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丽的东平湖</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1, 51, 51);">襟怀抱负的东平湖</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文/张吉勇</b></p><p class="ql-block"> 在齐鲁大地的怀抱中,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东平湖。她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极致展现,也是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更是新时代梦想与抱负的生动写照。她襟怀抱负,滞黄纳汶,调水航运,以其独有的风姿,诉说着过往的辉煌,展望着未来的无限。</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自然之韵,碧波荡漾</b></h1><p class="ql-block"> 东平湖,宛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东平县西部黄河的右岸,东西群山夹流,北通黄河,南连大运河,大汶河东来注入。群山环保,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堤坝蜿蜒,岸柳成行,湖面上,风吹荷花映日红,渔船满载歌唱晚,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清澈透底,鱼翔浅底,白鹭白鹤等大批水鸟在空中盘旋,青头潜鸭在水中觅食嬉戏,构成了一幅绝美生动和谐的山水风景画卷。</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照,东平湖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湖面波光粼粼,与天边初升的太阳交相辉映,美得令人窒息。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心旷神怡,忘却尘嚣。</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天际渐渐染上橘红,湖面则化作了绚烂的调色盘,金红、紫罗兰、深蓝……色彩交织,美不胜收。晚霞倒映在水中,与真实的天际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只觉得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柔的色彩所包围,宁静而祥和。</p><p class="ql-block"> 初春暖阳,春风杨柳,东平湖畔绿意盎然,春燕衔泥,万物复苏,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将湖畔点缀得如诗如画;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微风吹来,湖畔凉风习习,荷花亭亭玉立,清香四溢,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感受那份独有的清凉与雅致;秋风送爽,层林尽染,东平湖碧波荡漾,万类霜天竞自由,湖岸秋黄色的树叶与落日的余晖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秋色图;冬日雪白,银装素裹,阳光普照一湖冰面熠熠生辉,闪闪发光,更显冰湖静谧与纯洁,展现出别样的冬日风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东平湖曙光</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历史长河,文化瑰宝</b></h1><p class="ql-block"> 东平湖,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这里,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她见证了悠久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战国时期的地理名著《尚书·禹贡》中的一句:“大野既潴,东原厎平”,使东原这片神秘的大地名声远播,从此,开启了东平美名之始。</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大野泽的一部分,大野泽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巨野泽、宋金时的梁山泊、元明时的北五湖,直至清咸丰年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黄河洪水自由进出安山湖以北山丘间条形洼地,形成了百余平方千米的一片水域,20世纪30年后期,这片水域因在东平境内,故普遍被称为东平湖。这一名称的变迁,见证了大野泽演变为东平湖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大野泽,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是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原东平湖地区是大野泽的一部分。在大野泽转变为梁山泊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与济水恩怨情仇,交织不断,黄河涨水时,经常性河济共流,致使大野泽时而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时而既潴,涸出东原。成就了大禹治水“大野既潴,东原厎平”的历史功绩和文化成果。经过常年的黄泛淤垫,大野泽水面逐渐向梁山方向推移。</p><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发展,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情况更加凸显,将济水上游河道逐步淤垫,并不断向下游延伸。黄河继续沿济水携带大量泥沙泄入大野泽,使大野泽从西南至东北渐渐涸出。到了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河决滑州,洪水环梁山合于汶,与南旺、安山湖连成一片,形成了“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期间,黄河桀骜不驯的本性并未有改变,在开封以下不断溃决冲淤,梁山水泊在扩大缩小间摇摆不定。成为《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的原型,留下了丰富的水浒文化遗迹。直到南宋建炎二年(1128)开封留守杜充决河以阻金兵。从此,黄河形成了北流入渤海,南流入黄海的态势。至金明昌中,北流即绝,黄河水全部南流,加之贾鲁导水复汴,黄河告别梁山,梁山泊再无水源补给,水面渐渐北移至安山湖,东南移至南旺湖,梁山泊渐渐涸出。</p><p class="ql-block"> 宋末元初,黄河一直南流,却时有北犯,洪水冲入安山一带,将元会通河、安山湖、南旺湖皆淤。大运河靠大汶河堽城坝引汶入洸至济宁向北分流艰难,漕运时常搁浅。故明永乐九年重开会通河,修戴村坝引汶济运至南旺,并开辟四大水柜(安山、南旺、马场、昭阳湖)蓄水济运,将南旺湖一分为三(南旺、马踏、蜀山湖)改建为南旺湖水柜,使南旺湖成为分水济运的重要水利枢纽,成就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水济运格局。南旺、马踏、蜀山湖加之安山、马场湖共称北五湖,北五湖将大运河山东段漕运事业推向了鼎盛。北五湖为济宁至临清大运河段的漕运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600多年明清时代的山东漕运史,形成了以济宁为中心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运河文化,承载着明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后,夺大清河入海流路,形成了东平湖。东平湖走过了从自然而生,到人工改造;从自然无序分洪,到人工有序控制分洪;从综合利用兴利水库建设,到单一分洪二级运用的黄河下游唯一蓄滞洪区;从分洪分级运用蓄滞洪,再到多功能提升综合利用蓄滞洪区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历史悠长,文化瑰宝,灿烂辉煌。《尚书·禹贡》“大野既潴,东原厎平”高度概括了远古时期大野泽为东原涸出,其地致平,可发耕作,而千年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过去;八百里梁山水泊孕育了108个英雄豪杰,在北宋时期抗击压迫,替天行道,成就了流传千古,名扬世界的《水浒传》故事;元明清时期北五湖蓄水济运,助漕兴运,成就了一个时代须城(东平州城)光耀千秋,为国为路为郡为府为州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不仅是济水和汶水的聚集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交会地。</p><p class="ql-block"> 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化只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并引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东平湖是黄河产生的重要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东平湖承担着守护黄河的安宁重要历史责任。</p><p class="ql-block">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发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大汶口文化具有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平湖处在黄河和大汶河的下游交汇处,也是黄河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交融相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运河文化。