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以我血荐轩辕

W.G.32291229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WG,转载;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音乐:《最亲最爱的祖国》谭晶。</span></p> <p class="ql-block">在庆祝祖国母亲75周年华诞的日子里,衷心祝福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当我们沉浸在对祖国美好祝福的时刻,我们不应忘记,也绝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破六十周年的纪念日。谨以此篇,向那些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共和国的历史,将永远镌刻他们的丰功伟绩!祖国和人民会永远铭记!祖国的山山水水会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四、“我以我血荐轩辕”</p><p class="ql-block">郭永怀是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呕心沥血,为新中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他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p><p class="ql-block">郭永怀与‌钱学森等科学家共同攻克了声障瓶颈,解决了飞机超声速飞行的问题。是继莱特兄弟之后,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1、航空史上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他学习刻苦成绩拔尖,初中毕业考上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他还与志同道合的寒门子弟,组织了---“微社”读书会。他们平时相互切磋砥砺,周日聚会交流汇报学习心得,数年如一日。</p><p class="ql-block">1931年,郭永怀升本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大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他亲眼目睹了被日军轰炸后满目疮痍的家园,痛感我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为学习航空工程是实际的救国之路。1938年春,他转入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p> <p class="ql-block">1939年,国家招收中英庚款留学生,力学专业只有一个名额。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三人考5门总分均超过350分,被破例一并录取。因二战爆发,改到加拿大留学。</p><p class="ql-block">他们22人从上海登船出发时,突然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签证。为捍卫民族尊严,全体留学人员当即下船。拖到8个月后,郭永怀才奔赴多伦多大学。</p><p class="ql-block">郭永怀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数学硕士学位。四十年代初,国外的航空工业已具相当的高水平,即:飞机飞行速度已可达到每小时700公里。可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约每小时1200公里)时,却遇到了极大问题---飞机阻力剧增,飞行升力骤降;舵面失灵、头重尾轻,甚至机翼、机身发生强烈震动。</p> <p class="ql-block">人称这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声速难题</span>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声障】。</span>郭永怀决定将此难题作为他博士论文选题。</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国际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与钱学森、钱伟长同为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同门师兄弟。经过4年多的辛勤研究,郭永怀与‌钱学森等人,共同攻克了【声障】瓶颈解决了飞机超声速飞行的问题。这是继莱特兄弟后,人类航空史上第二座里程碑。</p><p class="ql-block">此后,许多名校和企业都慕名发来聘请书。他选择了动力学居世界领先的“康奈尔大学”并参与创办航空研究生院。当时,美方给他一张带有选题的表格,内有:“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他明知如选不同意,将会失去涉密研究资格,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填写了:“NO!”</p> <p class="ql-block">2、舍弃小我投身报国</p><p class="ql-block">一次在康奈尔大学做学术报告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永怀</span>渊博的学识、修长的身材、谦逊的风度,吸引了同校“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前来聆听报告的留学生李佩。</p><p class="ql-block">同时,谈吐文雅、举止娴静、服饰得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佩</span>也引起了郭永怀的注意。因喜欢古典音乐的共同爱好,他们越走越近。1948年春,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市政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市长亲自为他们</span>主持了婚礼。</p><p class="ql-block">婚后,他们把家安置在绮色佳市中心的一幢三层花园别墅里。步行15分钟就可抵达著名的绮色佳瀑布,周围有博物馆、图书馆、咖啡馆和中小学校。李佩将家布置得温馨舒适,晚餐后他们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散步,</span>听音乐、<span style="font-size:18px;">喝咖啡</span>;在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招待朋友、同事和学生。他们那段在</span>国外的生活,可谓是宁静<span style="font-size:18px;">惬意、富足安乐</span>的。</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中美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协议后,钱学森马上回国了。美国移民局劝郭永怀留下,得到的回答也是要回国。郭永怀回国的意图一显露,住所附近突然多了不少暗中监视他的陌生人。</p><p class="ql-block">1956年,在威廉姆·西尔斯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为送别郭永怀举行的野餐会上,郭永怀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投进了火堆,令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这样做,就是为断了移民局再找借口阻止他回国的念头。郭永怀说:“为了回国,我早已把重要资料刻在了脑中。”</p><p class="ql-block">回国后,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为此,力学研究所很快就成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苏联突然拒绝为我国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专家和设备。</p><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在钱学森的力荐下,钱三强亲自登门拜访郭永怀,力邀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次拜访,使郭永怀的生命与中国核工业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他与实验物理学家王金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p><p class="ql-block">从此,郭永怀与妻子李佩告别了他们浪漫的泛舟观景,古典音乐的惬意日子,换来了严守国家机密。李佩对丈夫为何突然变得忙碌,她竟然多年不知。丈夫何时出差,何时归来,出差去哪儿,都干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从来是:一个不讲,一个不问!只是,</span>郭永怀一离开家,丈夫对李佩而言,就变成了一个个信箱号码。