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始建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占地面积约133平方千米。古镇外部由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环绕,古镇内部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49座古桥将各个小岛串联在一起,极具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特色,被称为“东方威尼斯”。2001年被国际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江南众多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br> <div><br></div>同里古镇内保存至现代的明清建筑面积有11.2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退思园、嘉荫堂、耕乐堂、崇本堂、明清街、陈去病故居、王绍鏊纪念馆、珍珠塔、松石悟园,南园茶社,等等。 <div><br></div><div>同里古镇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不同年代的古桥,这些古桥在岁月的风雨中坚韧地挺立着,成为我们了解同里古镇一本耐读的历史书籍。</div> <div><br></div><div>同里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桥有: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还有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泰来桥,中元桥,乌金桥,永寿桥,大兴桥,独步桥,升平桥,等等。</div> <div><br></div>同里古镇是江南水乡,家家临水,户户通船,船成为人们出行和生产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河古桥,流水人家,构成了古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有诗云: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晚来谁处渔家曲,翠色轻烟一径深。 <div><br></div>同里古镇现有八条主要街道,它们是:竹行街、富观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东溪街、鱼行街、南新街。八条街道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绿树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铺林立。同里的老街是宁静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静,是一种平凡生活的静。 <div><br></div>同里古镇内的明清街全长160米,古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街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铺鳞次栉比,有的出售当地土特产,有的摆满了各种字画墨宝,有的挂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的正在现做现卖各种惹人垂涎欲滴的小吃,那些写着店铺招牌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随风飘动,给人一种古风悠悠扑面而来的感觉。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 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里古镇</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富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乡古镇水中船,</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荡去摇来九百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窄巷宽堂迎贵客,</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来雨去送游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戏台唱戏三通鼓,</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茶馆听茶五贯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里人家同里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悠悠岁月亦超然。</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退 思 园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园主为清朝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理由是他盘踞利津、营私肥已。经过核查,理由和证据都不属实,但是周德润坚持将其革职。任兰生落职回乡后,花十万两银子建造私家宅园。</p> <div><br></div>退思园的名字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任兰生的弟弟任艾生在哭兄诗中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个人觉得,这个“退思”中含有任兰生对革职的不服和用另外一种形式反抗之意。 <div><br></div>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同里画家),巧妙利用不到十亩的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退思园凝聚了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达到了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 <div><br></div>退思园的主要特点:第一是布局小巧玲珑,而不露富。占地面积仅有9亩8分,建造时园主不讲究园林的气势与气魄,而以诗文造园,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各类建筑布局力求精致与玲珑,品味清淡与素朴。 <div><br></div>第二个特点是,小园一改以往园林都是纵向的结构,而变为向横里建造,小园由四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自西向东,分为厅堂、内宅、中庭、和花园。<br> <div><br></div>第三个特点是,退思园有"三株、三绝、三珍",集古典园林之精华,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汉民族的无价艺术瑰宝。 <div><br></div><div>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眼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div> <div><br></div>退思园中的“闹红一舸“一景最富动感,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清趣。