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上桥头,就看见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书“鸭绿江断桥”五个大字悬挂在断桥上,顿时唤起人们对曾经发生在74年前那场战争的回忆,祭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伤亡的19万7千英烈,不愧是中国好儿女。</p><p class="ql-block"> 迟浩田将军是130多万入朝参战志愿军的一员,时任27军79师235团3营教导员,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88年授上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p><p class="ql-block">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p><p class="ql-block">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p> <p class="ql-block">电影《上甘岭》主题曲唱到</p><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波浪宽</p><p class="ql-block">风吹稻花香两岸</p><p class="ql-block">我家就在岸上住</p><p class="ql-block">听惯了艄公的号子</p><p class="ql-block">看惯了船上的白帆</p><p class="ql-block">姑娘好像花儿一样</p><p class="ql-block">小伙儿心胸多宽广</p><p class="ql-block">为了开辟新天地</p><p class="ql-block">唤醒了沉睡的高山</p><p class="ql-block">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p><p class="ql-block">好山好水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条条大路都宽畅</p><p class="ql-block">朋友来了有好酒</p><p class="ql-block">若是那豺狼来了</p><p class="ql-block">迎接它的有猎枪</p><p class="ql-block">这是美丽的祖国</p><p class="ql-block">是我生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p><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波浪宽</p><p class="ql-block">风吹稻花香两岸</p><p class="ql-block">我家就在岸上住</p><p class="ql-block">听惯了艄公的号子</p><p class="ql-block">看惯了船上的白帆</p><p class="ql-block">这是强大的祖国</p><p class="ql-block">是我生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在1965年之前叫安东、1965年改名叫丹东、是辽宁省地级市,和朝鲜隔江相望。1950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宽甸县两河口入朝。入朝处有三个地点,分别是集安、两河口和现在的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司令员和秘书毛岸英从两河口入朝。</p><p class="ql-block"> 一、振兴区江岸路断桥简介:</p><p class="ql-block"> 1905年,日本人首先确定在江上架设大桥,他们于1909年5月在朝鲜新义州一侧开始了基础施工,利用边施工边与中国清政府交涉的办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桥。</p><p class="ql-block"> 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经过半,腐败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强压下,不得不同意他们在中方一侧建桥。因此,1910年5月在安东(今丹东)进行施工,次年10月大桥建成通车,这便是鸭绿江上的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日本殖民统治者又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现在的“中朝友谊大桥”,与第一桥并称鸭绿江上的“姐妹桥”。</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由于大桥在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p><p class="ql-block"> 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直至1951年2月,经过狂轰滥炸的大桥最终被炸毁,成为废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桥上处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不朽老人,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p><p class="ql-block"> 桥头有“鸭绿江断桥”,是由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书,意在保留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 2006年,鸭绿江断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结构。该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总长916.84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让船通过。</p><p class="ql-block"> 下图:</p><p class="ql-block"> 左为1937年建的铁桥</p><p class="ql-block"> 右为1909年建的铁桥。</p> <p class="ql-block"> 二、丹东宽甸县满族自治县两河口断桥简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42 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伪政权建造此桥,全桥总长709.12米,桥高25米,桥面宽6米。设22座桥墩,计 23 孔。载重 60 吨,钢筋水泥结构。日本投降后,该桥为中朝贸易所用。</p><p class="ql-block"> 断桥前的广场上,一尊巨大的彭德怀元帅的雕像威风凛凛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他骑着战马,攥紧缰绳,目光如剑。让我不由忆起那句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1950 年 10 月 19 日,拂晓时分,彭德怀离开北京饭店,直奔西郊机场;9 点左右,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他立即驱车去东北军区司令部,研究确定部队入朝开进的部署;当天下午,在4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他又乘苏制飞机,抵达安东机场。当天黄昏时分,中朝边境的河口村,天上乌云密布,飘着微微细雨。彭德怀来不及换装,仍身着从西安穿来的旧粗呢子黄军装,仅带着军事秘书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乘坐一辆苏联吉普车,而报务员和译电员等 7 个人则带着一部电台,同崔伦处长坐一个大卡车在后面跟着,从清城桥上奔赴朝鲜战场。</p><p class="ql-block"> 就在彭德怀从清城桥上过江后的第四天,即1950年10月23日的黄昏,毛岸英搭乘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荣的车,和彭德怀办公室的其他成员随第 13 兵团司令部一起从这里挥别祖国,奔赴战场。同年 11 月 25 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毛岸英从河口渡江赴朝,再也没有回来。这里,便成了毛岸英烈士在祖国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为了表达对烈士深深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宽甸满族自治县决定在河口村修建一所毛岸英学校。2001 年,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刘思齐)两次赴河口选址、题词并参加奠基仪式。2003 年 9 月,毛岸英学校建成,毛岸英的战友——赵南起将军题写了“毛岸英学校”校名。</p> <p class="ql-block"> 我在断桥旁见到一个老同志,他何许也是曾经的军人,他身穿入朝初期式样的军装,手拿话筒,原地踏脚的高唱《志愿军军歌》,彷彿回到当年入朝时的一幕。军歌嘹亮,声音回荡在断桥周围,让我亢奋。</p><p class="ql-block"> 征得老同志同意,我录下这段小视频並做入美篇。</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最震撼世界历史的事件已经尘封了,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将士们留世的已经不多,但我们仍然要记住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这场战争,以劣势战胜优势,打出了国威和军威,历史永远铭记这场战争的经历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志愿军的统帅彭德怀。志司的历界指挥员。所有入朝参战的志愿军将士。参加松骨峰、上甘岭、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们。</p><p class="ql-block"> 《文中涉及历史的文字,均引自百度相关条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