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国庆节-1974国庆轶事

小火车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因为今年是建国七十五周年,所以,城市的各大景点,浓妆重彩,到处充满了过节的气氛。昨天,不知哪位老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泛黄的旧照,不禁勾起了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此时,夜深人静,时钟已跨过了十二点,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但睡意全无,难以入眠。当回忆的触角,轻触到记忆深处,那些逝去的青春画面竟一幕幕清晰地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4年的国庆节,距今整整五十年过去了。但当年的一些记忆犹新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恍如发生在昨天。记得那天正逢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30号)。一大早,大队的高音喇叭便通知我们女子民兵连的人员携带武器,去大队集合。我匆匆忙忙喝了一碗玉米面稀饭,挎上武装袋,背起半自动步枪,吆喝上改珍,美荣,改娥,一路小跑来到大队文化室。不大一会儿,接到通知的人全部到齐,我一数,总共20人。记得是公社武装部的张二祥部长陪着县武装部的梁科长,匆匆来到文化室。由梁科长宣读了驻地部队颁发的邀请函,然后二祥部长告知我们:你们是从全连一百多人中“筷子里面挑旗杆”,挑出来的精华,是代表我们全县所有基干民兵,去参加驻军的国庆军民联欢会,并向驻军首长进行“刺杀”、“射击”汇报表演,这是县武装部和公社武装部对你们的信任,也是派你们去完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现在抓紧时间准备,十分钟后出发。</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便准备停当,由连长、指导员带队,乘坐大队配给的专车55型铁牛拖拉机,(因为去县城的唯一班车,每天往返一趟,得等到下午四点返回)一个个兴高采烈,直奔八十里外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 一 村佬儿进城</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秋天的脚步似乎比现在要快出很多,中秋节前后,老家的天气别提有多凉爽了,而且与冷沾上边了,早晩的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p><p class="ql-block"> 拖拉机行进在坑坑洼洼的沙石公路上像筛子一样,来回颠簸着,卷起一股股漩涡似的黄土,久久不愿散去,凉嗖嗖的西风,借着拖拉机的颠簸,一个劲地从脖子往里钻着,冻的人瑟瑟发抖。但对于我们大部分从未出过远门的姑娘们来说,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坐在冰冷的车箱里,背靠背取暖,歌声、笑声、吵闹声此起彼伏,一首《打靶归来》唱了一遍又一遍,再唱《南泥湾》,唱那热腾腾的油糕端上桌…唱饿了,唱累了县城也到了。</p><p class="ql-block"> 拖拉机因为要到宁武县拉炭,我们便在靠近县城的路口上下车了,这儿离县武装部大约有两三里地。下车后带队的两位领导,便吹哨子让我们整队集合。连长一声口令:“立正,又右看齐”,这时不知谁在队伍里大叫了一声,你们快掉回头看看,二兰的脸被“亲家杵成个灰圪蛋了”。这时候大家不往右看了,齐刷刷掉回头,看到了一个个灰头土脸,连鼻孔里钻的都是黄土,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哄笑成一团。队伍顿时乱了。那时侯一是家穷,二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十七大八的姑娘们不晓得爱好打扮,跟个假小子似的,成天在一起疯跑疯玩,打闹斗嘴,少心没肺,穷的开心,穷的自在。连长站在一旁嗓子都喊哑了,她越喊我们越止不住笑,疏不知她的脸此时跟我们的一样,都被“亲家杵了”。</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止住笑声,领导罚我们跑步前进,第一次背着明晃晃的半自动步枪,行走在县城的大街上,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脸上,充满了兴奋和骄傲。过往的行人,不时的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我们更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迈着矫健的步伐,扯着嗓子喊着震耳的口号。不到十分钟从北到南,一口气跑到了县武装部。</p> <p class="ql-block"> 二.聆听首长教诲</p> <p class="ql-block">  县武装部的刘廷元部长和袁政委已经.在会议室等候我们多时。