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天天长大的熙元,习惯别人叫她糖果。上学了,老师都要叫学名,也得慢慢让她知道自己叫熙元。哥哥今年幼升小,去中关村三小一年级2班上小学,满三岁的她将要踏着哥哥的步伐,去上幼儿园,大概率还是哥哥的母校东方悦稚幼儿园,去哥哥的8班找莉莉老师;蒙特梭利教育,年龄混搭,大小不分班,大的走了,小的进来,哥哥的师弟师妹,又成了妹妹的师哥师姐,两兄妹的上学季就这样重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两岁到三岁这365天,熙元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身体、情感、认知和技能等方面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小身板长高长胖了,应该是长壮了,从熟悉的“婴儿肥”,渐渐变成“实坨坨”;晚上侧卧酣睡的样子,犹如吃饱桑叶白白嫩嫩的大胖蚕,可爱极了。两岁时讲话还只能讲些短句子,经常词不达义,现在这张小嘴应对自如,不时还口吐金句;兴致一来,一个人吚哩哇啦讲演一番,高兴时手舞足蹈,高声说唱,歌词都是她的随兴创作,爷爷专心听了多次,始终没有听懂她的“原创歌词”,唱的旋律大都相似于她熟悉的儿歌调子,但她唱的《国歌》曲子还是很容易就听出来。词汇量的增加,让她谴词造句表达起来更加自如,不到三岁的她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想法,时不时奶声奶气地讲些大人话,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还会明知故问似地跟爷爷调侃:</p><p class="ql-block"> “爷爷,去公园玩,开车快还是走路快?”。</p><p class="ql-block"> “走路快”。</p><p class="ql-block"> “爷爷,不对,是开车快”。</p><p class="ql-block"> “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二宝的熙元,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有哥哥这个天然朋友,不是那么自我,与人沟通起来比较融洽,用句时尚的话来讲就是情商高。随着活动半径的增大,喜欢跟大孩子玩,跟大孩子跑,即便象个小跟班似的跟着人家跑来跑去,也无怨无悔乐此不彼;这小伊胆大不怯场,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不要多会儿就玩得瓜滚烂熟,这是她这个年龄段正常的社交能力。𤋮元也有个不好的习惯,睡觉醒来,总是要哭一番,可能她是用这种方式招唤大人,我醒了,快来抱抱我;刚出生时,她一哭爷爷就会全身冒汗,后来听多就习惯了一些,不那么岀汗了,但听到她的哭声还是会莫名的心烦;好哭应该是女孩子的天性,只要这股牛劲一过,一切都又相安无事,好像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该说就说,该笑就笑;最近已经改了好多,很少听到她的哭声,大一天就是大一天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熙元喜欢哥哥,只要爷爷去接哥哥,都要争着去;有时哥哥一进门,就听到她“𠺝𠺝𠺝~~”,象脆黄瓜一样开心的笑声,那笑声是从心里由衷笑出来的;这时的她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哥哥,哥哥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俨然是哥哥的“得力助手”,但好景不长,不要多时,就会因“意见分歧”吵了起来,不时也会听到她委屈的哭声。但这样的小分歧也只是她们快乐童年生活的小花絮而已,在人口下降的当下,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p><p class="ql-block"> 七月底,等着哥哥在东方悦稚拍完各种姿势的毕业照,参加了精心编排的英语情景剧《花木兰》的毕业汇报演出,出席了隆重热闹的毕业典礼,就跟爷爷奶奶妹妹一起回老家来避暑了。云南属于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气候,四季如春,夏天的气侯非常凉爽宜人,从低海拔来到高海拔地区,初初的几天里,有的人都会稍有不适,熙元似乎有点“熙熙元气”, 精气神十足;小区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型广场,爷爷奶奶带她出来溜达,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熙元见到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一下就亢奋起来,人家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来回奔跑嬉戏玩闹,俨然就像久违的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这时奶奶有事要回家,“糖果,我们回家了”,“不嘛,我还没玩够!”