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上午先到河北省博物馆去参观,出来看看还是下午时间,就叫了辆出租车直接去了毗卢寺。</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门票上就是这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没有门票了,因为不到65岁凭身份证半价门票,给一张凭纸扫码就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别名毗卢禅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街道上京村东,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后经宋、金、元、明、清朝修缮,其中明弘治八年至明嘉靖十四年(1495~1535年)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寺院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因寺内主殿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间为“释迦殿”。</p><p class="ql-block">释迦殿为毗卢寺前殿,明代重建,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前部,是供奉释迦佛主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正门。</p> <p class="ql-block">中间为释迦摩尼为明代,两边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彩绘泥塑。</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内佛坛上有一尊明代五彩泥塑金身释迦牟尼佛说法像,高3.04米;主尊两侧弟子迦叶、阿难为1987年重塑。</p><p class="ql-block">底下弥勒佛也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四壁均绘制壁画,面积83平方米,壁画酥碱残损严重,部分无法辨认,但可根据榜题了解内容。</p> <p class="ql-block">宣扬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如“太子遇酒”。</p> <p class="ql-block">见子欢乐,太子遇色。</p> <p class="ql-block">梦过佛度。</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和孔子这两位大约生活于同一年代、却从未相见的人相遇于壁画中。</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背后。</p> <p class="ql-block">释迦佛龛背面为高大佛光和须弥山,须弥山北面悬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罗汉护法等。</p> <p class="ql-block">中间塑菩萨三大士像为明代原塑。中间为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左文殊。</p> <p class="ql-block">右普贤,下有各自坐骑分别是独角吼、六牙白象、青毛狮子。</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与毗卢殿之间空地的两侧有钟、鼓二楼,为1987年重建,佛教中有“晨钟暮鼓”的说法,故钟、鼓二楼分别位于寺庭院的东西两侧,用于报时或典礼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院内留存石刻、碑帖、题记共十四处,包括明弘治碑二通、明嘉靖碑四、明万历碑一、清乾隆碑二、清道光碑一,毗卢殿内佛坛石供桌正面历代重修题记一块、南墙外壁西侧嘉靖朝府贴一、东侧劄付一、北墙外壁西侧县贴一(已被后建抱厦墙覆盖,只六竖行文字外露),这些碑文题记为研究毗卢寺历史沿革和殿内壁画绘制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为毗卢寺正殿,又称五花八角殿,明代重建,内供毗卢佛。该殿建于约1米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通高8.35米,殿前后有歇山顶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208.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前有两棵千年古柏,系唐天宝年间栽种,这两株古树的树枝、树干均朝西倾斜,而佛祖位于西方,有人将此喻为迎接西方佛祖,由此得名“拜佛树”。</p> <p class="ql-block">重修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殿身为庑殿顶,殿脊两端有龙头凤凰卷尾的鸱吻。</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本尊主佛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佛,两侧有石刻香花菩萨立像,中坐两尊该寺原有石佛。</p> <p class="ql-block">台下有唐代八尊罗汉石雕像。</p><p class="ql-block">扇面墙正面绘有二尊护法金刚,背面绘有六幅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代表为毗卢殿内的中国传统水陆画,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殿身和前抱厦均绘有壁画,但绘制时期不同,殿身为明中叶前绘制,前抱厦两侧为明晚期绘制。</p> <p class="ql-block">壁画总面积有122平方米,绘制了508位人物,这些人物分成了122组,每组都有清晰的榜题,少则一到三人,多则十几人不等。</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殿身四壁均绘有壁画,面积102.5平方米,绘有120组画,共506位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壁画有天堂、地狱、人间三种题材,包括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佛、儒、道多种故事,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壁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壁画分上、中、下三层交错排列,上层设整身主像,高约1米,水平正对视线,中、上层逐渐小,多为半身。</p> <p class="ql-block">上层是天堂,画有罗汉、菩萨、道教的真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层是人间,画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p> <p class="ql-block">下面一层是地狱,绘有刀山火海,油锅火炉。</p> <p class="ql-block">每层又含若干组,构成有主有从,有的以主像为中心,衬以侍者或弟子,有的则以群神并立,相互呼应。</p> <p class="ql-block">层与层、组与组之间用祥云相隔,每组既独立成章,又连贯成整体画面。</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东、西壁均高2.8米,宽7.6米,壁画以道教内容为主。</p> <p class="ql-block">南壁高宽与东西壁相同,以儒家和世俗百家为主,北壁高2.8米,宽3.95米,以佛教内容为主。</p> <p class="ql-block">东壁共绘30余组,以道教内容为主,人物主调朝向为南,绘有南极长生大帝、扶桑大帝、玄天大帝、地藏王菩萨、鬼子母等。</p> <p class="ql-block">西壁共绘30组,也以道教内容为主,绘有北极紫微大帝、巨半拿等众、五湖龙神等众、崇宁护国真君等。</p> <p class="ql-block">南壁因中部设门而分为东西两段。</p> <p class="ql-block">南壁东段共绘13组,以引路王菩萨为主像,居于左上角,像高是其它画像的两倍,身躯微倾,微目下视,俯视众生。</p> <p class="ql-block">南壁东段壁画把儒、释、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齐聚一堂,把忠臣孝子的善果和市井恶行的恶报呈现给观众,告诫人们,只要虔诚向佛,弃恶从善,均可在引路王菩萨的超度下,脱离地狱之苦,进入西方佛国的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南壁西段共绘13组,以世俗故事为主,间以民间俗神等,描绘了世俗百态,反映了明代世俗文学对壁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北壁也因中部设门而分为东、西两段。北壁近门两侧所绘的十大明王菩萨,是全幅壁画中最高大的画像,均在1.2~1.5米之间。</p> <p class="ql-block">北壁还有一独立的摩利支天菩萨,有群像并立的天主等众,有主次分明的帝释天主等众。</p> <p class="ql-block">北壁东段共绘19组,以佛国菩萨和明王为主,兼以佛国诸天,少数道教神祗。</p> <p class="ql-block">北壁西段共绘17组,与北壁东段占据着殿宇主位,宣示着佛教的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宏愿。