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旒冕的起源可追溯至神秘的黄帝时代。尽管这只是传说范畴内的说法,缺乏确凿实物证据,但在古代文献记载和文化传承中,它的身影若隐若现,为九旒冕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与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朝,是九旒冕发展的重要时期。那时,周代有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六种冕服,其中鷩冕前后垂以九旒,便是我们所说的九旒冕,共用彩珠 216 枚。在这个时期,冕服制度初步确立,为九旒冕在后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周天子以下的各级官员依据职位等级穿用冕服与冕冠,而冕旒中所用玉的色彩、质量和数目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九旒冕成为了王公贵族特定身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来到明代。明代是九旒冕发展的成熟和鼎盛时期。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后,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定。明代冕服的使用仅限于皇帝、太子、亲王、郡王及其世子。皇帝冕为十二旒,太子与亲王用九旒冕,郡王与其世子用七旒之冕。1970 年在山东邹县发掘的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九旒冕,正是明初期亲王的冕冠。它制作精良,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九旒冕实证,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冕服制度和历史文化提供了无比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九旒冕上的珠子通常为赤、白、绿、黄、黑五色玉石珠,这五色对应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每种颜色的珠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自然元素和宇宙力量。例如,赤色珠子代表火,寓意着热情、活力和权力;白色珠子代表金,象征着纯洁、高贵和坚固;绿色珠子代表木,蕴含着生机、成长和和谐;黄色珠子代表土,代表着稳定、包容和中心地位;黑色珠子代表水,象征着深邃、神秘和智慧。这些珠子的五行寓意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敬畏。</p><p class="ql-block">五色珠子还与方位和季节相关联。赤色对应南方和夏季,白色对应西方和秋季,绿色对应东方和春季,黄色对应中央和四季,黑色对应北方和冬季。这种对应关系寓意着九旒冕的佩戴者对不同方位和季节的统治或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九旒冕上的珠子在佩戴者眼前晃动,一方面有遮挡视线的实际作用,寓意着佩戴者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冷静。另一方面,珠子的晃动也象征着对佩戴者的约束和警示,提醒他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行为举止要符合礼仪规范,不可妄为。</p> <p class="ql-block">充耳珠通常为青玉圆珠,悬挂在綖板下方玉充耳珠最主要的文化内涵是提醒佩戴者不要轻信谗言,做到有所闻、有所不闻,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正确的判断。这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人对统治者和贵族品德修养的期望。在古代的政治环境中,统治者和贵族面临着各种信息和言论,充耳珠的存在时刻提醒他们要明辨是非,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p><p class="ql-block">充耳珠也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德追求。它暗示着佩戴者应当具备谦逊、审慎、明辨是非的品质。如同充耳珠安静地垂挂着,不张扬却时刻存在,提醒着佩戴者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权力和地位,不骄不躁,以德服人。</p> <p class="ql-block">九旒冕的制作工艺更是精湛绝伦。冠胎用细竹丝编制,綖板上悬挂着五彩玉珠,玉衡、充耳等部件的制作也极为精细。从造型设计到材质选择,再到装饰工艺,无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色彩搭配和谐,赤、白、绿、黄、黑五色玉石珠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在视觉上给人以庄重、典雅的美感。整体造型端庄大气,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九旒冕,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迭、社会变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的服饰文化与汉族不同,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冕服制度被废除,九旒冕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赞九旒冕》</p><p class="ql-block">九旒冕冠映华光,古意悠悠岁月长。</p><p class="ql-block">五色玉珠涵韵雅,双充耳坠寓情彰。</p><p class="ql-block">周朝礼制初开启,明代风华更显扬。</p><p class="ql-block">千载传承留史迹,文明瑰宝韵流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