这时候我们才停止了叽叽喳喳和打闹,规规矩矩坐下,聆听了两位首长的关于纪念落实毛主席9.29《大办民兵师》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内涵,再三强调了关于“军民联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当时走在大街上随便一看,便会看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宣传标语,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最后由具体负责我们军训的作训科梁科长强调了去基地联欢的几条注意事项,然后安排我们中午在武装部食堂就餐,下午两点部队配车来接我们。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等到散会,早上的一碗稀饭煮山药,早以消耗殆尽,一个个饿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老亚那几天估计又把家里的一点米面折腾完了,说是早上没吃饭,一上午”灰眉塌眼”,没闹腾。这时候早以溜进伙房,以帮师傅干活为名,等到两大笼馒头出锅时,便悄悄的揣了两个放在衣兜里,该死的老亚,两个大馒头没给“哥们”留下半口,(那时候,我们几个知心朋友都是称哥们)一个人躲在门圪唠吃了个尽。正好开饭时间已到,大伙儿一窝蜂似的涌进餐厅,将她逮了个正着。</p><p class="ql-block"> 老亚从小没娘,姐弟三个,她是老大,家里的三餐都靠她打理,但她不像大人们那样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所以一年下来,有半年时间她家会缺粮,有时候甚至断顿。姐妹们都会时常伸出援手幇衬她,但她从小脾气倔,性子野,一般的男孩子也不敢招惹她。”圪楞雾罩”谁的话也不听,就听我的,那是当年哥们同桌用拳头揍出来的。这次出门怕她捣乱,临走前领导跟我打过招呼,让我管着她。没想到正经场合还没上,就漏了馅儿,这回的人让她丢大发了。</p> <p class="ql-block"> 三.一群吃货</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的日子确实过的太清苦了。虽说那天是中秋佳节,但大部分人家早上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稀饭煮山药管饱,像老亚那样的人家,连稀饭都没喝上。当我们二十人分两桌坐下后,管后勤的兰参谋和通讯员,将两大盆猪肉粉条大烩菜,两大筐雪白的大馒头,分别放在了两张饭桌上,同时还各放了一盘散发着胡油香味儿的月饼。</p><p class="ql-block"> 开始,大伙儿还有点拘谨,怵头,中规中矩,假装斯文地吃着。当几位参谋安排妥当,离开餐厅后,一个个“饿狼”露出了本性,哪有半点姑娘的样子,一个二两面的大馒头,一根筷子串俩,两根筷子串四,转眼间,馒头筐子空了,菜盆见底了。留下值班的厨师是本地人,也很年轻,他便故意逗我们开心:大家不用抢,今天馒头、烩菜管饱,谁要能吃到四个馒头,走时可以带走两个。尽管是开玩笑,其结果是:我们几个“二杆子”,真的躲过了领导的视线,帮着老亚给她妹妹和弟弟带回了五个白花花的大馒头。</p> <p class="ql-block">   四.展现射击”神技”</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整,一辆军绿色的敞蓬大卡车准时停在了武装部院内,我们整队依次上车,车厢里摆了一圈长条椅子,比起上午的铁牛55,坐上去舒服多了。去基地20多公里,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到了3号基地,汽车直接将我们送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四周已经坐满了基地的战士们,正面主席台上部队首长和受邀而来的地方领导也已经全部就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安排在广场的正中间,每人一个小马扎,而战士们都是席地而坐。活动尚未开始,各单位之间互动拉歌,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是有好多跟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兵们,成为整个会场的焦点,女兵队来一个的啦啦声,喊的地动山摇,震的整个山谷都响起了回音。她们那优美动听的歌声,青春亮丽的娇容,在配上那身令人羡慕的涤确凉军装。给这萧瑟而荒凉的大山沟里,增添了无限的生气,同时,她们也成为我们整个青春时代心中最崇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第一次观看了部队的方阵表演,观看了女兵的战地救护、战地通讯表演,让我们这些山里娃们,大开眼界,第一次了解到,除了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以外,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联欢会是由我们汇报表演而结束的,首先,在广场进行刺杀表演,我们那一系列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劈刺,灵巧的前进、后退,赢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也得到了基地首长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当时的绝活,百米精度射击10厘米的啤酒瓶子。