。他只好暂时不表示态度:“你们刚回来,连屋都还没有进,快回家歇歇,晚上再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的南孟已经被三板溪电站回水淹没(徐滨 摄)</span></p> <p class="ql-block">  龙显英的父亲龙忠诚,是管理区的党总支书记。他整天奔走设法,为放排的劳动力想办法。野战团开回来了,他很高兴,但因女多男少(因男的大都已先调回),他又有点失望。不过,作为一个党的工作者,他是懂得今天的妇女的力量和作用的,特别是参加了大炼钢铁回来,更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她们了。果然,在当晚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她的女儿说话了,她不喊一声“爹”,口口声声“龙支书”:“龙支书,我报名参加放排,请你带我扒一趟,我保证学会。”父亲对女儿一时改不来口,还是老称呼:“么,只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你要上天我都教你。”“老妹,”这时龙显英的大嫂的声音,“你去放排我也去放排,你能学会我也能学会……”比龙显英大一岁的龙太竹比较性急,不等姜月花说完,她就拉着龙显英的手,一边摇一边说:“孃,嫂,我们是一起从野战团回来的,你俩去我也去。不光学会放排,还要学会开拖轮。”会场顿时被妇女们哄起来了,只听见一片喊声:“我报名”“有我一个!”在会场的一角,几个老放排手嘀嘀咕咕,不知在谈论什么。</p> <p class="ql-block">  龙支书同管理区和生产队的几个干部交换意见后,让大家静下来,说:“妇女们报名参加放排,好得很。党总支完全支持你们的要求。我们这一带,沿河存木有一万三千多方,缺乏八十多个放排技术劳力。妇女放排成功,事情就好办了。不过,今天只能批准三个人先试一试,这三个人是:共产党员姜月花,共青团员龙显英、龙太竹。”那几个老放排手刚才还在一角用讥笑的口吻说,女人们想放排,简直是异想天开,党支部不会批准,喊叫一阵也就完了。谁知龙支书却正式批准了三个人。他们着急了。他们中一个姓姚的五十多岁的老放排手站起来说:“龙支书,你是一个男子汉,可是你现在在做女人事。我放排少说也有几十年了,过去早晨出门,碰见女人都不开排,你批准她们放排,是存心叫他们去落水呀!”这位老放排手,思想是错的,但话是真的。在清水江的放排史上,古来没有过女子放排的事。放排手忌讳很多:煮饭不熟不开排,听见老鸦叫不开排,泡汤吃饭不开排,吃锅巴饭也不开排。特别对妇女,更忌讳,不仅早餐碰见女人不开排,甚至出门放排还不许女人问他们到哪里去,就连自己家里的母亲、妻子、女儿,在要开排的早晨,都不要他们煮饭。如果违反了这些风俗,他们就以为一定要打岩亡命。龙支书早已考虑到,妇女放排在家庭和社会上收到习惯势力的无端阻碍,所以他才决定让自己的媳妇、女儿和侄孙女先去开路。虽然他不迷信,但是清水江的水道毕竟很险,万一有闪失,也让自己一家承担不幸。龙支书正想说服老放排手,他的媳妇姜月花说话了:“放排有啥稀奇!你们别老用封建来捆住我们妇女的手脚。红军和志愿军的女英雄拿刀拿枪同敌人拼都行,我们放个排还不可以?”龙显英接着说:“不错,查我们苗家的历史,古来是没有女子放过排。但是,我们的祖先和前辈没有做过的事太多了,就说炼钢铁吧,他们做过?没有。你们又做过?”她的目光直逼那几位老放排手,“也没有。可今天我们做了。炼钢铁、砍树子,我们女子都能学会,放木排又有啥子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接着,妇女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几个老放排手抬不起头来。但他们的思想还没转过弯来,临散会时,他们还说:“好好好,你们能干,只是明天起来不要变卦。”</p><p class="ql-block"> 这一件事震动了整个村寨,很多人被卷到事件之中。龙支书在为他们选定了三个出色的壮年放排手作师傅以后,躺在床上还在为她们明天的行程而考虑。龙立高、龙汝德、杨正德三人第一次接受带女徒弟放排的任务,怎样完成得好,他们得连夜想出办法。</p> <p class="ql-block">  姜月花、龙显英、龙太竹三人这夜没分开,睡在一起,但谁也睡不着。尽管他们生在清水江边,长在清水江边,但水对她们还是一个生疏的东西,平时过河都有点怕,水深的地方还花眼睛。而明天,她们就要去过险滩,走恶水,征服惊涛骇浪。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为妇女争得了放排的权利。她们是女子放排的开路先锋。迎着她们的,不是绣花房,而是从剑河到茅坪储木场的二百五十二里水路,七十八个险滩。