态度坚决地回答道;那就让爷爷留下来陪她玩吧,玩的时间长了,许多小朋友都陆续回家了,爷爷催她该回家洗澡睡觉,她用商量的口吻说:“爷爷,我们再玩一下,好吗?”,场地里只剩下我们爷孙俩,她还在象打了鸡血似的兴致不减,一个人在偌大的场地里,撒开小脚板不停地奔跑,一圈、两圈、三圈、四圈...,跑了十多圈后才气定神闲地停了下来;当时拿起手机给她拍了段视频,但光线暗,距离远,非常可惜的是拍出的视频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没把这难得的情景记录下来;在爷爷的催促下,她才依依不舍地走上了回家之路,在一段百米多长的坡道上,她饶有兴致地跟爷爷比赛谁先跑到家。这小伊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在高原上有这运动能力,在平原地区成绩或许不会差(难怪许多国家级运动队每年都要来这里做高原耐力训练),这孩子是不是有点运动天赋?是不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很投入很专注?作为长辈,不管孩子爱好什么,都要及时发现和引导,让她们健康快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晓阳、熙元的生日,爷爷都要尽心尽力地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月份在给哥哥做生日礼物时,一并把妹妹十月份的生日礼物也准备好了。当时给哥哥做的是一枚阳刻实名印章,印章的边款刻了“昊天下,晓之阳”两句话,用爸爸和哥哥的名,写了前两句。给𤋮元治的这方印,跟哥哥那枚是一双对章,“麒麟吐书”的印纽,温润的章体,石材、大小、色彩、造型、刻工都非常合适,印面篆书阴刻“樊熙元”三字,布局饱满端庄大气,边款刻写“亘地上,𤋮有元”两句话,是用妈妈和她的名写的;两枚印章,把一家四口人都包融在里,既可以看成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昊天下晓之阳,</p><p class="ql-block"> 亘地上熙有元。</p><p class="ql-block"> 也可看作为一首三言四句小诗:</p><p class="ql-block"> 昊天下,</p><p class="ql-block"> 晓之阳;</p><p class="ql-block"> 亘地上,</p><p class="ql-block"> 熙有元。</p><p class="ql-block"> 意境、音韵、嵌词、对仗还算可以,因用名造句,不可变动,平仄稍欠。妈妈名亘,从字义上看,有“亘古”、“亘地”之说,“亘地”有地域广大辽阔之意,明代的顾绛就有“亘地黄河岀”的诗句。哥哥那枚印章的两句,已经在《丹山桐花开》中作了诠释;妹妹这枚印章边款两句的含义是:“广袤辽阔的大地上,充满了𤋮熙元元的祥和之气”,今年爷爷做的贺卡题写的也是“𤋮有元”这句话。两枚对章从形式到内容珠连壁和,爷爷甚是满意。早先还觉得礼物有些老派,四月份给哥哥写的文章和照片岀来后,好评不断(有点卖瓜的说瓜甜之嫌),许多朋友都来咨询到那里去买印石刻印章,已有几位“如法炮制”。礼物不在于贵贱,而在于它特有的涵义,有意义的东西才有留传下去的价值。去博物馆和风景名胜时,经常看到许多人饶有兴致地加盖纪念章,传统文化在大家的喜好中悄悄的流行和传承,这就是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认同。过了生日,会将这副对章收藏在她们的书柜里,静静的伴随她们成长;有了人文的内涵,有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或许会成为她们的传家之宝(传家宝不一定是很贵重的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成了人间亲情的见证;平淡无奇的它,将会变成属于自己温馨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给晓阳、𤋮元留下点非物质的东西,是爷爷每年的“重点工程”。每每在谋篇下笔时,先是有些懵,犹如小猫吃螃蟹,下不了爪爪,总是找不到落笔之处;一但动起来,许多鲜活的东西源源赘入脑海,有时甚至会停不下来,但篇幅所限,最后还得忍痛割爱。早些年资讯不发达,文字成了交流的重要工具,信札是人们的首选,写信时常写“书不尽言”、“见字舒颜”、“纸短情深”之类的客套话;每年给他们必写的这两篇文章,还真有点纸短情深、书不尽言之感,这就是长辈对晚辈真挚的爱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日前写于曲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