</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水陆画绘于四壁,还体现出对称之美。</p><p class="ql-block">毗卢寺内最著名的一幅“玉皇大帝”壁画相传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作品。画面中玉皇大帝表情威严肃穆,俨然一副人间帝王的形象,其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表情之传神几乎无可挑剔,是我国古代壁画遗存中的宝贵珍品。</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壁,虽以道教内容为主。</p> <p class="ql-block">但西壁的中层中部插入了“大藏菩萨”。</p> <p class="ql-block">东壁的中层中部插入了“地藏王菩萨”。</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地藏王菩萨为原型的同一内容的两种形象的对称。</p> <p class="ql-block">在道教诸神中,也将职能相近、地位相当的神祗分绘于东西两壁,形成了东西对称的艺术美。</p> <p class="ql-block">以佛教内容为主的北壁,以后门为轴,把地位相当的菩萨或同一内容的群体分绘于东北壁和西北壁,形成了对称关系。</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壁画特色有三。</p> <p class="ql-block">第一,内容题材丰富。除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神祗外,还有部分反映绘制年代社会风俗画和往古人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绘画描法丰富,线条类型齐全。</p> <p class="ql-block">第三,画面人物大面积运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据弘治十八年(1505年)《诵次重修大毗卢寺功绩圆满庆读碑记》记载,天王殿壁画绘制于明弘治年间,画匠有巩仲颜、刘子文,塑画匠有巩大宝、巩敏等人,后已毁。</p> <p class="ql-block">画匠有王淮、张保、何安、宋太,塑画匠有巩大宝、巩玺、巩仲岩、巩介、郭臣、巩赵。</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壁画是依据悬挂的水陆画组画(最少120幅)粉本绘制,而这些组画已失落。</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在构图和绘画上造诣颇高。构图上,画中人物虽多,却形态各异,即可浑然于一体,又可独立成幅。</p> <p class="ql-block">绘画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壁画画法,线条描绘手法丰富、类型齐全,在继承唐宋线描传统基础之上有所发展。</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虽经历朝历代的多次修缮,但它的部分建筑仍然有唐代建筑遗风,对于研究唐代至明代的古代建筑格局等具有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壁画借助水陆画的宗教艺术表现方式,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堂,集三教人物于同一画面,蕴涵“三教合一”的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下,毗卢殿壁画一同体现了神、佛、鬼和人。画中,普通百姓与神鬼被放置于一处,对遭遇不幸的普通人加以关照,这是区别于其他庙堂壁画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细观毗卢寺壁画,每一幅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传说,故事连连传说串串。</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毗卢寺壁画吸引了海内外壁画爱好者、专家学者的慕名观摩,他们对鬼斧神工的壁画瑰宝给予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在世界壁画艺术上同样享有极高的盛誉,西方壁画专家将其美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石家庄毗卢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石家庄毗卢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四壁绘满了壁画,内容包罗万象:有天堂、地狱、人间、菩萨、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各种人物故事组画122组,人物508个,绘画技法精湛多样,炉火纯青。</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使用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壁画还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工艺,使得整个画面主次分明,层次井然,更加光彩夺目,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壁画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也包括了道教、儒教等人物120多个。</p> <p class="ql-block">壁画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也包括了道教、儒教等人物120多个。</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还以通俗易懂的内容绘制出三教九流的人间百态。</p> <p class="ql-block">壁上绘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审美和内容传承已久,而艺术文化的演变从来不是孤立的,是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的,明代佛教水陆壁画可以为明代宗教、美术乃至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毗卢寺壁画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壁上绘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审美和内容传承已久,而艺术文化的演变从来不是孤立的,是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的,明代佛教水陆壁画可以为明代宗教、美术乃至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毗卢寺壁画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明代,文化和宗教蓬勃发展,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使这一历史时期艺术作品出现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现象,这一现象逐渐渗透入壁画题材中,毗卢寺壁画完整的保留了这一时期三教合流人物题材的经典范式。因其绘画风格既有唐代吴带当风之气势,亦有元明时期细致丰富之特点,所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其鬼斧神工的绘画风格与同一时期的壁画作品相比,亦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每组少者一至三人,多者十余人不等。共绘有佛道儒三教各类各式天神帝君、菩萨天王、护法诸神、往古人物五百多身。壁画人物类型大致可分为佛教神佛众、道教神仙众、往古人物众。壁画除南壁殿门两侧严重损毁外,绝大部分保存完整,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与全国各地的寺庙壁画一样,都是以线勒填彩的传统技法绘制。即继承了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多种描法,又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新描法,从而使毗卢寺独具特色,同时造就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壁画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这里后面还有一个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寺内北面建展厅内陈列有毗卢殿壁画照片和汉代以来文物。</p> <p class="ql-block">汉代佛像是这里镇宝之物。</p> <p class="ql-block">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这里壁画是数字化打印的。</p> <p class="ql-block">汉代石佛像。</p> <p class="ql-block">韦驮佛像</p> <p class="ql-block">汉代佛像。</p> <p class="ql-block">南墙外壁西侧嘉靖朝府贴一、东侧劄付一。</p> <p class="ql-block">这些碑文题记为研究毗卢寺历史沿革和殿内壁画绘制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