</p> <p class="ql-block">3、“我以我血荐轩辕”</p><p class="ql-block">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人一起开怀畅饮时,李佩才明白,丈夫<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年来</span>离家,是在为祖国承担着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1963年,国家决定:将核武器研究队伍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该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加上缺氧和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得了营养不良和高原浮肿。那时,才50多岁的郭永怀却已是满头白发。</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p><p class="ql-block">当全体人员一片欢腾雀跃,郭永怀却瘫倒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见状,立马将他送进临时帐篷里。</p>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主持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发射试验过程中,为了带回重要的试验数据,连夜搭乘从兰州返回北京的飞机。</p><p class="ql-block">意想不到,飞机在抵达北京距地面400多米时突然失去平衡,数秒后坠地起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永怀</span>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将热核导弹资料,完好无损地护在了胸前,壮烈牺牲!享年才59岁。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牺牲的22天后,</span>这份用生命换来的宝贵资料,为我国带来第一颗热核导弹的试爆成功!</p><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或追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是这23人中的唯一烈士。</p> <p class="ql-block">四-附件、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p><p class="ql-block"> 记:郭永怀夫人---李佩</p><p class="ql-block">1917年出生的李佩却是京城富家的大小姐,从小在北京花园洋房中长大。</p><p class="ql-block">1938年初,她远赴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中国劳动协会重庆分会工作。其间创办了工人夜校、福利社、图书馆与托儿所,以自己的善心,帮助最底层的工人和妇女,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李佩作为政治活动家朱学范助手,参加巴黎国际工联成立大会。11月,在巴黎出席了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首次在会上发出中国妇女的声音。</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李佩被选送到美国留学。1951年,她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赢得该校航空研究生院院长威廉姆·西尔斯的赞誉:“大学里有一位超凡脱俗、极富魅力的卓越女性---李佩。她的英文水平正如她的中文水平,近乎完美!”</p> <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span></p><p class="ql-block">郭永怀回国时说过,中国当务之急是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而培养人才。李佩始终把丈夫的话记在心里!把支持改革开放,为国家培养人才当作自己践行爱国理念的第一要务。改开依始,她是复苏中国英语教学的先行者。被美国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p><p class="ql-block">1978年,她受命创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她在“托福”等英语考试还没在国内正规开展的时段内,美国许多著名高校,只需看到李佩在申请留学生的英语水平鉴定书上签字,就视为通过。她竭尽所能寻找应用语言研究生班教学人才。其中就有被称为“北许南葛”的著名翻译家许孟雄。之后,许孟雄成为邓小平七九年访美英文文件把关人。</p> <p class="ql-block">2、开拓之路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她是最早聘用外籍教师,把“托福”试卷带进中国的人。在美籍外教帮助下,她开创并推动中国自费留学制度。作家姚蜀平曾拟文赞道:“李佩此举在当代中国留学史上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1980年,李佩参与李政道创立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当时,国内没有“托福”和GRE考试,她与李政道密切合作---她负责按国外英文要求出题考试,由李在美国选录学生。到1989年该项目结束,共帮助915名中国优秀物理研究生赴美留学。没人数得清,包括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内的当今著名科学家中,有多少是她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3、一生坎坷优雅以对</p><p class="ql-block">李佩的内心强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得知丈夫遇难当晚,51岁的她神情凝重却没掉一滴泪,只身站在自家阳台望着远方蓝天,沉默哀悼几小时没说一句话。</p><p class="ql-block">1997年,李佩80岁时,她与郭永怀唯一的女儿郭芹不幸病逝。办完女儿后事,她默默收藏起女儿小时的布娃娃。几日后,仍像平常一样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上英语课,只是声音变得沙哑。</p><p class="ql-block">从此,失去两位亲人的李佩独自住在中国科学院“特楼”。但她并不感到孤单,因为有许多事在等着她做。</p><p class="ql-block">1998年,李佩开始创办中关村大讲坛,到2011年总共举行了600多场讲座。请来的主讲,每人都是各个领域大腕。从讲座主题到时间确定,李佩要打几十个电话,她还亲自在中关村四处贴海报。</p> <p class="ql-block">4、赤诚之心日月可鉴</p><p class="ql-block">年龄太大办不动后,她就开始组织一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先生,每周开小型研讨会。她91岁时,历时3年整理钱学森海外学术文献,94岁时主编《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中文版,98岁还在参加学术活動。</p><p class="ql-block">2003年,李佩将丈夫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中国科技大。该奖章用:99.8%纯金铸造,重量为515克。她还先后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捐给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各30万元,没有任何捐赠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电费账单样平常。</p><p class="ql-block">早年,中科大研究生院要给她评教授,被她拒绝!理由是自己没有著作,不配当教授。后来院里一再坚持,说编辑和翻译系列也可评高级职称,她才接受。</p> <p class="ql-block">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p><p class="ql-block">几十年里,无数协会想请这个上层社会关系广、能量超大的老太太当会长,都被她一口拒绝。她唯一喜欢的是一个长寿老人的奖牌。</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是李佩的学生,他说自己一生中“见过最伟大的老师是李佩先生。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人学 ’,可使一个人人格完善。如果一个教育者只是传授知识,那只会使人‘从小硬盘变成大硬盘<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12日,李佩病逝。4月5日清明节,郭永怀与李佩的合葬仪式在京举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的这句名言,成为后人对两位先生永远的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