东平湖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曾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沿湖有众多闸坝、渡口等水利设施,如安山闸、戴村坝、南旺分水枢纽等,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p><p class="ql-block"> 水浒文化。作为《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周边留下了许多与水浒传相关的文化遗迹,如棘梁山、宋江聚义山寨、宋江碑、阮氏故里、晁盖墓等。</p><p class="ql-block"> 渔耕文化。东平湖丰富的水生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他们世代生活在湖中,形成了独特的渔耕文化和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从《尚书·禹贡》中,可以悟出大禹治水的功绩,光耀千秋的治水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是尊重自然、人水和谐共生的普遍真理。从《水浒传》中,更能看到水泊梁山好汉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不仅让东平湖名扬世界,更让这里成为了“水浒文化”的象征。每当人们漫步湖畔,仿佛还能听到那遥远的旌旗猎猎千帆竞,战鼓擂擂催人奋进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奋斗不息、追求正义的勇气与决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九曲黄河,奔腾入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东平湖老湖渔村一角</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襟怀抱负,展望未来</b></h1><p class="ql-block"> 东平湖由远古时期的大野泽、北宋时期的梁山泊、明清时期的北五湖等历史演变而来。由泽变泊,由泊变湖,都是历史的选择;无论是由大变小,还是由小变大,体现的是顺应自然,能屈能伸,造福桑梓的承受能力;无论是吸纳古济水、汶水、还是滞蓄黄河洪水,体现的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元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借道,还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开通,体现的是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这,就是东平湖,她的前世今生彰显着大海的胸襟,母爱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的浪潮中,东平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了发展的新征程。东平湖自1855年形成以来,在一个半多世纪里,历经沧桑,在大自然的神力造化下,又经70多年人民群众的艰辛治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走过了从自然形成到人工改造的历史演变过程,使其嬗变为确保山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促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处在“襟三河而带四湖,控黄汶而引江水”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全国水网建设中,位置关键重要,作用巨大,发展潜力无限。</p><p class="ql-block"> “襟三河”是指东平湖位于黄河东平河段的右岸,实现了与黄河、大汶河、大运河三河襟怀拥抱,实现河湖相融相和,以湖为枢纽统一调度调节,共同为振兴山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焕发着水的无限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由河而生,为河立命,保卫着黄河的安宁。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行走山东孕育了东平湖。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的重要蓄滞洪区,对黄河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当黄河遇到特大洪水时,东平湖会按照分级运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滞洪区功能削减黄河洪峰,确保山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历史上,东平湖曾多次自然和人工控制分滞黄河洪水,发挥了重要的安全防洪作用。黄河洪水进湖后,经过东平湖的调节,再由陈山口、清河门出湖闸排出至庞口防倒灌闸泄入黄河。因此,东平湖形成了黄河洪水人为管理的关键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大汶河是东平湖的主要注入河流,发源于鲁中山区旋崮山麓,自东向西流经东平湖老湖,然后汇黄入海。大汶河与东平湖共同构成了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汶河的水量对东平湖老湖的水位和蓄洪能力有直接影响,是东平湖防洪和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多年来,东平湖老湖在调蓄大汶河洪水、全国南水北调东线和山东西水东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与东平湖之间自古就有着密切的水文联系。历史上,曾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为运河的漕运畅通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现代,东平湖已通过新湖内柳长河疏挖接长,联通了梁济运河,千吨级的船队即可进出东平湖老湖。东平湖仍然是大运河航运的调节枢纽和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维护区域水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带四湖”,是指东平湖在区域水网中的枢纽地位,黄河和大汶河水源通过东平湖与梁济运河沟通,可向南四湖补充水源或将东平湖过剩洪水伺机通过梁济运河泄洪入淮,并形成黄河以南大运河南北水利交通网。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平湖在区域水资源的调配和防洪减灾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对南四湖的水位、水质、生态环境等产生着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控黄汶”,是指东平湖的最基本的防洪功能,东平湖通过其蓄滞洪功能,利用东平湖进、出湖闸和八里湾泄洪闸、司垓退水闸等,对黄河和大汶河的洪水进行有效控制调节,确保山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以及东平湖蓄大汶河洪水运用安全。同时,东平湖还通过调节水量,维持区域水资源的平衡和稳定,确保东平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提高。</p><p class="ql-block"> “引江水”,是指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或调度措施,抽调长江水进入东平湖,向黄河以北京津冀和山东胶东缺水地区送水。同时,也可引黄补湖,以防东平湖和南四湖水源不足进行补源。</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水文调节功能,在区域防洪减灾、抗旱灌溉、水资源调度、生态环境保护和航运旅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枢纽作用。其“襟三河而带四湖,控黄汶而引江水”的优越战略位置越来越凸显,充分体现了其在流域和区域水网中的枢纽核心地位和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东平湖,这片充满魅力的水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圣地。她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更以崭新的面貌展望着未来的辉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泊中,东平湖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海纳百川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东平湖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大汶河戴村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江北都江堰——戴村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戴村坝虎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东平湖八里湾提水泵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东平湖湿地</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东平黄河</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大汶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大运河上行驶的船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八里湾水利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京杭大运河路线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