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魏碑的邂逅,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值青春的我,赶上了一场名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浪潮。我时读高中,学校开门办学,我无奈地成为学校学生宣传工作队的一员。手中的宽扁的排笔成为传递时代声音的主要学习器具。记得那时,我和同伴们挥洒着墨水,将一条条醒目的标语贴满了墙壁,其中一条“宁要社会主义苗,不要资本主义草”尤为深刻,而所用的字体,正是魏碑。当时发给我们美术集字大全,作为用字参照,魏碑最为醒目。那时的我,对魏碑并无太多了解,只是被它那朴拙而又不失力度的线条所吸引。加之魏碑笔法变化不大,易于临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书法生涯源于对魏碑的放大摹写。后来,当我开始涉足书法领域,临摹隶书时,才逐渐发现了魏碑的深厚底蕴。我时常会临摹《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和《爨宝子》碑,试图从它们的笔画中汲取灵感,将它们融入我的隶书和其它书体的创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魏碑,作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以北魏最为精湛。它大致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类,代表了这一过渡时期书法的独特风貌。钟致帅曾赞誉魏碑,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揭示了其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魏碑风格多样,既朴拙险峻,又舒畅流丽,《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名作,已初现隋、唐楷书法则的端倪。魏碑作为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书体,为现代汉字结体与笔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动荡不断,佛、道之学应运而生,写经成为其宣传的一大功德。佛学尤为突出,新建寺塔、塑造佛像时,必延请文学之士撰写纪念文章,或凿石立碑,或摩崖刻写。此时期,立碑风尚逐渐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与刻石纪念。尽管战乱频仍,但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愈发炽烈,刻石佛记文字遍布山谷,数量庞大,魏碑因此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而不失灵动,兼具隶、楷两体之神韵。它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入门取形,出门取神,乃是书法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与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展现了由隶书向典型楷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特征。魏晋之际已有楷书,如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已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作品,漂逸灵动、朴实自然之美,只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随着西晋知识分子南渡,北朝书风与南朝大异其趣。北朝现存的碑刻多为民间无名氏书法家所作,与南朝士大夫的“风流蕴藉”风格截然不同。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但北魏的民间书法家并未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直接从汉魏隶书演变而来。与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而魏碑则用笔挥洒自如,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此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p> <p class="ql-block">魏碑遗存作品数量巨大,虽早被发现,却长期未受重视。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作品中,均可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然而,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晋朝书风在唐朝始终是主流。因此,唐朝楷书更多继承的是晋楷传统,即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兴趣和风格所致,未能形成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唐楷的高度及其法度严谨的特点,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序化,楷书的面貌趋于标准化,从而丧失了创造力。因此,宋朝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在楷书领域未能与唐人比肩,而是将主要精力转向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僵化,出现了“台阁体”书风。“台阁体”楷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与规范统一,却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评。所以,乾嘉以后,阮元、包世丞、康有为等人,力主弃帖学碑,渐为主流,风帜至今。</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魏碑是继汉隶而来的,但是,两者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和社会需求。它们的相同点在于庄重典雅的气质与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并存。不同点则体现在线条特征、笔画处理、布局结构和审美倾向上。汉隶线条粗壮、力度感强,字形扁平,给人以厚重稳定之感;而魏碑线条瘦硬、结构紧凑,呈现出挺拔清秀之貌。在笔画处理上,汉隶常现“蚕头燕尾”特征,自然流畅;魏碑则讲究方正规矩,笔锋变化较少,整体规范统一。布局结构上,汉隶字形开放、间距较大,布局宽松;魏碑则强调字形内部空间分布,字距适中,布局紧凑和谐。审美倾向上,汉隶倾向于古朴大气、自然之美;魏碑则注重形式美和技术美,追求刚健有力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来,在我隶、行两体愈写愈疲惫的时候,我又拾中学时代募写魏碑的旧习,长联也好,横匾也好,以魏碑笔法入纸,增加金石器,自觉颇有艺术之范。正是,人生每一步都是该走的路,四十多年前初涉魏碑,蹒跚学步,居然也能为今日书山之攀登 助力而行。幸哉。幸哉。</p><p class="ql-block">袁文长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天鹅湖畔</p>