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扩展·文博篇】大英图书馆

JimZ

<h3>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正门,位于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St Pancras International)旁边。</h3> <h5>大英图书馆外景</h5><div><br></div>大英图书馆的前身是1753年在伦敦建立的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目前关闭),于《1972年大英图书馆法令》通过后从大英博物馆分离,但直到1997年才搬离原阅览室的建筑。目前图书馆有两个馆址,主馆位于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旁,另一个位于西约克郡(West Yorkshire)的分馆为文献储藏库。主馆于1982年动工兴建,1997年开放。主馆建筑因其历史意义和设计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98年6月25日列为一级登记建筑。<br><div><br></div><div>大英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1.7亿件馆藏。作为英国的法定送存机构,大英图书馆会收藏在英国及爱尔兰地区出版的所有文学作品,任何在英国发行书籍的出版商均须提供一件副本给大英图书馆。<br></div> <h3>广场上的青铜雕塑《牛顿》,牛顿将目光锁定在圆规上<span style="color: inherit;">,阐述了一个被认为由数学定律决定的世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雕塑</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仿制了诗人兼画家布莱克(William Blake)1795年的一幅版画作品</span>《牛顿》<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3> <h3>大英图书馆入口大厅,楼梯左侧上面为莎士比亚雕像,下面刻着:“该建筑由女王陛下揭幕 1998年6月25日”。</h3> <h3>青铜雕塑《坐视历史》,<span style="color: inherit;">坐在历史上,带着它的球和锁链,将书称为我们无法逃脱的信息捕获者。</span>1998年由美国信托基金会赠予大英图书馆。</h3> <h5>二楼阅览区,旁边隔着玻璃的书墙 - 藏书室</h5><div><br></div><div>大英图书馆中的馆藏涵盖400多种语言,包括各类书籍、手稿、期刊、报纸、杂志、剧本、专利、数据库、地图、邮票、图画、录影和录音等印刷品和数字内容,其中有约1,400万本藏书,以及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大量手稿和历史文献,图书馆除收藏自英、爱两地送存的出版物(约每日8,000件)外,亦设有馆藏获取项目,每年增加约300万件作品,每年需新增约9.6公里的书架放置,图书馆内约可容纳1,200名读者。<br></div> <div>大英图书馆的珍宝馆(The Treasure Gallery at the British Library)是一个特殊的博物馆,展示英国、欧洲和世界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书籍和手稿,是文学、语言、音乐、科学和历史的宝库。藏有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本原件《大宪章》,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戏剧,莫扎特的手稿,等等。在全球范围内,有来自西班牙、中国、波斯、印度和日本等不同国家和文明与世界历史相关的书籍,还包括无数的中世纪书籍。</div> 珍宝馆展览厅。 <h3><p></p></h3><h5>雕刻版印刷术,中国,19世纪</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br></span><p></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是用光滑、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和梓木等木材雕刻而成的。如果出现错误,可以切掉有缺陷的字符,再插入一个小的替换字符。木块可以保留、重复使用,甚至重新切割,因此这种印刷方法适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复制多份相同的文本。</span></p> <h5></h5><h5>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谷登堡圣经》,1454~1455</h5><div><br></div><h3>《谷登堡圣经》(Gutenberg Bible),是欧洲最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393~1468),于1454年到1455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美茵茨(Mainz,现今德国)出产的一批印刷版圣经的通俗拉丁语译本,约180份,是欧洲第一次以活字印刷术出产重要经典的印刷品。在此之前,欧洲的书籍依靠人力抄写或雕刻版印刷复制,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才可完成。谷登堡所发展的活字印刷术,仅用20~30个活字字母,极大地缩短了印刷时间,导致了书籍、报纸、杂志和资讯的迅速普及。</h3><h3><br>目前世界上仅有49份《谷登堡圣经》幸存下来。它们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纽约公共图书馆也藏有该书。</h3> <h5></h5><h5>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手稿“D大调弦乐四重奏”,1789年6月</h5><br><h3>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在1789年进行了一场音乐会巡演,前往莱比锡、德累斯顿和柏林,并在那里参观了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的普鲁士宫廷。威廉二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这个弦乐四重奏是莫扎特《普鲁士》四重奏中的第一部。</h3> <h5>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手稿《致音乐》,为声乐和钢琴而作,1827年</h5><br> 舒伯特 (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 从14岁到31岁去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这是他亲手写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致音乐》(To Music)的手稿,整首歌写在一张纸上,歌词是他朋友写的一首赞美音乐艺术的诗。 <h5><p></p></h5><h5>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手稿《亚特兰大》,1736年</h5><div><br></div><h3>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为庆祝威尔士亲王腓特烈与萨克森-哥达的奥古斯塔公主于1736年4月27日结婚而创作了田园歌剧《亚特兰大》(Atalanta)。该剧讲述了热衷于狩猎的阿卡迪亚公主亚特兰大和埃托利亚国王梅勒阿格的爱情故事和幸福美满的婚姻。</h3> <h5>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1476年印刷版</h5><h5><br><div><h3>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英国诗人和作家,被誉为“英国文学之父”。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收录了24个故事,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呈现,讲述一群令人难忘的人物从伦敦前往坎特伯雷的朝圣之旅。<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是1476年第一个印刷版本,目前已知仅存10份。</span></h3></div></h5> <h5>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喜剧、历史剧和悲剧》,1623年印刷版</h5><div><br></div><div>是莎士比亚戏剧合集,通常称为第一对开本(First Folio),被认为是“真正原版”,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书籍之一。这本书包含莎士比亚 (1564~1616) 的36部戏剧,以及一幅肖像,这幅肖像描绘了我们今天对这位剧作家的印象。在总共制作的约750本第一对开本中,只有大约235本留存至今,其中五本现存于大英图书馆。</div> <h5>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1597年印刷版</h5><div><br></div><div>莎士比亚仅次于《哈姆雷特》的第二长戏剧,是最早的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作品之一,创作于1592~1594年间。戏剧描述格洛斯特公爵理查想要成为英格兰国王,用阴谋诡计来达到目的。他谋杀了自己的兄弟、侄子和所有反对者,成为理查三世国王。最后,里士满的亨利组建了一支军队,在战斗中杀死了理查,成为亨利七世国王。</div> <h5></h5><h5>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1861)手稿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根头发》(I never gave a lock of hair away),1846年左右。</h5><br><h3>巴雷特的这首十四行诗作为题为《葡萄牙十四行诗》的诗集的一部分出版。这些诗是她与另一位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在建立浪漫关系期间创作的。由于巴雷特父亲反对她结婚,两人的浪漫关系是秘密进行的。他们最终于1846年秘密结婚,并搬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巴雷特于1849年夏天首次向她的丈夫勃朗宁展示了这本书。</h3> <h5></h5><h5>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左上角),黑便士</h5><div><br></div><h3>黑便士(Penny Black)于1840年5月1日在英国正式发行,面值1便士,邮戳最早的日期是5月1日。英国在1837年提出了使用邮票,信封上如果贴了邮票,则表示“邮资已付”。在黑便士出现之前,奥地利、瑞典和希腊已有人提出过“邮票”这一概念。</h3> <h3><p></p></h3><h5>黑便士印刷机,于1819年获得专利。</h5><div><br></div><p></p><h3>这台印刷机是用于印刷1840年发行的第一批邮票的几台印刷机之一,英国税务局的印花税办公室从印刷厂为英国邮政局订购了这些邮票。这台印刷机还用于印刷早期的英国殖民地的邮票,包括好望角、毛里求斯、特立尼达、西澳大利亚、锡兰、圣赫勒拿岛、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新西兰、爱奥尼亚群岛等。</h3> <h5>大英图书馆集邮展览</h5><br>大英图书馆集邮馆于1891年成立,共八百万件物品,包括邮票和印花税票、邮政文具、航空邮件、艺术品、校样、一些邮政历史材料等,涵盖政府和私人邮政以及几乎所有国家和时期。是世界经典集邮材料的永久展示。<br> <div><h5>中医艾灸图,中国敦煌,7至10世纪</h5><br>这卷卷轴来自丝绸之路东端的敦煌,是已知最早的艾灸插图。艾灸是一种类似于针灸的传统治疗方法。艾灸不是将针插入身体,而是通过燃烧艾草来治疗疾病,通过温暖和刺激身体上的某些穴位。手稿中展示了人物形象,以及穴位名称和位置、艾草处方以及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例如腹泻或流感样症状。右边人物的头部被意外地画反了。</div> <h5>日本东京小学教育海报,1877年<br><br></h5><h3>日本明治时代(Meiji era,1868~1912),向西方开放后的现代化时期为日本小学教授科学而设计的宣传海报。</h3><h3><br>左上:测量大气压的实验<br>右上:供暖系统说明<br>左下:轮子运动的原理<br>右下:使用显微镜</h3> <h5>早期的月球照片,1857年<br><br></h5><h3>这张照片由威尔士天文学家和科学摄影领域的先驱特蕾莎·卢埃林(Thereza Dilwyn Llewelyn,1834 ~1926)和她的父亲于1857年拍摄。在右边的文字中,她描述了拍摄照片时不断移动望远镜以保持月亮在镜头中,以及因月球的微弱光线所必须的长时间曝光。</h3> <h5>流星版画,1783年</h5><br><h3>1783年8月18日,有史以来最壮观的流星之一,沿着苏格兰和英格兰东海岸掠过,行驶了1000英里后在法国上空消散。当晚艺术家托马斯·桑德比 (Thomas Sandby) 站在温莎城堡的露台上目睹了流星的经过,托马斯和他的兄弟保罗制作的版画是准确再现流星的首次尝试。在这里,他们分三个阶段展示了该流星穿过天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当时很大程度上神秘现象的认知。</h3> <h5>《创世奇观》,伊拉克摩苏尔(Mosul, Iraq),1300年左右</h5><br>此单页摘自《创世奇观》(Wonders of Creation),这是一部由 卡兹维尼(Zakarīyā ibn Muhammad al-Qazwīnī,1203~1283)用阿拉伯语创作的宇宙学百科全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份手稿创作于1300年左右,是最早、插图最精美的手稿之一,展示了知识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的传播。卡兹维尼使用希腊和罗马天文学概念来解释水星的运动(上半图)。下半图,他按照印度占星传统描绘了水星。 <h5>米开朗基罗的爱情诗手稿,约1532~1646年</h5><br>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1475~1564),以其视觉杰作而闻名,例如佛罗伦萨的《大卫》雕像,罗马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画作。然而,他还创作了300多首诗歌,探讨爱情、美和生命的短暂等主题。这首爱情牧歌的手稿开头几句:<div><br></div><div>“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在劝告、恳求并迫使我追随你并爱你,因为任何不是你的东西对我都没有好处。”</div> <h3></h3><h5>达·芬奇的手稿“运动中的几何”,约1517~1518年。</h5><div><br></div><div>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1452~1519),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一位博学者,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极其活跃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艺术绘画到科学领域,他拥有最多不同类型的天才。<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为一名科学家,达·芬奇最喜欢的科目之一是变换几何,这页纸专门用于矩形变换的几何研究。在右边,达芬奇解释了矩形的两个尺寸,如何变化而不改变其面积。</span></div> <h5>达·芬奇的手稿“重量科学”,约1517~1518年。<br><br></h5><h3>作为一名建筑师和工程师,达·芬奇研究了“重量科学”,即现今的静力学。该学科涉及静态平衡物理系统(如天平和杠杆)的负载和力的分析。</h3> <h5>丢勒的人体比例研究笔记手稿,16 世纪早期</h5><div><br></div><div>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被普遍认为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时在几何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著有《使用圆规、直尺的量度指南》和《人体比例四书》。丢勒是北欧地区第一位将科学方法运用于绘画的艺术家,堪比南欧的达·芬奇。<br></div><div><br></div><div>这是丢勒的四卷关于人体比例的研究笔记,他花了三十年时间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这页纸上画着男性裸体的比例图,有侧面和正面,并附有详细的测量数据。</div> <h5>南丁格尔《东线军队死亡原因》的玫瑰图手稿,1858年</h5><div><br></div><div>这是著名的南丁格尔玫瑰图(Nightingale Rose Diagram)的手稿,1858年发表在《影响英国军队健康、效率和医院管理的事项注记》。该图对比了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的死亡率,被广泛转载,导致军队卫生大改革,她的管理方法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南丁格尔的玫瑰图以直观易懂替代了晦涩枯燥的数据,她被誉为数据可视化大师。现代办公室软件可以将把一大堆数据秒变成一个小小的玫瑰图🌹。</div> <h3>弗洛伦丝·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英国护士和数理统计学家,现代护理学先驱,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第一位女性会员。南丁格尔奖章,1912年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立,旨在表彰护理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女士,这是护士能够获得的最高国际荣誉。(网图)</h3> <h5></h5><h5>带有美国总统林肯肖像的《解放奴隶宣言》,平版印刷,1865年左右</h5><br><h3>1863年1月1日,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它宣布被关押在10个邦联(南方)州的约350万奴隶获得自由。该公告以林肯总统为化身,周围环绕着36枚州印章。美国内战以联邦(Union)击败邦联(Confederacy)而告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防止了美国的分裂。联邦在内战后期提出要求解放南方的全部奴隶,《解放奴隶宣言》奠定了在全美国废除奴隶制的法律基础。</h3> 珍宝馆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里面藏有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本原件《大宪章》(Magna Carta)😊,不过运气不好,暂时不对外展出,许多参观者表示遗憾😠。 <h3><p></p></h3><h5>1215年的《大宪章》以法律限制了英国王室的绝对权力。(网图)</h5><div><br></div><p></p><p>《自由大宪章》(拉丁语 Magna Carta Libertatum),通常称为 《大宪章》(Magna Carta),1215年版的《大宪章》最初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1150~1228)起草,关注的是君主与贵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普通民众的权利。《大宪章》要求君主放弃部分权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等等。法学家在17世纪初使用《大宪章》反对国王的神圣权利,《大宪章》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得到确认。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 1689)使英国确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它是今日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span style="color: inherit;">。自此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君主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保障不断得到加强,使得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奠定了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span></p> <div>大英图书馆既希望公众可以看到它的展品,又希望好好保护它们,展品会不定期地更换(约每6个月),让这些珍品轮流得到“休息养生”的机会,下次再去可能会见到不同的宝物。图书馆收集了人类几千年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不断地扩充,今天看到的仅是沧海一粟,希望能故地重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