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中秋节假期是9月15日至17日三天。因为时间短路途远,更因为二姐二姐夫中秋回老家陪父母过节的安心,我决定留在广州过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 假期第一天,久不见面的从深圳回广州休假的外甥女约我去爬我喜欢爬的白云山,我很想去,因为很想见她,也想和她聊聊天,毕竟她小学是在我教书的学校毕业的,毕竟我管她吃喝拉撒两年,处久了,感情自然就深一些。可是我没有去,因为之前就预约了去顺德大自然木地板总部选地板,平时上班是没有时间去的,只能是利用假期,否则家装的进程会更慢。</p><p class="ql-block"> 我如约到了顺德,看了很多种板材,好多是我喜欢的,可是想想空瘪的囗袋,还是回归现实,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确定了三款能力范围内的板材交给我的设计师参考确认用哪一种,也交了意向金。真心想做一个有钱人!</p><p class="ql-block"> 一切停当,已是下午二点了,我们不着急回广州,决定在顺德转转,顺便问导购经理要了个顺德游玩推荐。清晖园是去过的,我是个爱吃的女人,决定按图索骥去探访大良东乐路的仁信老铺——吃正宗双皮奶的地方。十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店铺边,却找不到可以停放车子的地方,于是继续转了一大圈,才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地下停车场的一个位,艰难地停好车后,我们钻出车库,迈入店里:五六十平方的厅堂内摆着十几张岭南特色的小圆桌,乌央乌央的人坐在里面边吃边聊。三四个服务员立在旁边,看见客人吃完走了,马上麻利地收拾;有新客人来了,很快地倒上茶水,递上食谱单,几分钟后食物就可以上桌了。人儿来来往往,吃完了客人走了,新客人又来了,几乎都是满客,大家都时而低头享受自己点的美食,时而小声交谈,好像是有谁在无声的指挥,我想大概是人们对自己味蕾忠实地追寻吧。先生点了姜撞奶,我点了桃胶红豆双皮奶,还要了一份炸水牛奶,味道的确正宗。</p><p class="ql-block"> 午饭和双皮奶的时间隔的不远,肚子圆圆的,得去消消食,没什么地方去,我和他走了一些老街深巷,发现顺德不愧是美食胜地,犄角旮旯里都藏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我们又根据儿子的推荐到了顺德公老粥店大良清晖园。这是一家火锅店,不热,锅底不是热辣辣的各种调料综合体,而是白粥,加之各种海鲜为配料,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是不赖的。果然味道鲜美。一间几百平的大排档,吃粥人满满当当,不仅是年青人,小孩老人也有,不仅是朋友恋人的聚餐,更是家庭的家常便餐。我们点的配料是白贝,大虾,牛肚,鱼片……等,最好吃的是白贝,顺德美食果然名不虚传,又是很满足的一顿,原本以为体重会飚升,没想到第二天体重却少了一点,对于我这个在意体重斤斤计较的人来说,确实是件好事,原来吃对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大致是喝了个早茶,爬了个白云山,就混过了一天。</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们上午收拾了一下屋子,下午有些无聊,决定出去转转,因为看了一篇推文,说光孝路中秋节的灯笼甚有特点,于是前往。</p><p class="ql-block"> 地铁很是方便,从家边的地铁站钻进去,从西门口地铁站钻出即到了光孝路。看见一群年青人在一基督教光孝堂打卡拍照,我们也进去凑个热闹,对于外行的我们的确只能看热闹,但它的建筑风格、布局、诵经堂也的确让我对基督教了解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 光孝堂对市民是开放的,也是一种传播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对色彩,我是没有抵抗力的。</p> <p class="ql-block"> 来光孝路,重点自然是观灯笼。我们没走多远,便看见一家店前挂满了灯笼,各式各样,还有醉人的颜笼,让人满心欢喜。店前驻足的多为男女青年,偶有年青的妈妈带孩子在挑选灯笼,我一眼看去就喜欢上的三条游在上方的“小鱼儿”,似乎轻灵的很,一下就游到我的心里。人有点多,多数是借灯景拍照的人儿,买灯的人儿不多,但商家还是努力地推销,毕竟这天是中秋节,毕竟灯笼的销售是有时令的。我也跟潮拍了张以红灯笼为背景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也有卖灯笼的店,只是稀稀拉拉,不足十家,少了一些气势。还有一些人在路边临时摆个摊儿,商品也以各式新潮小灯笼为主,没有店里的手工灯笼来得大气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 吸引我的鱼儿灯笼。</p> <p class="ql-block"> 爱不释手。哪个都想要。</p> <p class="ql-block"> 努力的商家。</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兜售方式也够拼的了。</p> <p class="ql-block"> 看见一居民在路边剪田螺,便想起广州有中秋吃田螺的习俗,恰巧有一家大排档有炒好的应节田螺卖,触到了在异乡过中秋且有孤独的人儿的心,我们便买上一份坐在店里慢慢地唆,味美,心满意足。店家是热情的,麻利地给我们倒上水,备上竹签,还送上一句:“慢慢食。”然后又开始了“入来坐,二楼有位。”“食地咩也?”“扫这里埋单”“有……煲仔饭”“田螺、田螺,好吃的田螺”“谢谢。”一会儿抹桌,一会儿收拾碗筷,一会儿点单,一会儿递码,或是在灶前摆弄几个……就像一个跳跃的弹簧,不知疲累,偶尔立在角落,喝口水。兴许是店家的热情,抑或是出品不错,来这吃东西的人还不少。我们吃好螺,天色渐暗,突然不想回去煮饭,决定继续坐下来吃煲仔饭。煲仔饭应该广东特色美食,顺德煲仔饭,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除了食材的搭配,制作过程对火候的掌握尤其重要,那层煲底的薄薄的饭焦是其灵魂。我们点了个牛肉腊肠煲仔饭,一个字,正。</p> <p class="ql-block"> 我不太会吃田螺,人家用一根竹签即可,我要用两根的。</p> <p class="ql-block"> 返途,我还不忘带上一个自己一眼看中的灯笼,三天的假期在平淡中结束了。 </p><p class="ql-block"> 一直想记下这三天,无奈,我每天像飘在半空中的尘埃,无法集中精力去很好地完成一件貌似不着急的事儿,这不,十五天已经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带回家的“鱼儿”,略显孤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