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94公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运河沿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b></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经过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区,全长四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b>拱宸桥</b>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桥的东岸,是运河文化广场,桥西侧是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石碑就矗立在桥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宸桥。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同时也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拱宸桥进行大修,2006年,杭州运河集团又将长3米、重2吨的护桥石更换。古老的拱宸桥,以更坚强的形象,横跨在运河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运河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潮王桥运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三堡船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三堡社区,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起点,也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 三堡船闸由一线和二线两个五级船闸组成。1989年2月一线船闸正式通航运行,该闸为300吨级大型五级船闸,闸室长160米,宽12米,年过闸货运量为350万吨,所有操作系统都采用中央自动控制系统。1996年12月二线船闸竣工投入运行,为五级船闸,设计年过闸货运量549万吨。船闸闸室长200米。大大缓解了一线船闸的超负荷运行状况,使水上通航条件得到又一次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宝一线船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宝二线船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站,也是本系列最后一篇。除了运河之外,展示部分杭州其它景点的片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超山梅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湖晚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溪湿地</p> <p class="ql-block"> 从2023年2月2日在北京通州拍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开始,到2023年2月22日拍摄京杭大运河杭州三堡船闸钱塘江交会口止历时21天,历经2个直辖市4个省,地市级城市15个,驱车沿运河行驶2000余公里,收获颇丰。此次拍摄,对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有了直观的印象和初步了解,但遗漏更多,所有的遗憾和缺失在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补充。到此,京杭大运河系列也暂告一段落,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谢谢!</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