她们的心像清水江的波浪一样,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她们的女伴们,那些报名放排未获批准的妇女们,始终不能甘心,有的连枕头帕都哭湿了。那些好心的老婆婆、老妈妈们,暗自为这三个女闯将担心祝福。</p><p class="ql-block"> “显英,切莫去,放排险得很,我舍不得你离开。”龙显英安慰说:“你放心,奶奶,大后天就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只有那几位老放排手,暗想:这些妹崽崽,只不过是在众人面前说大话,明天她敢上排才算有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他们不慌不忙地来到江边,只见龙显英等三人,已卷起裤腿,站在排上,搬着艄,喊着:“走喽!走喽!开排!”</p><p class="ql-block"> 那个姓姚的老头,昨晚出面讨了个没趣,今天缩头缩脑的。另一个老头龙光云却走上前去,气冲冲对龙显英他们说:“你们不要命,我还要命。你们硬要去,我们就不去了。你们今天先走一步,要去我们明天再来。”她们的师傅们说:“老人家,还迷信啥?走吧!”“这不是迷信,走着瞧,你们去不打岩、不夹脚,我把名字倒起写。”那个姓姚的老头讽刺说:“菩萨保佑你们的女徒弟不要学秤砣落水,龙宫里不要这些姑娘,虾兵蟹将也不会要她当老婆。”师傅和徒弟都气得眼红。但开排要紧,他们不再理睬这两个顽固分子。</p><p class="ql-block"> 几十厢木排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只有那两个老头灰溜榴地走回寨去。</p><p class="ql-block"> 龙显英的师傅龙立高带着她,把排开在头里。他们眼看前方,手把着艄。惊险有趣的放排生活真正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板溪电站回水淹没前的南孟村(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放排姑娘正在穿过有12个大浪的黄莲洞险滩(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的七十八个险滩,一滩不比一滩同。光是听听这些滩名,就叫人惊心:十里畏滩、九龙滩、象鼻岩、门坎滩、白岩乱滩、三转滩、落陷滩、亮江峡……。三转滩,连转三个急弯,险恶非常。黄连洞是个陷水氹,十二个大浪翻脑壳,木排到那里要沉下去,照出相来,只见浪头,不见人影。最险的还算柳基滩,江水奔向大岩,又折回头来。排到这里,要拿得稳,三个木头在涌水(去的水),三个木头在倒水,稍有差错,就要出事。解放前,这里死的人最多。这些险滩,从前,很多放排手都不敢过,要用高价请人放过去。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关心放排工人的生命,治河道,炸险滩,危险性大大减少。解放后没有一个放排工人遇难。这时,治河炸滩的工作还在大力进行,但危险还是有的。这时,最危险的柳基滩已在前面。师傅还隔老远就嘱咐道:“显英,心莫慌,一艄一艄地扒,去得合合适适的。”显英应着“是”,但心里还是蹦蹦乱跳,看那一个一个的惊涛从江面上跳起来,好像张着大嘴对她说:“你来嘛,妹崽崽,我要吞了你。”显英把遮眼的头发往后脑壳一撂,眼睛睁得大大的,两手紧紧把住艄把。心里挑战似的说:“大浪呵!大浪呵!我这15岁的小姑娘,就要从你的头上踏过。”想着,一阵涌水已把木排送到浪头上。说也奇怪,这时,显英的心反而镇定了。师傅喊往左边划;她就往左边划,喊往右边划,她就往右边划。她还向后边的同伴们打手势:“快来啊,注意点,心莫慌,算不了什么!”三厢木排相继历过惊险,走出滩口。他们三人迎风站在排上,像英勇的战士,彼此点头示意,好像说:“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 他们已经飞渡过大小许多险滩,胆子已经练大。显英说:“嫂,太竹,我们编歌唱起来吧,有歌声助威胆子更大。”月花和太竹都说:“要得,要得。”师傅们也鼓励她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放排姑娘像只轻巧的水鸟,娴熟地驾着木排,在激流巨浪中穿行(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  话未说完,已经进入白岩乱滩。这个滩,礁石林立,撞击出朵朵水花。游山逛景,这是一派动人的景致。然而对她们这班初学放排的女子,却扰得心乱、眼花,万一碰上一块礁石,那就排散人沉……在后边的太祝想到这里,心都收缩起来。这时,一阵优美的女高音往后传来,太祝一看,是显英在唱。