一百五十米速射人头钢板靶。射击开始,每人10发子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个人头靶,两个瓶子的任务。乒乒啪啪一阵枪声过后,所有目标全部消灭。看台上所有人都激动的站起来为我们鼓掌,并给我们颁发了奖状。在那个年代,我们也真实的展现出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风采。</p> <p class="ql-block">  五.宴会上的笑话</p> <p class="ql-block">  表演结束后,驻地部队盛情款待了我们这些山里娃。宴会设在3号基地的食堂,那天,与驻地接邻的三个县的党政主要负责人都受邀出席了宴会。</p><p class="ql-block"> 这次可不能再出现中午那些“丢底掉帮”的事情了,领导们将我们堵在食堂门外,当面叮嘱,打了保证才一个个放行。进去后,看到那些闪烁的灯光,还有很大的一个鱼缸,山里人第一次看到了那些漂亮的小金鱼,稀罕的不得了,挤在一起嘻嘻哈哈,粗声大嗓,早已忘了刚才的保证,在头儿们的严加管束下,一个个才悄然落座。菜上齐了,看着一大桌既不认识,也叫不上名字的美味佳肴,大家都觉得还不如中午的猪肉烩菜大馒头有吸引力。所以没有人出现中午的不雅现象,只是眼晴叮着,不动筷子。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军人端着一只精致的高脚杯子来到我们跟前,祝贺我们的表演获得成功,并给我们送上了美好的“双节”祝福。然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桌上的菜品,看我们有点受拘束的样子,便很有礼貌的提前退席。</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对于鱼呀虾呀,我们不仅没吃过,见的人也跟少,所以,对那些也不感兴趣。唯独对饭桌中间那盘摆放的跟花儿一样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那棱形的花瓣最下边是淡淡的兰色,第二层是白色,第三层觉得像墨绿色,最上边一层是深红色。大家都想尝一口,可谁也不敢先动筷子,我便顺手挟了一块,放在美珍的碗里让她先尝,她挑了一点,说:“可好吃了,你们都尝尝”,大家一哄而上,将花瓣儿抢进了各自的嘴里一咬,太咸了,还有那股特别的味道。再嚼,觉得一层硬皮,怎么都嚼不碎,咽不下,想吐,又不敢往出吐,怕挨训。就这样谁也不能说话,鼓着个腮帮子,可惜了那一大盆”坚挣挣”的白米饭,(软糯香甜的意思)哥们都未曾尝上一口。</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挨到宴会结束,才把这一口中看不中吃的东西吐进了垃圾桶。一路上,听见另一桌的谝个没完,说那个大鲤鱼有多好吃,说那碗红烧肉有多香,说那白米饭有多坚。冷不丁听见有人说,最好吃的就数那个摆的跟葵花一样的东西,你们猜那个菜叫什么:那叫”咸鸭蛋”。这下姐妹们才愰然大悟,怪不得那层厚厚的蛋皮,怎嚼也嚼不碎。一口咸鸭蛋,害的我们一桌人没吃饭,饿着肚子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  五.难忘的半盆稀饭</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最明、最大、最亮,当那绿色的敞篷车一直开到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大乐楼前停下时,那轮像银盘似的月亮早就跃过东山,悬挂在小镇的上空。在娇洁的月光映照下,街道上树影婆娑,斑斑点点,显得格外幽静而神秘。一阵冷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与不远处从巷子里传出的几声狗吠,给深夜归来的我们增添了几分胆气。</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母亲还在昏黄的灯光下等我归来,大铁锅里还给我温着半盆葫芦稀饭。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跑了一整天,品赏了从未品赏过的美食,但最终还是母亲的半盆稀饭,填饱了我的胃,温暖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从1974~2024,整整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与祖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亲自经历,亲眼见证了祖国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今天,喜迎祖国75华诞。是回忆,是展望,更是我向亲爱的祖国表达最深沉的爱意: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安暖蓬勃!</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部分来至网络</p><p class="ql-block">仅此:对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