石舸之四周,遍植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div><br></div><div>今天的退思园聚集了一群红男绿女,他们是来自一个大家族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边欣赏着这古香古色的园林,一边争论着这所园林背后的故事。</div> <div><br></div><div>他们猜想着,这个园子的主人任兰生还算幸运,仅仅是被革职而没有被抄家,否则他也没有可能在被革职后,还能够花十万两白银建造这个园子。也正是由于存在这个幸运,今天的人们才有机会来欣赏和游览这座园林。</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影视基地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的新镇街上有一个开放的小广场,广场上赫然耸立着一块现代石碑,上面刻有金字“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同里古镇因为拍摄过众多影视剧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p> <div><br></div>广场地板上刻有很多在同里古镇拍摄和取景过的影视剧的名字,比如《红楼梦》,《阿庆嫂》,《包氏父子》,《戏说乾隆》,《珍珠塔》,《窦娥冤》,《孔乙乙》,《庭院里的女人》,《半生缘》等文学影视作品。 <div><br></div><div>同里影视基地小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古镇大戏台,戏台正中有一块大匾,上面刻有“四海升平”。廊柱两侧有对联:地傍名园金鼓声作云寂寞,时当丽日红袖舞旋影婆娑。</div> <div><br></div><div>大戏台上每天都会上演经典的古装戏剧,以江南一带的昆曲、苏剧,沪剧,锡剧、越剧为主。比较典型的戏曲有牡丹亭,桃花扇,白蛇传,窦娥冤等等。</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嘉 荫 堂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嘉荫堂建于民国十一年间(1922年),宅主为柳炳南,他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柳亚子先生也曾经在此居住。</p> <div><br></div>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其墙面所用原料比较细腻又用经过水磨加工的细清水砖砌成,并加以灰浆勾维,使墙面更显得整洁光亮。虽未登堂入室,却已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穿过门厅抬起头来,只见'福、寿、禄 "三星跃居正脊中心,额首微笑,似乎正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div><br></div>嘉荫堂的主建筑俗称"纱帽厅',系仿明结构,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厅内到处刻着图案,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风寒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iv><br></div>走过嘉荫堂,是一个庭院。东侧粉墙下,有座湖石砌成的花台,台中植有丁香、玉兰,垒着几块通透的太湖石,给古朴典雅的嘉荫堂增添了几分生气。庭院西侧是三曲长廊,将正厅与后楼联结贯通。沿着曲廊,过一座戗角高的半亭便是内宅堂楼--衍庆楼。堂上高悬“衍庆楼”匾额,中堂挂一副山水画轴,两侧条幅为“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耕 乐 堂 ☘️</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耕乐堂坐西朝东,临河而筑,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耕乐堂占地六亩四分,初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耕乐堂内有园、有斋、有阁、有塘、有亭、有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耕乐堂建筑群构思精巧,贴近自然,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人家的特色。跨进门厅,露明三间,庄重朴实,高大宽畅,形为清代后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耕乐堂内还有根雕馆,陈列有众多根雕艺术大师制作的中小根雕精品,分自然风格厅、各种佛像厅、动物厅三个厅。厅堂间的四座门楼上分别雕刻着“乐善家风”、“耕乐小筑” 、“耕读传家”和“竹苞松茂”。</p> <div><br></div>根雕厅正中陈列着大型根雕“南海奇珊”,中间坐着笑弥陀,高2.7米,宽3.4米,佛光普照,面带笑容,左手托着元宝,喜气洋洋。 <div><br></div><div>宅楼西侧有一条陪弄直通后园,园中置有荷花池,荷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br></div> <div><br></div>荷池南面有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遥为对景。出庭院,过三曲小桥,便来到清秀典雅的环秀阁。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 <div><br></div>从环秀阁绕假山辗转而下,便是桂花厅。桂花厅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历尽风雨沧桑,每年金秋季节,古桂依然馥郁芬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珍 珠 塔 ☘️</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珍珠塔又名陈御史府,位于同里古镇石皮弄北侧。珍珠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由御史第、后花园、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这里曾经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故居,目前为同里古镇内比较大的一个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珠塔原是江南一带著名的弹词,也是著名锡剧《珍珠塔》故事的发源地,故事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这些久久流传在江南民间的爱情佳话,使得珍珠塔园区充满了浪漫、唯美的气息,是情侣们游古镇必到的景点。</p> <br>珍珠塔园区面积27亩,整个园区有关《珍珠塔》故事现仅存陈翠娥书楼部分遗迹,后院有珍珠塔的模型,为了让这个故事永远传下去,其他均为近代所建。园区分为东、西、北三部分,东部是陈御史府第,西部为后花园,北面为古祠堂、陈家牌楼和古戏台。<br> <br>其中陈御史府第是明嘉靖年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故居,后又于清嘉靖和康熙年间两度扩建,形成两路五进式的深宅大宅,最后面的厨房前有一口元末明初时的古井。西部的后花园内亭榭楼阁,长廊幽径,假山池塘,花木繁茂。<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曲径通幽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佳人自会来</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