她的木排正灵地穿过乱滩前进,歌声好象是江水在白岩上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b>白岩乱滩百朵花,</b></p><p class="ql-block"><b> 水大水小注意它,</b></p><p class="ql-block"><b> 水小要从岩脚走,</b></p><p class="ql-block"><b> 水大就把沙角杀。</b></p><p class="ql-block"> 快到黄连洞了。显英开着玩笑喊道:“黄连苦,放排甜,黄莲洞,在眼前。嫂,太竹,洗燥在排上洗就够了,切莫游到排下去啊!”月花、太竹正想还她几句:“你走,我来抬你照相。”只见第一个翻头的大浪,把她连人带排吞下去了,一吞一吐,忽隐忽现,一低一高,抛掷向前,一连十二下,才落在一个平静的水面上。月花、太竹都为她捏一把汗。显英被十二个大浪吞进吐出,弄得有点脑晕目眩。然而,当师傅问她:“显英,怎么样?吃不消啦?”她精神一振,二话不说,却唱出一首山歌:“飘过滩来穿过氹,女子放排不慌忙,大滩小滩抢波过,要和男子比高强。”</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险滩都被她们征服了。她们一共编了一百二十八首山歌,有的一滩一首,有的一滩数首。这些歌,有好些老放排手都捡起来唱。他们唱了,也似乎要增添几分勇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路遇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夜幕降临,大家就在排上聚餐(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  她们终于还是免不掉出了一次危险。有一次,过八羊滩。这个滩,江水对直冲去,又猛折转来,活像手倒拐。远远见滩,太竹的师傅龙汝德就对她说:“太祝,这个滩最险的是鼓水,到鼓水的地方,千万要小心!”可是,性急的龙太竹,看见木排直奔岩边,心慌了,忘记了师傅的交代,靠左划了一艄。这一艄下水,可出了大事,鼓水将艄冲撬起来,龙太竹被甩下水去。幸好她紧抓住艄把不放,师傅连忙把她救出水来。这正是风雪的冬天,排上都结了冰,不注意就会滑倒。龙太竹弄得全身没有一丝干的,连头发都打湿了。同伴们连忙停排休息,脱衣服给她换,烧火拾她烤。龙显英问道:“太竹,你怕不怕,灰心不灰心?”龙太竹还冷得格格地发抖,但她坚定地说:“这是怪我心慌,没有按照师傅说的做。孃,你放心,我不怕,不灰心,烤干衣服继续前进。”和她们随行的,时时刻刻关怀着他们的龙支书安慰了太竹,又对她们说,要接受教训,胆大心细,往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这回放排回来,太竹偶然落水的事在寨上传开了,引起多种多样的反映。她的奶奶说:“太竹,你险些送了命,再别去哪!”太竹好生解释,奶奶还不听。她急了,说:“死会死我,不死你们,我这一辈子算是离不开木排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放排归来,姑娘们欢歌笑语(图片来源于《民族画报》1960年5期)</span></p> <p class="ql-block"> 那两个老顶固分子,幸灾乐祸。他们唯恐事态不扩大,到处宣扬,比手划脚地说:“应验了!应验了!称陀落水,扑通、扑通……”显英家的邻居,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妈,白天在河边遇见他们,不好讲,怕不吉利。晚上,她悄悄对显英的奶奶说:“别再让你家妹崽去了,死人死得凶呀,过去柳基滩的死人脑壳要用背兜背。”奶奶听靓,心都麻了。显英一出门,她就睡不着,白天逢人便打听。这次她下狠心劝显英不再去放排,但显英却轻松地说:“奶奶,你看,我不是好去好来吗?”</p><p class="ql-block"> 姜月花的在部队上的丈夫,听能她和妹妹等学放排,非常高兴,接连写信来鼓励她们,还要她们照张相片寄去。</p><p class="ql-block"> 太竹落水的事,使她们想到,要做一个万无一失的好放排手,必须学会游泳。但是妇女游泳,也是受到落后舆论反对的。有的人恶狠狠地说:“你们这班妹崽崽,简直没有王法了。”她们不管这些,放排需要游泳技术,那就一定要学会。为了不受那些落后分子的捣乱、她们姊姊妹妹邀约一起,到离寨几里远的地方去游泳。这时,天还相当冷。但做一个优秀放排手的理想支持着她们战胜了寒冷。</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放排,女的只有她们三人。第二次增到八人,增加了两个苗族,三个汉族。以后越来越多,最多时有四十二个女的。茅坪储木场赠抬她们一面红旗:“真正英雄看今天”。在妇女参战下,积存的木头放空了。后来,经过挑选,留下最先参战的八个女子:姜月花、龙显英、龙太竹、龙太基、刘法美、刘吉兰、杨福秀、姜来翠,编成剑河县林业局水运工队妇女放排七分队,由姜月花任队长,龙显英任副队长,长年放排。她们的技术飞跃提高,和师傅放过几次就能单放了。起初放七个立米木头,后来可以放六十八个立米,还要加运物资。从前年11月到去年11月一个对年,她们安全航行一百九十二次,行程四万八千三百八十四里。运出五千三百八十六立米木材支援祖国各地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子,也许有她们运出去的哩!现在,在浩荡的放排队伍里,这八个女子每每出现在前头,山歌绕绕,回荡在清水江上、苗岭山中。那两个老放排手,总是不声不响跟在大队屁股后头。过去他们不和女子一路,是因为忌讳;现在他们不和女子一路,是因为怕羞,他们的心上的冰块,已被八位苗、汉族女子的热情逐渐冲垮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女英雄们为苗族妇女争得了很多的荣誉。中央林业部赠给她们分队奖旗。她们的副队长龙显英,出席了贵州省1959年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之一。让源远长流的清水江,为苗家的当代女英雄们歌唱吧,赞美吧了!</p><p class="ql-block"> 1960年1月于贵阳</p><p class="ql-block"> <b>注:据《贵州省志·文学艺术志》“二、舞蹈、舞剧音乐”记载:</b></p><p class="ql-block"><b> 1959年,省歌舞团创作演出了反映红军在贵州的中型舞剧《母亲》(作曲张柯、李惟白),苗族芦笙组舞《欢乐的苗家》(冀洲等编曲)……同年,该团又推出舞蹈新作《八女放排》(徐开 曲)。</b></p><p class="ql-block"> 来源:剑河宣传</p><p class="ql-block"> 作者: 张 克</p><p class="ql-block"> 监制:彭文贵丨编辑:梁开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波,苗族,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资深广告设计师、民族文化学者、诗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贵州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装饰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黔东南民族画院名誉院长,凯里学院客座教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专业发展顾问、设计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副秘书长,《城市档案》杂志创始人,“太阳鼓”银饰合伙人,曾策划创办(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并任秘书长、副会长,平面设计作品在全国及国际性设计专业比赛中获奖百余项。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逾40项。曾主持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贵州通源汽车、黔五福、两相依卫生巾、太阳鼓银饰、《城市档案》、《新主流》等多个商业品牌的策划设计与整合营销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郑波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贵阳市区:</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正新街31号恒生大厦16层5号</p><p class="ql-block"><b>贵阳花溪:</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贵州理工学院敏行楼3402</p><p class="ql-block"><b>凯里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楼</p><p class="ql-block"><b>凯里民族服饰展厅:</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